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拨款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偏低;中西部省份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偏低,政府拨款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比例严重偏低。200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上年略有下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较上年有所减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五"计划前三年(2000ee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总体状况、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财政教育资源的生均配置以及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数据均来自各年度《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一004》),描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刁免入的进展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浙江、江苏义务教育经费差异比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江浙两省义务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反映在经费上就是教育经费总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可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负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重点建设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3,19(2):11-15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一是教育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断上升;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二是初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形成了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大幅度增长。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教育财政重大系列工程,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财政的杜杆作用。各级教育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逐步缩小,财政教育拨款在各级教育的分配正在向更为合理转变。但我国教育投资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仍然偏低;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承担比例偏低;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较低,城乡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较大;中等发达地区个人分担教育经费的比例偏高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教育财政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上的不平衡.本文选取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与地方GDP的比例、预算内事业费拨款与基建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占生均支出的比例等财政投入与支出指标,从经费总量、结构、生均支出三方面分析我国31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各省级区域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正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在非财政性经费来源中,事业收入是主要渠道。1999年普通高校开始的大规模扩招没带来充足的教育经费供给,加之财政不堪重负,导致了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明显下降。从高校生均事业费指数可以看出,我国近些年来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2004年全国民办教育经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经费都比上一年有所增长,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长幅度最大.2004年,从民办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看,学费仍是民办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占70%左右);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比例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民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及其与公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较看,生均基建支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同级公办教育,尤其是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均总经费、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都高于公办普通学校,但两者的差距比上一年有所缩小;普通高中阶段,除生均人员经费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经费支出民办都高于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除生均基建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支出民办职业中学都明显低于公办学校;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普通高校的生均事业费明显低于公办普通高校,且生均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总生均支出的16.75%.  相似文献   

7.
1998-2008年间,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断增加,但是占全部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高中阶段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速度快于高中阶段教育总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全部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速度;高中阶段的在校生数量特别是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数较多,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高中的升学率也在拔高;我国高中阶段平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要远远落后于我国公共财政能力的发展;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学生平均学费占城市居民人均投入的总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中生平均学费占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4-2012年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省市生均经费及生均经费政策、标准进行分析,发现中职生均经费投入稳定性差,地区间中职生均经费投入不均、缺乏合理生均经费标准指导,中职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各级各部门缺乏生均经费监督机制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各省市应拓宽中职教育筹资渠道、尽快出台中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完善生均经费投入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省域之间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异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以省级政府为财政主体.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投入;设立地方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部分省(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缺口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主要考察我国义务教育政府投入的地区差异和各地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的缺口.研究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生均政府拨款的地区差异与经济水平地区差异错位,生均政府拨款最低的地区并非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各地区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中政府拨款占比例普遍偏低;按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基本保障线测算,各地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缺口相当大,小学缺口总量达到445亿元,初中达到331亿元,合计缺口在770亿元以上.针对上述情况,文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部分省(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缺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考察我国义务教育政府投入的地区差异和各地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的缺口。研究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生均政府拨款的地区差异与经济水平地区差异错位,生均政府拨款最低的地区并非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各地区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中政府拨款占比例普遍偏低;按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基本保障线测算,各地政府义务教育投入缺口相当大,小学缺口总量达到445亿元,初中达到331亿元,合计缺口在770亿元以上。针对上述情况,文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依据《河南教育年鉴》所公布的官方数据对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远远低于4%标准;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低于全省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事业费虽有所增长,但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发放;生均公用经费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限的教育投入仅仅能维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运行,教育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扩招以来,江西省普通高校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教育投入不足的困境。本文以教育投入总量、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以及生均公用经费为统计指标,对江西省2003年-2006年普通高校教育投入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江西省普通高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作出决定,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包括(1)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2)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要做到“三个增长”、即: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还要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3)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  相似文献   

15.
数说装备     
惠州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逐年提高 近年来,惠州市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全市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14年全国数据和省级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了普通高校经费收入结构对生均经费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国际比较,结果发现:第一,2007-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增长缓慢,生均经费指数不断下降,教育经费总收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第二,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结构对生均经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的提高有助于生均经费的增长,而事业收入比例和学费收入比例的提高阻碍了生均经费的增长;第三,除了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地区,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绝对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政府投入比例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4,20(3):23-26
对我国经济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略大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而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然高于城市居民。对我国教育投入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远远大于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小学生均经费的城乡差异是东部地区最大,而初中生均经费则是中部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作者提出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等教育投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201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2008-2013年《江西省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文章对江西省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8-2013年江西省生均投入、生均财政拨款、生均学杂费三个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生均投入占人均GDP比值均低于全国水平;2008-2013年江西省政府分担比一直低于全国水平,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测量)以及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努力程度(以幼儿园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占人均财政支出的比例测量)均低于全国水平。政策建议提高江西省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成本分担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1998-2009年间我国普通高校投资总量的变化、普通高校政府投入的变化、普通高校民间投资的变化、普通高校的个人投入——学费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以及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变化(包括生均教育经费及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部属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差异,本科与专科高职之间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校间的差异)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若干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均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生均教育总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省内地区差异等方面比较了浙江和广东不同时期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并试图揭示浙江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若干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