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学校经营中教育服务产品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市场的逐步形成,学校经营已经成为可能,为此有必要对学校经营的产品进行重新诠释。提出学校经营的产品就是教育服务的理念,从教育服务的量与质上构建出教育服务产品的表现形态,并设计了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流程及其销售的运行模式,以期引起大家对教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校经营理论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校经营是由学校产品经营、学校资产经营、学校资本经营三个相对独立的具有层次性特点的经营活动形态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三个层面的学校经营活动与学校经营概念一起,共同构成了学校经营理论的基本框架。学校经营层次性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从学校经营活动所控制资源的范围来看,从内部到外部形成三个范围层次。另一是从所配置资源的形态看,有产品形态、资产形态和资本形态三种形态层次。学校经营的层次是一种二维层次形态,两种具有层次意义的学校经营形态交集在一起,具体的经营活动可能是某一种层次的经营组合,也可能是同时有若干种层次的经营组合。本文的研究以形态层次为主线,以资源范围为经营方式选择因素,研究综合意义上的学校经营层次。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学校必须树立起产品经营的理念。这要求我们对学陵组织性质作出新的认识和判断,并转变组织权能。经营学校必须对校长和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优质的教育服务是学校经营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的我国高等教育将打破长期以来忽视学校经营效益的局面。通过对高等学校经营实践中教育成本、学校产权、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利益主体等主要问题的分析,试图重新审视我国高等学校经营的改革模式;并尝试构建学校经营的新路径:学校产权的重新定位、投融资机制多元化、开拓教育市场以及建立和完善教育市场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学校由行政管理走向经营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这是由教育的产业属性决定的。高职教育作为与市场紧密联系的一种教育类型,更应树立资本经营、人才经营、规模经营、产品经营等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林晓珏 《上海教育》2007,(4B):33-33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38条第2款提出“实施中国教育品牌战略”,这是教育品牌概念第一次见诸国家政策性件,也是我国对当前全球化经济大背景的回应。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学校无形资产总和的浓缩,是学校经营能力、经营水平、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实施品牌战略,做强学校品牌,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上海中职教育直面国际国内教育市场激烈竞争的最佳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赵迎 《山东教育》2005,(3):40-41
作为社会教育主体部门的学校.在对国民人才教育上无疑负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但是.社会教育若仅靠学校这一独立机构来承担.显然是很不够的。就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分析来看.我们的教育架构体系还很不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架构还未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教育环节还没有形成实际的紧密联系,因此,便极容易出现学生走出校门后的教育真空。  相似文献   

9.
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学校作为教育产业中的经济主体或代理主体进行经营活动的理念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的影响,学校经营尤其是公立学校经营  相似文献   

10.
对"学校服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大学教育学院虽然在办学定位、组织机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但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如都致力于培养高质量人才,都积极进行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等。我国教育学院应进一步加强改革,在国际性战略的推动下实现错位发展、优势发展与科学发展;积极引进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形成团队,为学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用国际性理念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教学与研究机构,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的教育学学科。  相似文献   

12.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性、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了解、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以此确立了就业能力培养在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构建一个“双主体、双师型、双教育、双体系、双业制”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以此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高技能型人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能型人才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关于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原因,主要观点有:培养慢,晋升难;传统人才标准不利;激励和保障机制缺乏;投入少;职教生源数量和质量下滑;职教发展滞后。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订单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要从思想、机制、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其人才培养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未来研究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应成为重点,而关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途径及实现方式则更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伴随门禁解除,学校空间多功能性快速发展,成长为特殊且重要的消费品。以宁波近代教会学校、现代高教园区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两案例空间生产与空间消费实践,诠释教育空间生产过程、为何能被消费及主要消费方式。研究发现:(1)作为现代高等教育早期雏形抑或现代大学园区,既承担人口素质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功能,又维系城市发展的人才驱动,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体的知识生产功能始终是城市教育空间的基石与主轴;(2)城市、社区、家庭参与学校管理与发展的逻辑在于:家庭期冀子女获得品牌教育资源机会形成人力资源累积途径传承或创造家族价值,城市政府将土地与货币等注入高校促成高校生产创新人才供给企业保障城市活力,催化城市群集各种风险性与创造性资本孕育新经济,继而触媒城市(企业密集区)—高校(园区)—(家庭)社区的联动,催生城市教育空间从物理空间转向社会知识空间消费。(3)城市教育空间消费方式繁杂,归根结底是受人力资本生产主导的空间塑造和空间消费,生产或消费贯穿于每个家庭的生活、生产、休闲;教育空间的生产与消费,既源于与教育有关生产要素聚集于城市特殊区位,又因教育空间的生产过程深受社会互动影响,并与城市发展阶段的经济、文化、政府/居民相互建构。  相似文献   

15.
“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大有益处。结合实际,我国职业教育应该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重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教材建设,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办学路子。完善资格认证制度,以能力培养为本,建立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培养大批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院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增强专业办学特色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调整专业结构,推进"双主体"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条件,推进生活教育,以及规范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加强与完善了教学的内涵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的号召和要求下,我国教育行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产教结合的模式运用到学校的教育中,创新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从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平台、拓展人才来源途径等一系列手段,使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能力、强大的技术手段,将学校培养人才、提高国家实力的目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大学教育学院虽然在办学定位、组织机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但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如都致力于培养高质量人才,都积极进行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等。我国教育学院应进一步加强改革,在国际性战略的推动下实现错位发展、优势发展与科学发展;积极引进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形成团队,为学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用国际性理念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教学与研究机构,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的教育学学科。  相似文献   

19.
周旺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2):36-39
产学全程结合教育的核心是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该教育合作契合力的大小取决于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达成的共识、对运行机制的互相理解和各自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实现产学有效契合,需建立主动适应产学全程合作的教学体系、全程式的就业教育体系、开放性的师资建设与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能素质结构体系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能是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核心素质,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其构成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弹性的特点。桃源师范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通用基本功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入手,制定职业技能训练标准,确定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建立产学合作、管理、激励及自我发展机制予以有序推进,把激励学生自信作为核心要素,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开发与管理意识,提倡学生的素质培养在于其自身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