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文 《新闻导刊》2006,(5):41-41
在10月19日-20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暨中国品牌媒体资源联盟成立大会上.《重庆晨报》荣登全国都市报30强.这是重庆地区唯一上榜的报纸。组委会秘书长黄菊芳说:“《重庆晨报》能够上榜.充分表明它的新闻品质、传播效果在重庆地区的领先优势.读者、广告商围绕它的知名度、了解度、美誉度、购买行动、忠诚度.促成了、提升了《重庆晨报》这个品牌媒体。”  相似文献   

2.
江西首届“我喜爱的赣版书”读者评书揭晓江西省首届“我喜爱的赣版书”读者评书活动,1994年1月5日在南昌揭晓。根据选票统计结果,《中国有个毛泽东》、《交际与口才》、《可爱的中国》、《可爱的江西》、《革命英雄主义丛书》、《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茶花...  相似文献   

3.
“8月31日1版《‘犯罪专家’美梦未醒已就擒》中,‘同时还要准时上网与他视屏聊天’应为‘视频’”、“8月22日4版《本周高速公路通行情况》中,‘换从吴家港站上高速公路’应为‘伍家港………这是《楚天金报》在最近一期《市民金言》专版中,向读者公布的“读者纠错”内容。 从今年3月份以来,金报“请读者找差错”活动一直坚持不断,至今已开办近20期,赢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真诚信任和热情参与。目前,这一活动已成为金报开门办报、与读者诚信沟通的一大品牌。  相似文献   

4.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委的机关报,必须服务中心。具体到报纸版面上,则应当各有侧重。《河南石油报》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综合新闻版。如果三版还象原来那样大量报道党、团、工会的活动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而很少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喜闻乐读的知识介绍、人生交际等内容,势必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改变新闻思路,把着眼点放在提高报纸可读性上来。我们的做法有: 1、掌握好“透明度”的度。“透明度”的问题,是编者读者过去议论较多的问  相似文献   

5.
月平 《新闻导刊》2006,(1):51-51
1月26日,《重庆晨报》04版-05版策划了一组《十大亲情故事出炉二00五年感动重庆》的新闻报道.不仅交待了“十大亲情故事”评选的背景和过程.并逐一“重现”了故事的内容和记者的“回访”.使一年来发生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件“亲情故事”.又一次像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6.
刘宏志 《记者摇篮》2005,(11):28-29
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2003年的11月8日.大连《新商报》为了把这一天过得更有意义,组织了“一日记者”体验活动。作为《新商报》的忠实读者,我有幸以特邀记者的身份参加了那次活动。  相似文献   

7.
《读者》精神:打造中国的名牌期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4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21年来,以“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为宗旨,以与读者和时代一道成长的与时俱进精神,贯穿于创建品牌期刊的全过程,使《读者》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至2002年底,总印数已达7.0782亿册,销售收入12亿多元,创利税近2亿多元。《读者》在汉文版(半月刊)之外,1992年起向新疆人民出版社提供版权,出版维吾尔文版;1996年起每年向中国盲文出版社资助4万元,出版《读者》盲文版。2000年以来编辑出版《读者》乡村版、《读者欣赏》,以及《读者》合订本、《读者精华》、《读…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6月1日,《儿童文学》杂志社携手凤凰网,在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三层童乐园举办创刊50周年家庭诵读会。本次活动邀请了张之路、位梦华、金本、蒋一谈、翌平、娜仁琪琪格等知名作家、学者,与众多喜爱《儿童文学》的家庭一起,以诵读的形式来感悟经典,度过了温馨快乐的诵读时光。《儿童文学》杂志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主力期刊之一,在茅盾、叶圣陶、冰心等一批著名作家的关  相似文献   

9.
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这一天上午,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策划举办的“情系阅读 书写人生——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京版集团第二届讲坛暨《人生中国丛书》出版启动仪式”活动在京举行。50余位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读者应邀参加了活动。整个活动在几位大学生深情的诗朗诵中开始。西藏文联编辑事务部主任、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藏最后的驮队》的作者加央西热;中国社科院外文所英美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爱默生与中国》《我,生为女人》的作者钱  相似文献   

10.
副刊作为“报屁股”的编辑理念显然已经过时,因为随着人们对报刊阅读诉求点的变化,读者不仅是纯粹被动阅读的客体对象,而更是主体化的参与对象;报刊的风格也逐渐由意识形态化的“硬性”位移于满足读者生活诉求需要的“软性”。“副刊”为报刊“最温柔的部分”已经由配角变成了挑大梁的主角儿。《大河报》“茶坊”版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自己明晰的定位、平民化的视角、朴素温馨的风格成为《大河报》诸多栏目中一朵亮丽的奇葩、一个耀眼的星座,  相似文献   

