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与小说观来源于对"狂欢剖析体"的继承与发展,他的复调线索服从于"狂欢剖析体"剖析主题的需要。与巴赫金对话式复调小说理论不同,昆德拉的复调小说是结构的平行对位;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戏剧性的复调小说也不一样,昆德拉的复调小说重在概念性,剖析性。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借用了音乐术语中的"复调",来阐释小说创作中"多声部"、"全面对话"现象。他认为,"复调小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小说艺术形式,"复调小说"取代"独白小说"是文学发展进步的标志。本文仅就什么是"复调"小说理论和理论的特征而谈。  相似文献   

3.
复调这一音乐术语在现代小说理论中有一个从借用到借鉴的理论发展过程.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复调小说理论不断丰富和深化其理论内涵,从对话到对位,从小说理论的内容研究到兼顾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研究.随着复调小说的不断发展,现代小说的复调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形式,话语的复调、主题的复调、叙述视角的复调与文体的复调是其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4.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与小说观来源于对"狂欢剖析体"的继承与发展,他的复调线索服从于"狂欢剖析体"剖析主题的需要.与巴赫金对话式复调小说理论不同,昆德拉的复调小说是结构的平行对位;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戏剧性的复调小说也不一样,昆德拉的复调小说重在概念性,剖析性.  相似文献   

5.
李欣池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22-123,126
米兰·昆德拉是现代小说的代表人物,在他独特的小说艺术中,复调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复调小说强调结构与主题的相互平行,在情节上着重构建对位式的复调,并在其中贯穿着哲理性对的思考,呼应着巴赫金的对话式复调理论。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揭示了复调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复调小说理论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发展.以此理论分析《名利场》这本小说中主人公、读者和作者之间以及自身的对话,不仅使作品本身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也使得我们对该作品中复调存在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小说的根本特点是: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具有同等价值,他们是彼此不相融合的独立体.本文结合复调小说理论剖析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一书,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复调小说,讨论了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以及小说中的复调对话,并分析了复调理论是如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借用音乐学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在此基础上,昆德拉建构了以对位为核心的现代复调小说理论.本文试图结合妥思妥耶夫斯基与昆德拉创作的一系列复调小说,将复调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比较,以期展示其更加平等、开放、多元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与乔伊斯和普鲁斯特并肩的文学大师。她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状元人物,是作家中的作家之一。《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鼎盛时期的作品。它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相对应起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认为小说的复调特征体现在对话性、对位性和未完成性三个方面。《海浪》的复调特征体现在其叙述上的复调特征、结构布局在宏观上的对位和内涵上的未完成性。这三个方面的复调特征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张力,显示出创新性、先锋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借用音乐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意识流小说为代表的现代小说则发展了巴赫金的这一理论,创立了叙述语式的复调小说;昆德拉建构了以对位为核心的现代复调小说理论。文章试图简要阐述复调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变,以期展示其多元、开放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平视”创作思维是建构复调世界的关键,也是解读复调小说的钥匙。“对话”、“未完成性”等理论伴随着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产生而被研究者们所熟知,但是“对话”、“未完成性”只说明了复调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色,而这些艺术特征何以成为可能,则要追溯到复调小说的创作思维。正是由于作者创作思维由“俯视”主人公转换为“平视”主人公,陀氏的小说创作才会突破传统的独白体小说,具有了诸多复调特征。本文试图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为例,从复调小说的艺术特征入手,阐明“平视”创作思维在复调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复调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时提出的著名理论。散文与小说文体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的复调尽管有所差别,但对话性是所有复调艺术的共同特征。文章从对话性入手分析散文的复调结构:《我与地坛》——内心独白构成的微型对话;《一个军阀的早年爱情》、《天黑黑》——两个或多个叙述人交替出现构成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俄国著名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复调小说理论、语言杂多理论和狂欢化理论,为我们把握思想文化变革、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话语特色提供了别样的解读范式。从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以及复调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等角度切入,重新解读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以期在复调理论的观照下,对该剧的话语意涵、结构匠趣、狂欢预设等进行探讨和发掘。  相似文献   

15.
曾燕波 《考试周刊》2011,(41):22-23
本文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切入点,对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重新解读,发现小说的叙事结构的复调性主要体现在叙事主题、空间和人物三方面的复调表现。  相似文献   

16.
抽象与具象的融合--论昆德拉《不朽》的复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珍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56-58,28
昆德拉是本世纪小说一个例外,他的小说看似很不像小说。小说在他手里变得认不出自己。昆德拉大胆的尝试改变小说的文本,提出新的复调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复调小说创作。本文以其提出的复调理论为依据.分析其作品(不朽)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17.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作品在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方面采用了复调性叙述策略,是一部明显具有复调性叙事特征的小说,具有后现代小说的特色.本文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这部小说在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后现代复调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以“应答的建筑术”理论和对话主义为基础的,对话主义又可以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只有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才会探及其深层内质。本仅以鲁迅前期小说中有代表性的几篇为例,试图探析形成鲁迅小说复调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有三种形式的复调,即由文本构成的复调,由人物、叙事者和隐含作者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复调,由移位构成的复调.研究<红楼梦>中的复调,有利于对这部文学杰作的认识与理解,把握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