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针引线人     
王永红任英中贸易协会首席代表已经5年了。原名为英中贸易48家集团的英中贸易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半官方对华贸促机构,主要工作是定期组织英国企业来华访问,并帮助中国企业赴英考察。目前,英国在华投资达55亿美元,是欧共体中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英国人认真、死板,但沉稳和保守是他们成功的经验。美国人喜欢挑战,富于创新和冒险精神,表现在敢于投  相似文献   

2.
3月21日上午9时.英国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与重庆校企对接会在洲际酒店举行。本次活动由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重庆市教育、英中贸易协会联合主办。从现场获悉.来自英国的三家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将与重庆市近四十家高职院校、海外留学预科课程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英国与重庆在多行业职业资格培训认证、专业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出国与就业》2008,(5):34-34
据英国驻华使领馆官方网站3月24日16:35:00发布的消息,中央电视台(CCTV)落户媒体云集的伦敦。作为中国最大的广播媒体,中央电视台已在伦敦北部的卡姆登成立了新工作室。作为英国政府的国际商务发展机构,英国贸易投资总暑与伦敦官方投资丑艮务机构——伦敦投资局一起为中央电视台落户伦敦做出了贡献。伦敦是世界闻名的传媒中心,云  相似文献   

4.
段寒冰 《考试》2014,(Z1):96-100
<正>【知识链接】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那时候,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的正当贸易中,许多白银流人中国。后来,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  相似文献   

5.
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欧洲列强为处理在殖民地的一些事务而成立的机构。在欧洲历史上.一共有过多个被简称为东印度公司的企业.其中以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最早,时在1600年。新航路开辟以后,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突然来临。作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在海外贸易和扩张中的地位愈益重要,对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6.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随后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促使英属印度对华贸易的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7.
英国曾经是世界文学艺术、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海外贸易的引领者,也曾经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第一霸主。英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刷和冷战的挤压而相对衰弱了。它在是否"脱欧"之间挣扎良久,最终决定"自扫门庭"。似乎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英国从"入欧"到"脱欧"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启示呢?期望本文能给同学们提供一点思路点拨和学习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早期中英贸易的发展因遭遇中国传统朝贡贸易体制的阻滞而陷入困境,利用和参与亚洲区间贸易便成为英商开拓对华贸易行之有效的途径,遍布东南亚的华人网络成为英国扩展对华贸易的重要资源。华人网络在商业信息搜集、海峡产品生产开发、航运网络利用等方面,为英国早期对华贸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德国和法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政策,而英国仍然奉行传统自由贸易政策。部分英国人已经发现,这不利于英国的利益。大战爆发之前,针对是否要改变自由贸易政策,实施关税改革,英国议会内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自由贸易者的主张虽然遭遇强有力的挑战,但自由贸易政策仍然得到自由党政府的维护;大战爆发后,英国议会中的自由贸易阵营迅速出现分化,大多数自由贸易者采取更为折衷的办法,赞同政府以征收关税的形式调节对外贸易,在实质上走上保护贸易的路线。大战的到来加速了英国改变传统自由贸易政策的步伐,破除了英国对于自由贸易的迷信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解题易出的错误及错误原因分析第12题: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简析]正确答案:B;易错选:A。错误原因主要有:(1)对“片面最惠国待遇”含义理解不清。片面最惠国待遇指在国际交往中,某国一旦享有某种待遇,该国可以援例享有的待遇。(2)史实不清。选项A、D出示的史实是《南京条约》中规定的特权,而并非《虎门…  相似文献   

11.
知识体系构建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战前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相似文献   

12.
荷兰作为较早与中国通商关系的国家之一,在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是否遵式具结、进口贸易,少有明确记载。笔考证发现荷兰总管、商人、商船均未遵式具结、进口中贸易。原因主要在于中荷贸易规模小,中国政府对荷的压制,荷兰人对林则徐禁烟政策的恐惧、不满以及不敢得罪英国等。  相似文献   

13.
1842年英国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接着又于1860年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强迫中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大片土地,大鹏、深圳两海湾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简称新界)。由于香港在远东和世界贸易上的重要位置,很快成为英国侵华和进行世界贸易的重要殖民地,素有王冠殖民地之称。  相似文献   

14.
商人冒险家公司是15到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中最大的规约公司,它的兴起与壮大与英国走向海洋强国关系密切。驱逐长期盘踞英国海外贸易领域的汉萨同盟势力,与荷兰进行商业竞争,实现了英国海外贸易的自主,促进了海外贸易产品由出口初级产品到制成品的转型。商人冒险家公司的建立与活动,翻开了英国海外贸易发展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密不可分。获取巨额利润始终是殖民者对外关系的终极目标与利益准则。殖民者的主观愿望和被殖民地的客观现实条件制约甚至决定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与特性。以英国对清代中国的殖民贸易为例,由于中国在东亚朝贡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英国对中国的殖民与侵略经历了"被动适应——积极调适——武力征服"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东印度贸易是1 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业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印度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打破了荷兰人对亚洲香料贸易的垄断;在亚洲国家间开辟的转口贸易,突破了英国以欧洲贸易为主的旧贸易模式;东印度贸易受私商竞争、王权支持等多种因素制约,东印度公司与王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特许公司的政治属性。东印度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英帝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满清政府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开始了中外贸易史上的所谓五口通商时期。持续半个世纪以上的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因此,在五口通商时期,作为中国国内外贸易媒介手段的白银严重缺乏,其突出标志是银价高涨、钱价下跌。鸦片战后中国货币流通领域的这种混乱状况,对于中外贸易发生什么影响,它在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整个经济侵略活动中具有什么意义,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一马克思对五口通商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基本观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市场的开放,象潮水一般冲昏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头脑。在《南京条约》上签字后回到英国的璞鼎查洋洋得意地说,他已经为英国资本家的生意“打开了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品也不够供给她一省衣料的”。英国资产阶级大为冲动,立即掀起了一个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1843—1845年输华商品猛增,英国西菲尔特的一家著名的公司竟异想天开地运来了大批的刀叉,还有一家伦敦的公司运来了大批的钢琴。这些东西都堆在货栈里,无人问津,霉烂变质,其他大宗商品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开始下降,每年徘徊在一百五十万英镑左右。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散商最初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理控制下进行港脚贸易,双方的关系也是互为依赖、互为补充。随着贸易的发展,双方的利益冲突也在不断的升级,直到关系破裂。在华的英国散商不失时机的寻找着独立贸易的机遇,在与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斗争的同时,逐步完成了独立贸易的过程,使得自己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英国一有影响力的机构社会公正委员会提出。“5岁前的教育准备有利于儿童,有利于父母,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将学前教育作为最优先发展的事业之一。 社会公正委员会指出,英国目前的学前教育是贫乏、破碎和不平等的,强调学前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迫切需要建立适合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途径。他们认为不用介意学前教育是否在操  相似文献   

20.
王辉 《历史学习》2003,(11):6-6
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总有细心的学生问: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而后来中外条约中规定的中国赔款都是“若干两白银”。计算的名称和单位为何发生变化?原来,这和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对外贸易的不同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外(主要是中英间)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英国当时防止货币外流,禁止本国银币出口流通,所以中国赚取的外贸利润并非英镑,而是英国商人从世界贸易中获得的西班牙本洋。这种银元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