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法,对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的发掘及其保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建筑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加强合理开发与保护措施,对弘扬传统建筑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装饰彩画艺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彩画艺术特色鲜明,题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彰显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明清老街是亳州现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徽派建筑。花戏楼原为山陕会馆,是集皖、陕、晋等商贾联络、洽谈生意、决策问题、文化娱乐的场所,建筑装饰主要集中在墙体装饰、房顶装饰、梁栋装饰上。建筑装饰以明清建筑装饰手法为主,陕西雕刻技艺构筑成的极具徽派建筑样式,以儒道释三教文化、三曹文化结合陕西商会的商文化,建筑装饰上依据不同功能构设不同内容。  相似文献   

4.
亳州山陕会馆位于亳州北关的大地桥南端,始建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6年),因大帝庙本是一座戏台,又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民间俗称为"花戏楼"。主要论述了花戏楼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砖雕、木雕、彩画等民间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旗县山陕会馆是一件反映清代商贾文化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瑰宝。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建筑中保留的各种组建、雕刻、绘画等艺术精品中的崇儒、信佛、敬道印痕进行分析,探讨清代商贾思想领域儒、道、佛的三家思想之融合。  相似文献   

6.
山陕会馆是河南省社旗县的一处重要文物,其艺术装饰历来为人称道.然而其画面不仅优美,从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代先哲思想更为可贵.探索会馆的悬鉴楼、大拜殿、马王殿等建筑艺术装饰中所折射的先哲生态智慧内容,不仅有助于充分汲取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文化精髓,而且有助于认识树立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山陕会馆是清初山陕籍商人在樊城设立的供同乡人祀神、聚会、寄寓的馆舍,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用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会馆建筑形制及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山陕会馆是洛阳市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群落,其建筑装饰最有特色的部分集中在琉璃照壁、木雕、彩绘、石雕等建筑部件上或建筑环境中。文章考证和分析了该馆的建筑装饰,论述了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代山陕商人在河南经营商业活动的同时在豫省各区域兴建了诸多联谊和活动场所——山陕会馆,这些建筑在随着山陕商人经济活动而遍及河南各地,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在建筑模式上表现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亳州花戏楼又名山陕会馆,在建筑布局、整体设计及装饰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其砖雕更是中国砖雕艺术历经几千年演变的巅峰之作。看似不经意的砖雕作品拼合,实则为设计者精心组合,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11.
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的传统德育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探析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中蕴涵的民间传承文化的教育内涵出发,以四个表现场景为依托,分析其所表现的流传于民间的丰富德化教育内涵,包括处世观念、经营哲理、求上、求学、求财、求福、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经商理念,儒、佛、道哲学理念融合状态、表现形式等,以挖掘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在当时的德化教育作用,为当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民间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艺术语言论据。  相似文献   

12.
山陕会馆是山陕二省商人在客地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会馆。本文以关公为主,兼谈药王和马王三位神,分析山陕会馆中的神崇拜现象,认为神崇拜对会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跟随雕刻工程和追访雕刻匠师等方法得到一手资料,并对山陕会馆雕刻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整理总结,分析归纳了雕刻题材的商儒并重、装饰的繁复性与兼容性、艺术视角的民间性、雕刻风格的繁缛精细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樊城山陕会馆现存碑刻17通,将其分类整理并探讨历史价值,对研究樊城会馆的历史沿革、关公崇拜、清代山陕籍商人在襄阳的经商活动,以及汉水流域商业贸易史乃至清代社会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设计装饰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行专题分析探究,分为四个构成场景进行归纳,并按照会馆先后次序依次展现,着力挖掘蕴涵在民间建筑群中的艺术文化特色,其表现的中国古代商人求上、求学、求财、求福、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经商理念;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儒、佛、道结合的哲学观念;精湛的建筑装饰艺术等。  相似文献   

16.
乾嘉年间,山陕商人在广西南宁建立会馆,并以此为依托进行商业活动。几经起伏,至民国时期,该会馆在广西银行总经理范椿年等人的主持下重修。《重修秦晋书院碑记》不仅展现了山陕商人在广西的发展历程,也是体现其在近代广西市场中作用的一个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7.
乾嘉年间,山陕商人在广西南宁建立会馆,并以此为依托进行商业活动。几经起伏,至民国时期,该会馆在广西银行总经理范椿年等人的主持下重修。《重修秦晋书院碑记》不仅展现了山陕商人在广西的发展历程,也是体现其在近代广西市场中作用的一个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8.
清末,地处川南盆地边缘的叙永县城,由山、陕商人建造了一座雕梁画栋、殿宇巍峨的会馆建筑——春秋祠,春秋祠是晚清叙永县社会发展的产物.笔者认为其建筑成因与叙永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清代快速发展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会馆是客居外屯的同乡人在寄居地创建的一种用于联乡谊、祀鬼神的特殊社会组织。明清运河区域商人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聊城山陕会馆为典型案例,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分布和文化内涵做了初步探析,指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侉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显现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0.
略论青海“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前,青海的“商业主要由山陕两省客商经营,其中尤以山西人较多,来宁(西宁)时间也较早,如合盛裕、晋益老等商号都有二百几十年以上的历史。民间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传说”。乾隆初年(一七四○年前后),山西、陕西商人进入青海地区经商,光绪初年,他们在青海商业贸易界站稳了脚跟.形成了颇有名气的“山陕商帮”,并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在西宁首建“山陕会馆”。从此以后,山陕商人以西宁为“根据地”,活动于青海地区各主要州县。他们的商业活动在解放以前的青海地区很有影响。本文拟就对“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其在青海近代历史中的作用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