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运用拉康关于主体心理结构三个级别的理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因境进行剖析,认为霍尔顿的心理发展在短短两天三夜里经历了不同时期。“镜像阶段”霍尔顿形成虚幻但完美的“自我”——做童真的救世主。在象征级中,霍尔顿感到“父亲之名”对镜像的强大威胁,被象征性的阉割了。最终,霍尔顿徘徊在想象级和象征级间无所适从,不时表现出想回归真实级的冲动。  相似文献   

2.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少年霍尔顿在纽约街头一天两夜的游荡经历为线索,描写了霍尔顿的内心体验和人生经历,展现了美国青年的迷惘、彷徨、失意和放纵,揭示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小说中塞林格以粗俗化、俚语化、口语化和象征性的语言形式,塑造了经典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本文试图从语言特点出发,探究《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艺术,以求更加深刻地认识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3.
乔海珠 《文教资料》2011,(25):33-34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描写青春期少年霍尔顿以他特有的敏感冷眼观看世界,捕捉社会的虚伪和混乱,同时做着一场白日梦。小说叙述了他精神崩溃的过程,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本文解读剖析了霍尔顿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非常敏感且具有叛逆精神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少年的迷惘心理。本文就霍尔顿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不能与他人沟通、逃离学校、逃离家庭、逃离社会,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塞林格在当代美国文坛上名噪一时,因为他写了那部描写中学生的思想和性格的中篇《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所刻划的中学生霍尔顿的形象,为一代美国青年所喜爱。除此之外,塞林格还写了《九故事》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同样深受读者喜欢。塞林箔在他的中短篇小说里,刻划了一些性格怪异的人物,如格莱丝家族的年轻一代,还有泰迪(小说《泰迪》中的人物)。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不同程度地令  相似文献   

6.
美国20世纪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十六岁的少年霍尔顿以自述的口吻讲诉了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镇上三天的经历,这个少年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痛苦感受和逃避心理.他逃避现实,躲避他人,深陷于孤独和痛苦之中.然而这一切只是表象,霍尔顿真正迷离的是自我.童年时压抑的家庭,软弱无法依赖的母亲以及父母对另外两个孩子的偏爱导致他心理发生扭曲失去了自我.成年后的霍尔顿在扭曲的心理机制作用下,使用各种方法逃避自我,最终成为生活的逃兵.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文化学派成员认为神经症起源于文化缺陷。本文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翁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神经症人格作为切入点,在卡伦.霍妮和埃里希.弗洛姆的心理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探究了霍尔顿的内心世界。研究表明,由于其不幸的童年以及他所在的社会文化缺陷,霍尔顿发展了一种以疏离性为主导、自谦性与侵略性并存的神经症人格,表现为焦虑、极度紧张、自我矛盾、自我逃避、高度幻想和自我迷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27日,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去世,享年91岁。为了纪念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本文对他的这部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内容作了简单回顾,并透过塞林格对霍尔顿这一形象精确、细腻的描写,探究他憎假求真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钱珏 《考试周刊》2013,(57):22-23
本文运用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及同一性危机的研究方法,对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在青少年阶段表现出的同一性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详细阐述其危机产生的原因及霍尔顿如何在一个冷漠污秽、充满伪善、缺少沟通的异化的成人世界中追求纯真,实现顿悟,化解危机,重获新生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征 《文教资料》2008,(33):33-34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迷了他精神崩溃的全过程,本文从社会、家庭、霍尔顿的自身因素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脱节这几方面解读造成霍尔顿精神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麦田守望者>一书描写的是主人公霍尔顿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在被学校开除后不敢回家,独自在纽约城闲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甚至还叫了妓女.就是这么个故事,情节司空见惯,既无色情描写,也没有渲染暴力.可每一个曾经从青春期的真诚、纯情,走向混沌、虚伪、世故、圆滑,而又不甘如此的人,都会觉得这书很亲切.  相似文献   

12.
1951年,由美国作家塞林格所著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从此世界文学画廊里又多了一个经典形象——霍尔顿。到如今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但是塞林格和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仍然像当年一样,带给人们震撼、思索以及争议。  相似文献   

13.
《麦田守望》一书描写的是主人公霍尔顿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在被学校开除后不敢回家,独自在纽约城闲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甚至还叫了妓女。就是这么个故事,情节司空见惯,既无色情描写,也没有渲染暴力。可每一个曾经从青春期的真诚、纯情,走向混沌、虚伪、世故、圆滑,而又不甘如此的人,都会觉得这书很亲切。  相似文献   

14.
朱新颜 《考试周刊》2007,(43):70-71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塞林格的经典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表面上是美国化作品,却隐含着犹太性特征,充分体现在主人翁霍尔顿的身上。霍尔顿纵然我行我素,却由于恪守犹太传统而陷入了格托的精神状态。霍尔顿的身心体验是对犹太文学母题如边缘人、流浪汉、父与子、牺牲与拯救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遁世作家"J.D.塞林格在其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独具匠心地塑造了霍尔顿这一叛逆的青少年形象,用富有特色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霍尔顿在步入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危机和成长痛苦。本文对霍尔顿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从主人公霍尔顿所呈现的本色化叙述语言:粗俗语和俚语入手,借用心理学、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一叙述语言所折射的心理,以揭示文本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7.
育英:上一期我们谈了语言描写,现在我们谈心理描写。娇娇:写人的内心活动就是心理描写吧?育英:是的。看来你对心理描写知道得很清楚。娇娇:我只知道这么一点。如果给我一本书,让我找哪一段是心理描写,有的我就找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霍尔顿的缺失与找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里的守望》中霍尔顿精神世界中的两位灵魂人物-兄弟艾里和童年女友琴的缺失寓示着霍尔顿的世界中理想的倾覆,精神的匮,纯真的湮灭及“听”的缺席,这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的危机,而霍尔顿为了走出困境、找寻缺失的东西,确立自身的存在所进行的纽约之行最终彻底失败,这不仅是霍尔顿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正>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文章的主题。因此,运用好心理描写对于写好一篇文章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心理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心理描写呢?1.在写作文时,可以用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这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直接叙述。例如,《青春之歌》对林道静的内心世界的剖析。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在党和革命斗争的教育下逐步觉醒、成长  相似文献   

20.
J·D·塞林格以“现代经典”《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下简称《麦》),开创了一个“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红色鸭舌帽,模仿《麦》中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动作,一时成为美国的奇特街景。从霍尔顿寻求一个“舒服、宁静的地方”而不得所发出的绝望呼喊中,美国青年听到了自我的回声。《麦》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个性的心理发展,在对待生活认识的成熟观念上,影响了美国几代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