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羞耻心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品质与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内疚、自愧、难为情等等的心理反映。培养学生的羞耻心,有利于他们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有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也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羞耻心出自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良知,与道德观念密切相联,并由一定的道德行为所激起。它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之一,也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力量。羞耻心是人之所以为人者。孟子说过,“无差恶之心,非人也。”还说“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羞耻心,假若不知世间有羞耻事,则将…  相似文献   

2.
道德失调是指个体在道德情境下,当其认知、情感或者行为与道德准则产生矛盾时所体验到的不舒适的、负性情绪的过程。损人情境是一种道德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个体做出了违背道德准则的不道德行为,个体也会因为其行为与道德准则相悖而体验到消极情绪,从而产生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对别人或自身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真切的情感体验。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教育的人文综合性学科,可以采用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发挥高中政治学科在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育学生公民道德情感方面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羞耻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品德好坏的内在因素之一。小学生往往因为自己犯了错误或学习表现较差而感到羞愧,随着年龄的增长,羞耻感会越来越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干扰的一种精神力量。正因为有了羞耻心.学生在感到羞耻之后,才能反省自身,并不断修正自己,努力向教师要求的德育目标看齐,不断求得品行上、学业上的进步。可以说.羞耻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源泉,是其进步的借力点。因此,重视和保护孩子的羞耻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很好地保护并利用学生的羞耻心呢?  相似文献   

5.
品德内化是指学生把所接受的道理和激发的情感转变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其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任定保 《教书育人》2000,(21):43-44
所谓羞耻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带有不光彩、不体面体验的情绪,是对自己违反道德行为的内疚、惭愧和悔恨。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羞耻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经验告诉我们:大凡品德较差且屡教不改的人,都是缺乏羞耻心的人,即他们做了错事坏事,丝毫不感到难为情,对别人的批评、指责,总是不以为然。而品德优良、行为习惯良好的人,只要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不相一致时,便会感到羞愧,进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所以,社会需要有适度羞耻心的人。当然,过度羞耻也…  相似文献   

7.
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品德,就其心理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几方面;就其本质来说,是处理人们利益关系问题时的表现,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产生和表现出来。所以,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人际交往。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借助于言语或非言语手段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联系。儿…  相似文献   

8.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情感体验,也不会使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支持,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对他们道德情感的培养,并且要抓早、抓小,在春天时就要播种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情感体验,也不会使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支持,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对他们道德情感的培养,并且要抓早、抓小,在春天时就要播种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荣誉感和羞耻感是个体道德情感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保证个体道德心灵安宁和社会关系和谐的两个重要道德卫士。荣誉感是指主体对自己的业绩、贡献、品德与德性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和体验。羞耻感常与内疚交替使用。霍夫曼把内疚看成是个体危害了别人的行为,或违反了道德准则而产生良心上的反省,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一种负性体验。韦纳把羞耻描述为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而产生的指向整个自我的痛苦体验。羞耻和内疚都是一种复合情绪,根据分化情绪理论,它们均包含害怕、厌恶、痛苦、恐惧、兴趣等成分。  相似文献   

11.
锐眼 灼见     
《人民教育》2020,(5):9-9
道德冲突是指个体或群体因道德情感或道德行为的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个体内部产生的观点碰撞、情感冲突,也包括外显行为实践的差异……适当的道德冲突情境有助于儿童明确道德概念、增强道德判断和道德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2.
耻感就是羞耻感,是人对羞耻的主观感受,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求荣免辱,在人类的道德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耻感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受教育者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13.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大学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指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即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表现在将来的从业…  相似文献   

14.
钟诗俭 《文教资料》2014,(17):105-106
道德在个体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道德教育取得的效果似乎有限。究其原因,是德育的理念与方法论上存有偏颇,过于重道德的理性教育而轻道德的情感教育。对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获得道德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所以在小学德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刘芹华 《考试周刊》2013,(75):170-170
<正>所谓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它属于道德范畴内的某种过错或过失行为。青少年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真假的能力,且缺乏自制能力,可他们极自然地依照自己所认准的道德标准行事,这是何等危险的举动。正确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对其引导,帮其矫正的工作就不可回避,本文从这两方面切入,旨在帮助此类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与同仁商榷。一、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学生不良品德往往是外在环境的不良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产物。外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社会道德内化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道德内化,是指个体不仅真诚地信服、接受和遵守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且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自身思想品德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道德内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社会而言,如果其道德原则和规范没有被个体所接受,那么这种道德的功能便无从发挥。就个体而言,如果个体没有将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那么,他就很难表现出合乎一定社会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也就难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社会群…  相似文献   

17.
刘世保 《中国德育》2005,(11):22-23
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人有了责任感时,会将有关道德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对自己的道德评价联系起来。当符合要求地完成了任务时,就感到心安理得;否则,就会产生内疚感、过失感或表示歉意。责任感的缺乏将是个人道德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8.
运气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人类的道德生活?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诠释了"结果运气"对人类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评价产生的影响。运气影响行为结果而产生的某种情感不规则性,使人们在功过判断中存在一定的偏见,也与抽象反思的"公正准则"之间产生了裂缝,而这种不规则性却具有自然所赋予的目的和效用。斯密对运气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加深了对人类道德本性的理解,也丰富了道德运气问题的当代论争。  相似文献   

19.
羞耻心是国自己的言行、品质 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 产生的一种否定情绪体验,幼儿的 羞耻心虽是否定的情绪体验,但却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促进幼 儿道德情感发展的内部动力,是幼 儿自我教育的起步。 羞耻心是幼儿自尊心的一个重 要表现,有了羞耻心,孩子便会要 求上进。羞耻心的感受来源于孩子 周围的人们,其中父母是意义重大 的影响力量,随着幼儿走进更广阔 的世界,教师及其他成人的影响也 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成人应有意 识地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 羞耻心。 首先,将尊重孩子与培养羞耻 心结合起来。随着年…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情感与感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0(11):102-104
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上对是否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促进道德认识的完成、道德行为的发生和道德主体性的培育。提倡感动教育,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积极作用应该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