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2.
说“定势”     
《文心雕龙》第三十篇以“定势”两字标题,刘勰阐述时,在比喻一通之后说,“文章体势,如斯而已。”可知“定势”应视为“定体势”的省略。文章的“体势”指什么?在创作过程中怎样确定文章的“体势”?刘勰提出“定势”论有没有针对性?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目前,研究者对《定势》中“体势”的理解,颇有分歧。这里,愿就研习中的一得之愚,析而论之,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3.
黄侃作《文心雕龙札记》,依傍《文心雕龙》原义,对"位体定势"之术进行了深掘,虽囿于个别篇章而未成体系,但其对"体"与"势"的具体阐释,已颇具灼见:论"文之体",以"大体合六义"而言明写作有一定之规;以"八体并陈"言明风格作为一种文坛现象并陈,并无轻重高下之分;论"文之势",辨析了"势即法度",举"文有三势",从"体势相...  相似文献   

4.
季臻 《华章》2008,(18)
"势"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刘勰认为它与"情"、"体"紧密相连,是一种自然而然之"势".本文试从"势"的内涵、形成以及谋势理论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自然而然之"势".  相似文献   

5.
"说课"要求说者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说出怎样设计,还要阐述设计理念和意图。一个好的说课案例,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新,言之可行。  相似文献   

6.
陆机提出"缘情"说,认为诗歌因为情感波动而作,但是陆机的诗歌却往往缺少真情。陆机理论主张与其创作实践相脱节之原因有二:其一是玄学思想的影响,其二是陆机的功名欲念也让陆机写出了大量缺乏真情实感的应酬之作。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名著之一,关于其中《定势》篇中势的理论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势"的理论有着广泛而长久的文化史基础,只有通过考察《文心雕龙》与书法艺术理论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势"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定势》篇乃是"龙学"势论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项重要篇目,文章欲拟从"势"的语义内涵的界定出发,以《文心雕龙》的文本文义作为根据,联系刘勰文论中关于情、体、势三者关系的递进建构,对"定势"这一概念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与指向,进行简单的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思维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高阶思维培养是新时代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说数学”是将思维可视化的有力手段.以“说知识”“说过程”“说异见”和“说体会”为四大环节,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四个维度总结了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结合“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创新教学设计,具体分析如何发展学生策略型思维、创新型思维和批判型思维,以期为高阶思维融入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体态语言是入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通过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眼睛、仪表、动作神态等表现形式,使人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引起共鸣。《史记&#183;乐书》记载:“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可视为体态语言。正确合理地使用体态语言,以弥补“言之不足”的局限性,对教师来说,对课堂教学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六书"四体二用说"的产生并非戴震一人之功,也并非戴震最先提出,而是有着一个肇源、逐渐形成和精密阐释与系统运用的过程。徐锴、郑樵、戴侗肇其端,周伯琦、赵撝谦导流扬波,吴元满、杨慎建框构架,至戴震方才精密系统阐释,段玉裁全面系统地运用,形成直至今日仍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字学上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3.
"物感说"是我国魏晋文论中的重要学说,论述的是作家创作中"物"与"情"的关系.陆机在《文赋》中论述了作家有感于四时景物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刘勰则将"物"的内涵扩展为一切客观外物,并强调了"物"与"情"的互动关系,钟嵘则进一步将社会生活纳入"物"的范畴,并将"情"推到了至高的地位.同时,刘勰和钟嵘还进一步论述了作家如何写"物"以传"情".庄子的"至乐"说、《礼记*乐记》中的音乐理论、蔡邕的"肇与自然"说,是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前人及时人的文学创作,也是这一理论产生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占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其哲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该文探讨了"语言游戏"说的提出背景、"语言游戏"说的性质内涵、"语言游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辞章之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它们之所以能相互连结,自来虽有“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不够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或“同形说”之出现。而这种“异质同构”说中之“构”,用于解释意与象之连结,其类型究竟如何?一直不曾探讨过,于是在此特地兼顾“主旨或纲领”、“偏全与显隐”、“对比与调和”、“联想与想象”等四方面加以观察,以见“构”之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积极探索文艺的主体性,提出"性情之响"的理论主张,试图追求一种情真意切的美学效果;同时,又强调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导愚适俗",为封建礼教鸣锣开道,因而走到了他初衷的反面.冯梦龙极力调和这种矛盾,特拈出"情教"这一颇有哲学意义的命题,但终究没能解决这一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7.
壹《说文》会意字的研究,无论是就整体而言,还是就具体而言,至今似乎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说文》“见”部:“见,视也。从目儿(人)。”段玉裁注“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听而不闻者;浑言之,则视与见。闻与听一也。耳部曰:听,聆也。闻,知声也。此析言之。用目之人也。会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相似文献   

18.
"拟议"说指"拟议以成其变化",出自《周易·系辞》,明代中后期的诗文辨体理论多借用这句话来说明文体创造过程当中的体用规律。每一种文类文体都有各自的体制规范,是为"体",明代文学中"体制为先"的文学观念在强调这种体制规范的重要性;而作家在这种体制规范的制约下所创作的具体文体则是"用"。所谓"拟议以成其变化"既强调了"体"的规范性和制约性,又强调了"用"的能动性和变化会通性。这种体用兼顾的诗文辨体理论,超越了七子派与公安派的模拟与创新之争,显得更为圆融和辩证。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对主体的情感做了窄化的处理,将不平归为一种主体的怨愤之情。和传统的"诗可以怨"最终强调社会功用不同,"不平则鸣"说跳出了怨刺说的园囿,肯定了主体的情感价值,认识到了文学的独立地位。对主体地位的肯定也带来了对创作者心智功能的强化,其对韩愈诗歌的构思方式和审美理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君臣互市"说是韩非君臣观的重要内涵,充分体现出韩非政治思想"君权至上"的理论实质。韩非从人性之私的伦理内因、君臣势异的政治外因和公私争利的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深刻诠释其"君臣互市"的政治主张。坚持"君权至上"的根本立场,促使韩非的"君臣互市"说走向极端化"尊君卑臣"的政治歧路,造成君、臣关系的内在失衡,陷入恶性发展。"君臣互市"说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专制权力下君、臣关系的真实内涵,但片面化认识君、臣之间利益关系所产生的消极性,导致韩非无法推动君、臣关系的良性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