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数一数”单元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内容单调,能否将其与“比一比”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一)为什么将“数一数”和“比一比”两部分内容分开编排“数一数”“比一比”以及“分类”三部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散教学的做法。这样编排,具有以下六大特点:一、集中进行大数认识的教学,优化了教材结构。教材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加以整合,在两部分教学中间安排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成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以“数一数”为主题,在教材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更注重情感体验。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与义务教育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对原有“准备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了“开学图”和“数数”的内容,调整了“同样多、多些、少些”和练习中的写数等活动。这样一调整,就更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单元中的第一节课,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厕一厕”“认一认”“标一标”“比一比”的编排思路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我觉得很合理。但是,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相遇问题。由此看来,取消了独立的应用题教学单元,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虽然两者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所区别,但教学内容的核心却是相同的。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客观存在,也不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编排了“找规律”,该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新增设的一部分内容。笔者敲定这节课后,仔细解读教材之余曾观摩了很多有关“找规律”的名家名段,不凡有很多精品,但隐隐总感觉有一种教学传统模式在牵制着,如都以一些故事情境等作为教学前奏,但所创设的情境往往又是冗长而低效,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的数”通过4课书1个练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读一读,比一比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学习100以内的数。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传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很大创新:如将“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与“约分”“通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注重了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在整体学习和研究了本单元教材后。我和一线教师对第1、第2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其中读数和写数是本单元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计数单位“-”和“ ”,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编排顺序是先数数,渗透10个一…  相似文献   

10.
严程燕 《云南教育》2000,(21):41-4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认识一位小数”又是“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知识。因此 ,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正确含义 ,是教学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主动探求新知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采取了演示、操作、对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感知、认识、理解 ,愉快地获取新知。   一、直观演示 ,感知一位小数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学生第一次接触虽有一定困难 ,但“九义”教材是以学生学过的十进分数来认识小…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除法.教材分前、后两个单元进行编排。前一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学习“认识除法”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一单元“表内除法(二)”,内容除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还编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薇  朱宇辉 《江苏教育》2008,(14):76-78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六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乘法”和“认识方程”;“图形与几何”领域共有两个单元,分别是“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领域只有一个单元,内容是“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此外,本册教材还编排了“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相似文献   

14.
一、有关“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问题(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如何把握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没有了以往教材中“应用题”的编排,而安排了若干“解决问题”的单元,很多教师对如何把握这部分的教学要求,以及它和以前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等存在疑惑,所以在这里首先说明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 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张爱芳 《山东教育》2005,(25):43-43
“数一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数感。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对6~10各数的认识是按照“主题图——点子图——抽象出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小学生“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而点子图在学生思维由直观提升到抽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走出编排体系的惯性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内容。应用题通常集中编排,有着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结构,许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应用题一课一例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在教学时有例可举,有类可归。对于学生来讲,例题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便于学生模仿。现在的教材中,以往应用题严谨的编排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各个领域内容分散安排的“解决问题”。特别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的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有的单独安排例题,应用题完整的序没有了.而且,在重点教学某一实际问题时.又有很多变化,让人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册数学的第一单元“认数”教材安排的基本内容有认识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认识非整十的两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100以内效的顺序、效与效之问的大小关系以及练习一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从内容选择和编排特点来看,教材改变了板着面孔说教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验室做法,恢复了教学“来源于实际,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貌;淡化了传统的过分“形式化”的要求,强调通过实际让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的意义。整个教学内容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充满了情趣和智慧。这样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认数活动,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效及数的关系的良好直觉,逐步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理解实际问题的习惯,进而产生喜欢数学活动,热衷于数学探究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16。教学过程:一、引入“瞧瞧咱们‘数字电影院’的座位,你看到了什么?”二、板块式复习(根据学生发现的结果随机展开)相邻数下排座位号比上排多1。是的,8比7多1,谁比7少1?上下两个数比一比,有什么特点?与“相邻数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