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以大革命时期为中心话语,探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走向中国农村、认识乡土中国时,如何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实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黄金时期,然而作为一种外来精神,在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难免经历曲折。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样存在此种"瓶颈"。本文试图探讨抗战时期在多种社会思想冲击碰撞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大革命时期为中心话语,探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走向中国农村、认识乡土中国时,如何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理论先导。20世纪初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实现了从"师资"向"师俄"的范式转化,逐渐聚焦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研究主要体现为四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多元性引入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性承接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性传播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整体性重构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研究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大众化宣传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式解读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化探索的结合。这四个结合共同构筑了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立体图景,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队伍、理论基础、群众力量和实践基础,推进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在市场、社会和国家之间探求符合中国实际要求的结构关系,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视阈。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通过社会整合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力,在国家重建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主题、主力和主体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杨荟娟 《文教资料》2010,(17):103-105
抗日战争时期马列著作的翻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这一时期马列著作翻译的类别着手,从侧面探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开始形成,其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坚实的革命实践基础、特定的国内因素、共产国际因素和毛泽东的个人特质因素等。考察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原因,有利于我们正本清源,从更高层次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逐渐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过程的展开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只是"学理"上的道路。在实践中,它们紧密相联,交互作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各种主义竞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识形态背景。从社会公平的视角来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制度的公平思想、权利平等思想、分配公平思想;功利主义者主张优先选择基于功利之上的正义原则,即功利原则。马克思主义和功利主义关于社会公平之分歧实质在于方法论、阶级立场和终极目标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逐渐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过程的展开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只是"学理"上的道路.在实践中,它们紧密相联,交互作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