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娥 《学周刊C版》2011,(5):116-11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钟情也是从兴趣开始的,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从小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由“爱学”到“会学”。陶行知先生晚:“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  相似文献   

2.
学好初中数学可以分"学、悟、化"三个阶段。学,就是要认真学习;悟就是要靠自己的悟性去领悟;化,就是要融会贯通,提炼出自己的东西。在新知教学阶段,学生一般都是以"学"为主,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既是“锻练思维的体操”,又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钥匙”,因此,每个同学都想学好它,都渴望学好它。但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代学习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掌握方法的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学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都要讲究学习方法。学习得法,事半功倍,学不得法,事倍功半。下面就学习高中数学从“三条原则”、“三个习惯”、“三种方法”、“三大能力”、“三个关系”,这里简称“五三”学习方略谈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是一对相对称的概念,它们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主要是指以知识、经验传授为主,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学就是教师实施教的行为。现代教学则指以综合课程知识、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多“动”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应用,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应用。教学应以“学”为主。学生不愿学,教师得教学生愿学;学生不会学,教师得教学生会学;学生学得不好,教师得教学生学好:教师的一切“教”的活动,都得适应“学”的实际,“学”的需要。一言以蔽之: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谁真正明白这一点,谁就会放手让学生“学”。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学”,才谈得上教学过程真正以“学”为主。不妨看看四十五分钟内的课堂。该让学生熟读的课文,学生往往得不到熟读的机会;应让学生反  相似文献   

6.
新编十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一章的教材内容是平几知识。初二学生开始学习平几时,一般都感到象初学外语时一样的新奇。学习的积极性一般都很高。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教育并鼓励学生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告诉学生学好平几的关键,就是一开始就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学越浓厚,越学越灵活。过去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了这个事实。我们都知道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力旺盛,活动能力强,也爱思考问题。在学习中一遇困难就缺乏刻  相似文献   

7.
1.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是为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服务的,而且更着眼于发展学生智能。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代教学方法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核心就是把教学方法的重点故在“学”上,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的必趣,是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最大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本身有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广泛闽读,认真思考;有了兴趣,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就高。学好语文就有了希望;相反,如果学生对学语文感到索然无味,看成一种负担,那就很难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的要求。而对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关系的看法,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知识中心论”,就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会提高能力,于是把培养能力放在次要位置;有“能力中心论”,就是以培养能力为主,认为有了能力就可以自己去获取知识,于是把传授知识放在次要位置;还有一种“学生中心论”,就是认为能否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爱好,教给他们生活需要的实际知识。这三种观点在数学教育史上、在不同的地区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然而,这三种观点都有些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观念下一提“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如果你问学生“你认为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可能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同样的回答:“不知道”或者“没用”,这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也不乏数学成绩优异者。他们学好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个好分数,有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数学,只因为是主科而不得不认真学。  相似文献   

11.
张亚杰 《教学与管理》2009,(11):127-128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式的协调性,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具有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导”指导“学”,“学”检验“导”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并不难学,学好初中化学贵在坚持三个“巧”字,即:“巧学”、“巧记”,外加“巧练”。巧学,就是巧在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上;巧记,即怎样将化学学习中繁琐的知识整理记忆为提纲式知识网络的过程;巧练,强调的是题目要精选,要有针对性,练习的形式最好是口头和笔头相结合。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这里简述一下学好初中化学的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3.
段双友 《考试周刊》2010,(30):181-182
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科的横向联系,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有目的的应用就是物理学中的计算能力。要学好物理,学生应当能够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而且其它课程如语文、数学、化学、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都能够学得好。实际上,不少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问·学问     
“学”,指学习和接受知识;“问”,指提问和追求知识。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学,通过学习,开发自己的智力资源,怎样才能学得好,把智力开发得更有成效呢?依我看,有一条最重要,就是婴把“学”和“问”统一起来,做到“以学为主,学中有问,好学多问,求知创新”。  相似文献   

15.
钟常梅 《新疆教育》2013,(7):157-15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会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之逐渐具有自学的能力,不但能学好数学,而且会终身受益。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为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最为重要的就是转变千百年形成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研究型课程正符合了新课程改革“以学为主”的要求。是在探究新型教学方式背景下被广大教师所普遍认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型课程是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曾说过,学,重在“温故知新”。“温故”,是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知新”,是指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好新知识。根据科学家对人类遗忘曲线的研究发现,人对所学知识不进行及时复习,相隔时间越长,遗忘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8.
要使小学生轻松喻快、生动地学好数学,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让他们愉快地学好数学呢?①设疑激趣,使学生“乐学”;②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学”;③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19.
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谓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主动、积极地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对教育问题所提出的简明而深刻的见解。的确,学有兴趣,有热情,“我要学”学得轻松愉快,要比“要我学”有效得多。对此,凡当教师的及曾做过学生的都有同感。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知识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点在各学科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知识质量,指导学生学好历中.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