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如果说地震和海啸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眼光,那么更加让全世界震惊的则是福岛核电站的爆炸。本应在自然环境中“雷打不动”的核电站,为何会出现可怕的核泄漏?福岛事件给日本民众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对整个核电产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出现核电站危机时,人们该怎样去应对?本文重点分析核电站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22日清晨5点59分左右,日本福岛县海域发生了推测震级为里氏7.4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25千米。由于地震引发海啸,有1.4万人转移。日本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是在福岛县与宫城县,海浪高度达3米。此次地震和海啸并未造成重大灾难,不过让人们回忆起最近和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黄莹 《今日科苑》2011,(7):8-31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震惊世界!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同时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海啸席卷日本,灾难没有在此止步。3月1 2日,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5时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一时间,核辐射、爆炸、核安全牵动所有人的心,全球目光聚焦此处,核危机、核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热议。在世界各国对日本纷纷伸出援手之时, "核安全问题"就如鲠在喉,刺激和提醒着人们。各国对此作出各种不同反应,对未来核电产业的发展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中国是大力发展核电的国家之一,日本的灾难让我们警醒,我国的核电发展现状如何?我们是该坚持还是放弃?未来的发展之路怎样前行,行向何方?一个个敏感问题接踵而至。让我们一层层抽丝剥茧,透过日本地震引发的核事故反观世界各国和我国的核电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庐山、汶川、玉树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地震"灾害使得"地震"一词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一经提起就能牵动人们敏感的心。这是一个说来让人倍感沉重的话题:人类有千百年抗震史,但千百年来困扰着我们的地震灾害预报难题,如今依然困扰着我们——地震是怎么发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发生里氏7.0级地震,这场灾难再次牵动着大家的心,不禁让人想起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舟曲泥石流、2011年日本大海啸……面对这些自然灾害,人类如此渺小。  相似文献   

6.
箱子 《科学生活》2011,(4):86-87
银装素裹的冬天渐渐离去,人们满心期待着春天的降临,但正当这大地复苏之时,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生灵涂炭的一幕幕给隔海相望的我们带来了一个悲怆的音符。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大大的警示,当我们面临海啸、地震、雷电、台风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5,(4):60-71
在号称科技第一发达的美国,各个城市的科技水平究竟怎么样,都在哪些方面处于领先?为了对美国各个城市的科技水平进行评比,我们对数十项参数进行了考察,其中包括使用无线网络的家庭数量、当地医院使用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的数量等。优胜者为以下10个城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2,(10):29-32
封面故事:日本的"希望之树"福岛核电站被地震和海啸损坏已近一年了。在本期特刊中,我们来看看日本受海啸和地震损坏及辐射泄漏影响最严重的一些地方的重建情况。在日本和其他地方,福岛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球大地震频发。巨大的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面对这种突如其来和令人震惊的灾难,人们总是想了解: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在哪里发生?何时发生?能避开吗?回答这些问题是科学家们的责任。我们的科学家正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10.
地震能兴邦?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的海啸,祸不单行,地震和海啸造成核电站爆炸,引发核泄漏。日本人民蒙受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灾区呈现一片地狱般的景象,家园被毁,亲人流离失所,核辐射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数千人伤亡,多处文明古迹被毁。地震还导致雪崩,使不少登山者被埋。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面前,慌乱是人的本能反应。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了解一些科技手段来预防灾难、发出求救信号大有裨益。不妨看看救援人员借助了哪些高科技来挽救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面对如此黑白分明的事实,我们难道还要抱着教科书上市场规律的公式,对近邻如此显而易见的优势闭上眼睛吗?请睁开双眼看看—— 这次日本地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处于灾难中心的日本人,处惊不乱,秩序井然,商店面临抢购拒不涨价,甚至把有些物资白送顾客;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怒吼     
海啸、火山爆发、飓风、山崩……这些自然界的灾难曾经一次又一次并将继续不断地侵袭我们的家园。面对这些灾难,我们能做的只有更准确地进行预报和采取更好的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14.
芦山地震后不久,专家就提醒公众,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以及灾难发生后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然而,在威胁生命的重大天灾面前,人很容易产生恐慌,这是人的天性。其实,面对灾难的冷静是可以训练出来的。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是日本历史上保留记录的最高震级,在世界上排第五位。一天多时间里,人们通过广播、视频,见证了灾难的惨烈,更震撼于日本人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见证者这样写道:"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数百万人都一起走上了街头,但都自动列队默默前  相似文献   

15.
“庐山、汶川、玉树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地震”灾害使得“地震”一词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一经提起就能牵动人们敏感的心。  相似文献   

16.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为全世界敲响了安全警钟,也让人们对我国的核电事业产生了诸多疑虑:在役的核电站是否安全?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核电?怎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倾听多位专家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李伟 《科学大众》2008,(Z1):2-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断垣残壁、受伤的人群、无助的眼神……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逆境中,那些真情故事、那些感人瞬间,让我们重新有了信心、勇气。或许,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爱心无限。施救和被救,都需要勇气,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战胜灾难。因为爱,我们的肩膀都变得如此坚强。我们也看到和感受到,当灾难降临时,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中国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地震发生时,也用他们的勇气和爱心,呵护着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距离我们已经6个多月了,但人们对灾难的思考却从没有停止。救灾仅仅凭着一腔热忱是不够的,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如何通过整体协作来加强科技创新,从而有效地进行科技减灾、科技救灾、科技赈灾,使中国的灾害防控、救灾的力量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非典,5·12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前几年,一桩又一桩重大灾难事件造成的阴霾还未散去,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灾害事件更是牵动人们原本绷紧的神经: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和严重的核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  相似文献   

20.
世知 《科学生活》2008,(4):88-89
很多人一直在关注:未来的科技产品将会在何处出现?根据美国媒体最近评出的"世界十大科技城市排行榜"来预测,以下10座城市将会让人们的梦想成真。1.日本东京众所周知,东京的高科技生活方式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