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对于《春秋繁露》五行诸篇是否为董仲舒所著,台湾和海外学者早有怀疑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大陆学者至今没有关注这个问题.《春秋繁露》五行诸篇的后七篇有大量文字和《汉书·五行志》、《说苑》相似,并且只用《尚书》而非《春秋》说灾异,说明这七篇不是董仲舒而是刘向的作品.另外两篇则为董仲舒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论匡正汉主是班固撰述<<汉书·五行书>>的政治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行志》作为班固新设的四志之一 ,在《汉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刘向《洪范·五行传》不同 ,《五行志》只记灾异不言祥瑞 ;从它选择的史事、依据的理论渊源以及当时的政治发展看 ,匡正汉主应是班固撰述《五行志》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五行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重要内容,《五行志》的“序”概括了史家修撰的旨趣和意图,是我们认识《五行志》演变脉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从班固开创《五行志》到宋初,历代《五行志》都记载了大量灾异和事应,并作出解释,以此劝诫帝王。宋以后的《五行志》成为灾害物异的汇编,不再记录事应,对灾异的感应要靠帝王自己去领悟了。  相似文献   

4.
理解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无法回避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五行大义》作为中世纪重要的五行学说专著,反映了基于“天人合一”观的人世伦理与自然规律相互推演思想:世界万物均由阴阳五行化育生成,因此万物同质、同构且交感;人在五行之中,故人之伦常秉于天性、人之伦理行为也须服从自然规律;人世伦理与自然规律可以相互推演,也须协调一致。如人世伦理顺于自然规律,则祥;如逆于自然规律,则凶。  相似文献   

5.
阴阳原指物体之于日光的向背,阴阳和五行学说,最初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随着它们的各自发展和合流,特别是董仲舒将赋予其神秘而神圣的光环,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对秦汉的行刑思想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天命灾异是董仲舒之天的哲学的重要内容.董仲舒诠释<春秋>、<公羊传>,大谈灾异与人事的天人感应.灾异是天之所命,是天意的表现.人君的行为失道,天以灾异谴告、警惧,人君见灾异,"内动于心志,外见于事情,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灾异自会消失;如果人君不能反省改过,则伤败乃至.因此,天命灾异表现了天的道德理性,肯定了人君的主体性,加强了人君无可逃避的责任感.董仲舒著<灾异之记>,以阴阳之道解释<春秋>灾异.董仲舒的天命灾异思想,虽无知识的意义,但有道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天命灾异是董仲舒之天的哲学的重要内容。董仲舒诠释《春秋》、《公羊传》,大谈灾异与人事的天人感应。灾异是天之所命,是天意的表现。人君的行为失道,天以灾异谴告、警惧,人君见灾异,"内动于心志,外见于事情,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灾异自会消失;如果人君不能反省改过,则伤败乃至。因此,天命灾异表现了天的道德理性,肯定了人君的主体性,加强了人君无可逃避的责任感。董仲舒著《灾异之记》,以阴阳之道解释《春秋》灾异。董仲舒的天命灾异思想,虽无知识的意义,但有道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最早出现于《尚书》。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直观朴素的含义,二是神秘主义含义。五行到西汉时期得到发展,通过对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的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发展了五行的神秘主义思想,而《黄帝内经》发展了五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明析五行在中医学与中国哲学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由此得出:中国古代医学与哲学存在水乳交融的联系,中医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践,中国哲学又是中医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五行踪迹或显或隐,虽非难辨而意义未彰,乃因后世对其符号思维本质失察。五行作为是书精髓,于其品格改造、主旨提升莫不重要。美猴王从不在五行到皈依五行,从齐天大圣到行者,作者自号华阳洞天主人等,莫不深藏用心:治乱两可者居其所则治,失其所则乱;千载齐天功名无非改朝易代,一朝行者之位总是扶正辟邪;以暴易暴决非福音,对美猴王当束之用之。小说之锋芒,终极鹄的自非为所欲为、不欲受制外力之专制皇权莫属。  相似文献   

