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20年,导航接收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广泛使用的硬件接收机一般基于ASIC结构,主要捕获跟踪运算由专门芯片实现,不能改变各类参数以适应不同导航信号处理的需要.而软件接收机采用信号接收的数字化算法、包含最少的硬件、有效的增强信号并获得更高的信号精度、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作者介绍了导航软件接收机的发展、基本结构和优势,提出了GPS/Galileo软件接收机的系统框架设计及其信号接收处理部分的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2.
水下目标的散射电场分布是水下电磁探测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建立三维海水色散介质中时域有限差分电磁计算模型,对水下目标全空间电场强度的总场和散射场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频率f变化会导致散射电场极值大小及位置发生改变,整体幅值正比于■,且频率越低,散射电场极值位置距离目标越远;在目标电导率0~2 000 S/m区间内散射电场幅值增幅明显,而后变化趋于稳定,散射电场极值正比于ln σ。通过系统分析和计算,分析了水下散射电场幅值变化规律,探讨了频率和目标电导率对水下目标散射电场的影响,可为水下电磁探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水中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特征与处理,对水下目标的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水下激光雷达的应用领域,然后从频域角度对激光雷达探测的回波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探测回波信号的特征设计了一些对单个回波信号处理的方法以及特征量的提取方法,为今后激光雷达的探测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信号处理技术的防盗报警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应用该方法设计的系统在反应速度、误报率、漏报率以及抗干扰能力方面都具有较好表现.系统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的原理设计出探测电路,并采用单片机AT89 S51作为探测系统的核心.检测信号经过比较放大之后,输入单片机进行数据判断及处理.当检测到有被测物体进入测量范围时,系统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等待一段延迟时间后自动消除报警信号,并可手动解除报警信号.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具有移动网络控制的短波发射和接收机设计创新实验,该机使用7.023 MHz短波波段,可以在数百公里内进行设备间的通信。采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基础电路进行单元电路设计和系统构建,同时加入移动互联控制模块电路。该发射和接收机设计包括收发天线、输入信号处理模块、混频模块、音频信号输出模块、控制和Wi-Fi模块等,很适合于通信电子线路综合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可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发射机及接收机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20,(2):19-22
为了满足水下探测的需求,对用于水下探测的光学成像系统应具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球面在校正系统像差中的作用,并应用光学设计商业软件Zemax设计了一款专门用于水下探测的大视场、大相对孔径的光学成像系统。该系统的相对孔径为1/2. 5,全视场角为104°,焦距为4. 36mm,工作波段为400~700 nm;在奈奎斯特频率41. 7 lp/mm处的全视场角在子午和弧矢方向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均大于0. 60。说明该系统的成像质量良好,结构紧凑,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信号处理课程群实验教学偏于仿真而少硬件实验支撑、仿真零散而不系统等问题,利用科研硬件平台,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干涉仪测向实验教学系统,围绕信号处理课程群核心知识点及测向信号处理过程,开发了配套的LabVIEW实验软件,并设计了以测向应用为实验目标并将各相关知识点实验串联起来的综合实验,软硬结合、教研相长,实现了信号处理课程群实验教学的系统化与一体化。本实验系统为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平台,有助于他们将信号处理概念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达到熟练掌握并运用信号处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基于LabVIEW语言设计了振动主动控制的实验模型,并通过负反馈控制仿真得到控制结果,展示了采用虚拟仪器进行振动控制及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的便捷性与易学性.  相似文献   

9.
杨玲  程勇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10):192-193
针对气象信号处理类课程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相关知识点重复覆盖的现象,分析了课程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气象仪器与仪表、气象探测和气象信息处理的科研与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提高气象信号处理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日益深入,学生的创新性培养越来越受重视,相应的实验教学也由单一的演示和验证型向综合设计型转化。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劝导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引导人们朝某个目标发展的新手段。我们将劝导技术运用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教学实践中,结合以设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创新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介绍数字广播DRM软件接收机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DRM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介绍了基于PC的软件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及利用软件构建软件接收机的实现方案,并详细阐述了数字广播(DRM)系统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技术路线、实验内容、实验特色等内容,从而在系统实验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研究能力。实践证明,通过科研成果向实验内容的转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时域电磁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存在测量准确度的问题,导致时域电磁接收机接收数据的反演结果存在误差,影响测量结果。因此设计时域电磁信号源对接收机进行标定。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信号源无法输出标定接收机所需要的指数衰减信号而且也无法与时域电磁接收机同步,满足不了标定要求。因此研制便携式时域电磁标准信号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时域电磁信号特点,结合理论研究,采用直接数字合成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高精度、高分辨率20 b数模转换单元AD5791的时域电磁标准信号源,经过测试表明:输出电压范围0.000 2~5 V,输出信号分辨率0.1 m V。对于标定时域电磁接收机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我校建设了专门为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本科教学服务的信号处理实验室。从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队伍等方面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创新的设计、科学的规划,已为本校相关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服务,成为开展信号处理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FPGA的四轴伺服编码信号处理电路,采用FPGA来实现四轴伺服编码信号处理电路,完成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位置的测量与反馈。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四轴编码信号处理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L-420生物机能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和电子技术.系统功能强大灵活,集生物信号显示、放大、采集、分析与记录为一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替换了传统的实验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离体兔肠实验中,其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L-420生物机能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和电子技术.系统功能强大灵活,集生物信号显示、放大、采集、分析与记录为一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替换了传统的实验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离体兔肠实验中,其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本文围绕"信号处理与系统"精品资源共享课实验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观念,论述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开展的一些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电磁场实验教学是电磁场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为电磁场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采用高斯脉冲作为激励源,与地质雷达电磁探测技术相结合,研究了电磁场在地下介质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开展电磁场传播实验,从信息化视角展现电磁波在地下介质的传播动态,使抽象的电磁波传播过程变得直观、易于理解,推进电磁场论实验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车辆射频识别(RFID)系统方案的分析,从软硬件两方面设计与实现了该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采用低成本高性能的AT89C51单片机芯片为核心,通过软件设计实现防碰撞、CRC校验码检错、编解码、通信等功能,从而具有成本低、识别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通信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99):117-118
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虚拟仪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虚拟测试技术,开发以无线电信号产生模块、调制解调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电磁传播环境仿真模块、电子干扰产生模块、电子侦察仿真模块在内的航空电子原理演示系统,用于课程实验教学,使学员通过参与电子对抗的主要过程,感知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建立对电子对抗的直观认知,提高对电子对抗技术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