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普通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普修课程之一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传统大小调体系和声理论的基本音乐语言逻辑以及四部和声写作的技巧,认识到多声部音乐中主调音乐创作的和声语言,能分析出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中的各种和声现象。但是,现在许多普通综合性高校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践相脱节。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在实践中的应用。如何把所学的和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必须认识到和声分析的特点及在普通综合性高校和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浪漫派后期,瓦格纳音乐中的半音化和声手法是极为重要的手法之一。瓦格纳以传统的半音化色彩性手法为基础,并将作品以他富有特色的处理手法把半音化和声发展至调性和声的极限。他依据传统的和声手法,在大小调体系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刻画了和声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表现意义。瓦格纳作品中音乐半音化手法的广泛应用时他继承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派初期作曲家传统和声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些作曲家的成果对瓦格纳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风鼻各。在根本上扭转了十九世纪音乐的发展方向,使欧洲音乐向着现代化迈进。半音化是瓦格纳音乐作品的着力点、轴心点,这个点对瓦格纳音乐作品中调性的拓展与音乐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声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和声课的教学一直以来基本以传统和声教学为主,和声课程内容纷繁复杂,和声的各种法则与和声的内容都是围绕调性展开的,调性和声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和声禁用规则,并且众多的和声学习者都被这样那样的规则所困扰。本文就和声教学中一些常见的和声禁用规则展开论述,以辩证和发展的方式论述各种规则的禁用和不禁用,希望对和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和声共同课是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众多共同课中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对象是除作曲专业之外的其他非作曲专业学生,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和声分析.和声共同课教学中的和声分析,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音乐的熏陶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其中包含了欣赏和读谱,理解一段音乐中和声出现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这个时候和声会出现,根据逻辑来进行和声分析,同时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这段和声存在的必要性,体味其中的美感.针对不同音乐中出现的和声,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去主动分析和声方面的出现以及对于音乐方面的系统分析,是我们需要去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高师和声教学除了加强四部和声教学外,还应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键盘和声、钢琴伴奏写作、和声分析、民族调式的和声以及通俗音乐的和声内容等,同时注意与视唱练耳、音乐欣赏课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瓦格纳《韦森东克歌曲》声乐套曲为研究对象,对音乐作品的和声技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归纳和总结。这部套曲作为瓦格纳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作品,就其和声技法而言,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他不仅承袭了以大小调为核心的传统功能和声体系上进一步发展,在更为多样繁复的多声结构关系和技法风格中,使调性"漂浮"的倾向也在不断增加,推动着他的和声风格不断地完善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民族五声性和声在我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已普遍使用,并逐渐形成自己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在许多音乐院校的和声教学中,长期以来讲授的仍然是欧洲传统和声,而对民族正声性和声的讲解则相对较少,有的院校根本就不涉及,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了和声学之后,仍然对民族多声音乐不甚了解.在音乐写作中,常常用欧洲传统和声配以民族五声性的旋律,造成了和声与旋律风格的严重脱节。应尽快改革和声教学中的这种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和声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基础元素之一,其具有功能性和色彩性两大用途,而在钢琴教学中,和声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认识音乐的本体,在此基础上更加透彻地理解音乐作品要表达的情感,也能够借此体会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很理性地读谱和背谱,本文主要论述和声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声学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对于和声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关系到将来学生能否胜任所从事的与音乐有关的各项工作.所以,对和声学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不断地研究探讨,改革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和声综合能力,包括对和声理论的理解能力、对和声音响的感受能力、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能力和在键盘乐器上运用和声的知识进行即兴伴奏的能力,及音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均起到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对现在开设的和声课,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以引起各位同仁、领导的重视,从和声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改革与创新,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彪西《水中倒影》的和声语言进行分析,可看出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独特的和声技法对该作品调式调性的影响,以及该作品与传统和声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曲式分析之前都或多或少的学习过和声学,在分析作品时,如何能将作品的结构、调性分析的准确清晰,这就要运用到和声学的知识。在音乐作品中和声的运动规律对曲式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曲式结构的调性布局,乐句、乐段的划分,音乐的对比,展开、连接、补充以至高潮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和声分析是曲式结构分析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在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中,随着一代又一代音乐理论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民族和声被赋予了无限活力。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民族和声在和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借助一些成功运用民族和声元素的作品,探讨了民族和声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期为音乐理论专业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和声学》作为高师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理论课程,已越来越显示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小型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编写歌曲伴奏、小型合唱曲及学习有关理论作曲技术科目和学生演唱、演奏音乐作品时的艺术处理打下基础,以适应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和声学》一般是指西洋传统和声学(惯指),是以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代表的和声现象的理论总结,它只不过是人类多声部音乐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声学与其它作曲技术理论范畴一样,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尽管近现代和声学的发展已处于斑澜纷呈的格局,许多音乐作品中的和声亦已突破了传统和声的许多规范,但是,当今国内外的和声教学仍旧以传统和声为基础,只不过是随着时代和风格的发展,而有某些衍化、发展。 既然和声教学仍旧以传统和声学为基础,那么和声学的教学必然没有全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多年以来,我们的和声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和声理论,学生课后做大量书面练习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方法不符合音乐艺术的教学特点——结合实际音响进行音  相似文献   

14.
曲式分析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多多少少接触过和声学的基础之上,并能够将和声学相关的知识运用到对作品结构与作品调性的分析中去。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如何建立与在作品中如何对和声进行运用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因此,对作品中的和声进行分析,是曲式分析中的第一步。本文对在曲式分析当中和声分析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艺术教育新课标的实行推广,和声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同学们多声部音乐的写作和声学理论应用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传统和声问题的能力.在和声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对学生分析、写作和应用能力一体化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声教学应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作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声基础知识与应用,从而来达到和声写作在音乐艺术表现上的基本知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和弦选择是和声习题写作中的重要一步,其中副和弦的使用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呈现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各种副和弦的功能入手,分别讲述每种副和弦的预备、解决与和声语汇,并讲解习题写作,试图阐明各种副和弦使用的规则和手法,指导其在和声习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一种基本手法,他离不开听觉。而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又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以此为依据,以和声教学法为切入点阐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运用和声听觉来拓展学生和声思维的必要性。文中提出这种教学法应结合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不能盲目的追求,也不能盲目的排斥,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本文还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和声听觉来拓展和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学习借鉴英国现代作曲家迈克尔·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声技法,分析、探讨了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声技法问题。对交响曲中的主要和弦结构、和弦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声进行与和弦相互关联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弦结构中有三度、非三度相同音程关系的叠置,也有混合音程关系的叠置。和弦结构的形成来自对位旋律的意外结合、和弦外音参与形成的和弦、双调性与多调性中形成的结合或是旋律或音阶纵向化的产物。在和声进行上,蒂皮特注重使用持续和弦与和弦贯穿、交替进行、平行进行、和弦移位与和声模进、通过共同音的连接、和弦对置与复合和声等技法。和弦的关联中既有功能性的关联,也有通过中心音响技术、和声场形成的非功能性关联。  相似文献   

19.
传统和声教学在和声分析实践中往往重"细节"而轻"整体",甚至以"和弦标记"为和声分析的全部内容。分析与解读一首音乐作品的和声现象,必须寻求一种科学的、全面系统的和声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职和声教学,阐述和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和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是音乐演变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多声复合性思维方式的拓展。在此基础上,阐述音乐的和声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