10.
现存文献中,《春秋繁露》第一次详尽阐述出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位次、相互关系及其推演的逻辑与过程。五行的排列并不是任意随便的,木是五行之始,水为五行之终结,土则是五行之核心,这是一种"天次之序"。五行之间,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渐次而生,顺位而成,同时,间隙相胜,隔位而尅。五行的相生、相胜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的法则,遵从这一法则与否,便形成五行之顺与逆,大量的自然现象、政事历史已经证验了顺逆五行的不同结果。五行也会通过紊乱、无序的变异征兆来反映天意、天志。但自然现象的变异,原因又并不在天,而完全在于人,是政事的失策、治理的不当、伦常的无序所造成的。土在五行之中,虽不名一方,也不占一时,但的确能够统摄、领导五行世界里所有一切。董仲舒五行学说的根本目的是要论证现实伦常的合理性。五行可以与貌、言、视、听、心之五事,与春、夏、秋、冬之四时相对应。五行与五事、哲学与现实之间互因互果,双向连动,循环诠释。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中档酒店的经营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档酒店在重庆酒店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重庆中档酒店普遍存在的经营困境制约着重庆酒店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研究重庆中档酒店经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简要介绍重庆中档酒店发展规模、区域分布、经营困境,以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产业结构视角剖析造成目前其经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中档酒店走出经营困境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设广东开放大学既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经受教育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因此有必要对广东开放大学所面临的开放教育市场竞争环境进行结构性分析。广东开放大学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发展竞争战略应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搭建开放教育供应链条、"学分互认"的开放教育服务平台以及系统内部运行控制管理机制,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开放大学品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美术史的研究中,对绘画风格地域差异的认识一般倾向于南北地域差异,主要以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为代表。而同纬度地区的东西地域差异却容易被忽略,同样是南方长江流域的上下游地区,其画家的地域分布,作品所表现的场景分布以及其作画风格所呈现的地域差异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和内在规律。文章以五代及两宋分布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区与下游的江浙区区的画家以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来探索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汉代董仲舒所倡导的"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精神的核心内容,对国民的精神统治有近2000年的历史,所以,它对人们性格的影响是深入灵魂的。但是,现实社会中"三纲五常"的起点并不是董仲舒的理论诞生之时。通过对相关汉字偏旁部首的解读可以确定一个事实:在远古时代,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就是不平等的,而且这种不平等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合力论思想是恩格斯晚年所特别注重阐发的思想,它对于深入理解作为历史的辩证决定论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在对于这一论述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本文从文本出发,阐述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并且提出了在当代社会中合力论思想的现实意义: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神策军中尉是唐代中后期宦官最为显赫的职务,其职权通过典领中央禁军而不断延伸,逐步侵夺宰相的议政决策大权,进而把持朝政,最终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八国集团是松散的,但却是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与八国集团之间存在着由隔阂到逐步介入,由分歧到逐步融入的过程。跟八国集团的联系,是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重要阶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先秦五行世界图式之系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学说被学者称之为"中国人的思想律"。它既与初民早期的民生日用密切相关,又为当时认识世界提供了完备的解释体系。五被抽象为数字崇拜对象。世界的物质性使人们最终选择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宇宙万物创生过程的承担者。五行被作为世界图式的系统化表述是《月令》,它具有行政年历的社会功用,还具有早期自然哲学体系的色彩。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试图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二者均作为先秦时代五行思想发展体系的最高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妇女犯罪具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和本土特征。但在中国学术界,有关妇女犯罪的研究一直处于社会学研究和妇女研究的双重边缘地位,而主流社会学关于妇女犯罪的理论和对于妇女犯罪的解释也存在许多不足,西方女性主义对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挑战、修正和颠覆对于中国妇女犯罪的研究也有众多的不适用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本土的状况和特征为基础,建立具有较大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有关中国妇女犯罪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与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是各界人士的共同任务。问题的解决对于全社会的稳定,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犯罪现状进行阐述,从实际出发,从而进一步提出新时期中国大学生犯罪预防的相关对策,以便对我国大学生犯罪预防能够有所帮助,完善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