11.
窦锋昌 《青年记者》2017,(31):47-49
8月30日,知名财经自媒体“蓝鲸”发布一条消息:《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的经营后勤部门即将合并,三报的采编业务也将于2017年年底合并.《重庆商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都隶属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是三份各有特色的都市类报纸.果真如此的话,重庆报业将会出现一次大洗牌,而“合并”会成为近年来与“休刊”“变轨”并列的第三种报刊“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2.
柴全经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柴全经,1964年12月入伍, 当过团、师、军新闻干事。1978年调入解放军报社,做过内参编辑、来信组编辑、编辑组长。其间,参与创办并编辑的《谢顾问答读者》专栏,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专栏文章收编成书,获全军首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二等奖。参与创办的专栏《寻根问底》获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冰点”时评仍旧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4.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00年度报刊发行宣传日”活动传出的信息表明,2000年各报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新闻报道、特色专刊及版式设计上。 《中国青年报》称,2000年将进行以减少周刊、增加新闻版为主要内容的改版,现在每天两块的新闻版将增加至7块,每天只保留1块副刊,以增加信息量,吸引读者。《北京经济报》也提出通过增加新闻版的数量突出自己“信息实、消息快、文字短、视点热、涉猎宽、服务强”的特点。《中国体育报》每天8个版,通过大量新闻消息与深度报道增加自己的体育特色。 《中国改革报》的“壹周证券研究”也大改…  相似文献   

15.
“仙逝”特稿待续篇公元1991年12月30日16时许。自隋文帝干斗举取士,一千四百零五年之后,中国末代秀才苏局仙.在他111岁生日前两天,寿终正寝。是夜12时,新华社用6种语言向世界各大媒体播发了这则由笔者独家采写的消息,海内外几十家新闻传媒竞相刊发。与此同时,香港《大公报》还不惜版面刊出了笔者撰稿的《中国晚清最后一个秀才》长篇连载;上海《解放日报》除元旦一版刊出笔者领衔撰写的这则本市报纸首家苏氏新闻,6日又刊出笔者采写的《苏局仙遗体解剖侧记》,10日该报则让出第七版整版地位,以“专稿特稿”形式,刊出了又是由笔者采写的《盛世生居万事足——追记已故‘上海第一老人’苏局仙》独家长篇通讯。拥有百万读者的《读者文摘》、《新华文摘》和《文摘月刊》国内三大权威文摘刊物也接踵而至,连篇累牍,历时半载。时光,白驹过隙,老秀才作古的新闻已成旧闻。但无数读者在问:这个畴昔令人神往的“东湖山庄”从此就没了新闻?  相似文献   

16.
<正>增长迅速前景喜人2004年7月18日,北京好易时空公司和《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国内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第一份手机报推出之后,各路报纸媒体不甘示弱,纷纷与运营商合作,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报。2004年底,重庆报业集团联合重庆移动、重庆联通推出了《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和《热报》WAP手机上网版。  相似文献   

17.
小言论是报纸版面上的轻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小言论以其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读来亲切感人而赢得读者,也得到编辑记者的重视。细心浏览报纸的读者会发现,《人民日报》一至四版开辟了“今日谈”、“长话短说”、“快语”、“漫话”等刊登小言论的阵地,《工人日报》设了“小论谈”,《农民日报》,设了“大家谈”,《中国法制报》开设了“暮鼓晨钟”、“群言众议”,《新华日报》设了“细流集”……  相似文献   

18.
云弓 《今传媒》2004,(6):9-10
没有轰轰烈烈地造势,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读者》原创版于今年九月悄然面世。直至九月下旬,仍然有很多撰稿人不知道有这份杂志,在“中国文友论坛”上甚至有人对此将信将疑,不过这回《读者》是真的推出了原创版,而且质量一流。作为中国期刊界的龙头老大,作为一本靠文摘起家的杂志,为何在此时反其道而行之,推出自己的原创版?是文摘版的《读者》面临困境而欲图变招,还是一时心血来潮想来个“试应手”?分析《读者》杂志这几年的表现不难看出,《读者》推出原创版不仅是形势所迫,同时也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战略举动。大浪淘沙,《读者》面临四面楚歌与《读者》最辉煌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今天的《读者》所处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不但面临读者口味的变化,而且同时更面临越来越多同类刊物的竞争。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一味的风花雪月还能坚持多久?精英化的办刊方针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迎合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还能走多远?君不见,当初有几家颇为流行的杂志现在不早已没落了吗?虽然目前《读者》仍然是刊物中的领先者,但他所面临的困难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首先,读者面的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上个世纪末《读者》面对的几乎是一致的好评,由于其理念先进...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首都报纸明年纷纷改版从北京举办的“2000年度报刊发行宣传日”活动传出的信息表明,明年各报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新闻报道、特色专刊及版式设计上。《中国青年报》称,2000年将进行以减少周刊、增加新闻版为主要内容的改版,届时现在每天两块的新闻版将增加至7块,每天只保留1块副刊,以增加信息量,吸引读者。《北京经济报》也提出通过增加新闻版的数量突出自己“信息实、消息快、文字短、视点热、涉猎宽、服务强”的特点。《中国体育报》明年的目标是每天8个版,通过大量新闻消息与深度报道增加自己的体育特色。《中国改革报》…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初,《深圳商报》举行读者意见调查。位居商报不起眼的C叠夹版中的“健康新闻”版,在“读者喜爱版面”评比中,参与总共53个板块排序,创刊不到一年的“健康新闻”版,名列第六位,在非综合性独立板块中则名列第一。众多读者对《健康新闻》情有独钟,要求报社进一步扩充该版面,现在,《健康新闻》版步入了第三个年头,作为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