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强调"把儿童当作儿童"。他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对儿童应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但实际情况是,"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不是"语言游戏",而是一种价值选择。这种选择将连同儿童自己的真实一块儿带出。让儿童言说儿童的言说吧。——题记言说:儿童就是儿童,不是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是什么?普遍观点认为儿童是成人的必经之路,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这样的观点貌似无过,然而它仅仅把儿童当作是成人的附庸品,却忽略了儿童是具有独特思维的个体。周国平先生指出:"用外部功利目的来规范  相似文献   

3.
呼唤展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被忽视的教师的生命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们看待“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视角的转换,我们不再把学生当作被塑造的对象,把教育当作儿童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我们要求把学生当作生命个体,从生命个体的价值需求角度来反观教育的使命;我们批判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一个简单的、等待别人任意塑造的人,批判传统教育把人的生命加以分割、忽视人的现实生命而去追求飘忽不定的单一化的未来生活;我们要求现代教育直面人的生命,追求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邹可享 《中国德育》2013,(14):68-69
一、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我们应该习惯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因为儿童  相似文献   

5.
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成是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应当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孩子们,你们好!》第21页)  相似文献   

6.
儿童德育应是对儿童心灵的呼唤,真正有效的德育应是顺应儿童的天性,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去真正地把儿童当作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唤醒儿童的道德生命,激活儿童的生命力量,使德育彰显更多的灵性与诗性。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把目光投到了德育体制的改革,德育理论的建设,以至具体到教材、篇目的重建与设定,惟独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本身。当我们研究德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童年是一段独特的、实实在在的美好人生。“童年是一次旅行,童年不是赛跑”。人文主义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相似文献   

8.
教学自述我一直喜欢这么一句话:“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必须从落后观念的阴影中走出来,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去真正地把儿童当作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关照、宽容、锤炼他们。  相似文献   

9.
向儿童学习     
真正的教育对儿童满怀着敬意,真正的学习对儿童充满着爱护,真正的教师对儿童满怀着尊重。满怀着敬意的教育不会非人道地对待儿童,把儿童当作塑捏的泥土;充满着爱护的学校不会成为监视儿童的地方,把儿童当作必须惩罚的对象;怀着尊重的教师不会有歧视儿童的行为,把儿童当作行使教的威力的对象。在太阳底下,我们人世间最神圣的是儿童,而不是教师,也不是社会,更不是教育。儿童不是为了社会而存在,不是为了成人的世界而成长,他存在的一切就是为了自身。儿童是完整的人,他还没有受到社会中恶欲和恶事的败坏,也较少受到严厉而残酷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我国幼儿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以非儿童方式教育儿童的现象。一种是 以非人的方式教育儿童,人们不是把儿童当作植物,进行园丁式的修剪,就是把儿童当作动 物,进行猴子样的训练,或者干脆当作物品,进行工厂化的加工,而忽视了儿童是一个生命 ,是一个人的生命;另一种是以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儿童的教育或者按成人的理性设计安 排,或者以成人的认识方式进行,而忽视了儿童还是一个儿童,是一个正处在成长中的生命 。这种非儿童化的教育方式,不仅泯灭了儿童的个性,扼杀了儿童的创新精神,而且还不同 程度地造成了儿童智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常以“成人立场”来从事教育。教育者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用成人的思维思考儿童,想当然地要给儿童什么,希望儿童按照成人的意愿去做,把儿童仅仅视为教育的对象,忽视了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儿童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其实,每一个儿童,哪怕是教师眼中的“差生”,都是独立的、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生命价值的活生生的个体。“任何人都具有为生存、成长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各种需求”“,只要提供了适当的环境,这种倾向便会显现出来,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我们的教育应该确立“儿童立场”,要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12.
童年社会学带来了童年研究新视角,儿童作为能动的建构者积极构建自己和周围生活的关系,儿童中心主义让研究者把目光投向儿童个体,“儿童体验”变得更加有魅力。童年时期的饮食总是值得回忆,就像“儿童”的发现过程一样,“童年饮食”也在经历一个慢慢显现的过程。儿童饮食与消费文化,饮食空间与餐桌权力,儿童作为饮食能动者,这些童年饮食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加深了人们对儿童与饮食关系的认识。随着对童年饮食研究的深入,在饮食实践中的饮食空间和氛围、食物设计上,成人应更加关注儿童的具身性饮食体验。  相似文献   

13.
童年存在的社会条件不断受到侵蚀,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错位偏差的儿童价值观,信息传播的泛化,残酷的社会生存法则,儿童文化的逐渐消失以及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评价的无形影响都是儿童成人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渐行渐远的童年,尊重独特的生命价值,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是我们共同的呼声。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创造一个儿童乐园,不是由成人创造出来交给小孩子,应该是成人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陪着孩子一起创造。一、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不失赤子之心,做成小孩子队伍里的一分子。二、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要钻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生活,在我们的童年里有珍藏的西游记的小人书,对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无限向往,就如同现在的孩子都想拥有哈利·波特的魔法扫帚一样,因为它们会带我们去一个神秘的、美妙的世界。童话在成人看来许多地方不符合生活的逻辑,但它是儿童所独有的,符合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提出童年正在消逝论点,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当前儿童生活状况的一种担忧,对教育是一种警示。它促使我们全面思考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复杂关系,帮助我们走出成人中心主义,站在儿童这边,设身处地从儿童立场看待教育问题,提醒我们注意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将儿童尽快地社会化,把儿童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责任;让儿童像儿童那样地生活,享受他们这段生命历程所特有的快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同样也是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为什么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改革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永恒的又具有时代性的问题。对于儿童、教育改革有太多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对立。有人提出"成人世界应该向儿童世界学习",要"向童年致敬",这是20世纪以来我们重新发现儿童,进而认识到儿童不是成人想象中的那种简单不懂事的孩子。从人性、哲学、文化的角度看,儿童是混沌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儿童视角"就是指透过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带着童心感悟人生百态。"儿童视角"借助儿童独特的观望和透视,易于发现成人难以体会和观察的生存世界。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是对已经消逝的童年时光的想念,小说用童年英子单纯而又清澈的双眸去定格那遥远的故都的记忆。正如林海音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写下:"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与这种回忆相伴的便是"儿童视角"。  相似文献   

19.
游戏中的孩子总是快乐的,成人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游戏也是津津乐道。本期《焦点》在即将建国60周年之际,做一期回顾性文章,回顾和记叙60年来我国不同时期的儿童游戏。我们邀请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作者,把他们记忆深刻的童年游戏展现给读者。这些游戏不可能包罗万象,而我们也不是简单地把游戏做番罗列。我们的目的在于梳理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儿童游戏有怎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20.
童年是人生一段特殊的历程,有着独特的成长密码。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拥有与成人不同的精神世界。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儿童的视角来探索、体验,内化,直至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才是"有道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