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根据所给条件,运用数据统计、车流波动理论等方法,分别建立了道路实际通行能力模型和速度—密度模型,使用了Excel进行求解、作图,进而给出了不同车道被占用时道路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和差异,以及给定条件下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和路段上游车流量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对视频中事故横断面道路实际通行能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直观的变化趋势图,并给出不同车道的影响差异的定量结果;运用交通波原理、分段函数法、Greenshields模型,建立事故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横断面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上游车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编程,通过对模型的定量分析,客观地测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分析误差后对模型进行改进。使结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及车辆排队。根据交通波、排队论等理论,构建了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和交通波滞动等模型,综合运用MATLAB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及求解,总结出事故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变化过程,不同车道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得到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计算出车辆排队长度到达上游路口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视频信息收集分析得到与道路通行能力相关的数据,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道路通行能力模型,并分析了事故发生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再推导出排队长度预测模型,使用控制变量法、微分法等方法得到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与路段上游车流量的关系,最后将模型结果与实际相结合,得到具体问题所求数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两段具体的视频分析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然后着重探讨视频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给出车队消散时间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出发,采用实测法,根据视频1中各个时间段三类车型统计出通过事故处的车辆数,绘制出各个时间段实际通行能力折线图,通过对折线图分析得出事故发生后各个时间段的变化情况,采用同样方法,将视频1和视频2的各个时间段的实际通行能力综合绘制到一个折线图中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统计视频1中各个时间段的路段上游的车辆数目和车辆排队长度,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PSS19.0软件对交通事故所影响的上游路段车辆排队长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某路段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情况,研究不同车道被占后道路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得出路段不同情况下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所需时间,同时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如今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问题.车道被占用是指因交通事故、路边停车、占道施工等因素,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了两起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占道的不同,对实际交通量的影响,采取服从正态分布均值差的显著性检验.在车辆排队的形成与消散的过程中,采用车流波动理论进行分析与模拟,建立相应的函数表达式,通过交通指示灯的相位,求出排队时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参考高速空气动力学激波理论,均值双样本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及类比法,分别构建横截面实际通行能力评估、差异检验、交通流堵塞激波和时间预测模型,使用Matlab、Sas、Lingo软件编程,求解了模型中所涉及的各问题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0.
双车道公路作为国家和省内的一般干线公路,是我国公路网中最普遍的一种公路形式。文章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的特点,分析了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并对我国通行能力发展做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为背景,利用传统交通流模型研究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影响.首先进行模型假设;其次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以车流波动理论建立传统交通流模型,分析车流排队与消散的过程以及集结波与消散波的传播方式,得到车辆排队长度x以及事故消散时间T*的表达式;最后通过模型检验,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建立准确而又能即时更新的道路网络数据库是车载导航系统成功应用的关键。考虑到现有实际道路网络中的一些交通管制措施,本文提出一种加入交通转向信息的路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路网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也逐年增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确定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能否得到足额的赔偿,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例比较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我国现有交通事故责任主体法律规定的优缺点,并对即将生效的《侵权责任法》中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规定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道占用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结合各种经验公式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求出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该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综合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和交通波理论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交通波模型,得出了问题的相关结论.最后根据车流波动理论对车辆排队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集结波与疏散波的相遇推出集结波波速与排队长度的关系.结合信号灯对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得到当车辆排队长度达到上游路口时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确定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能否得到足额的赔偿。国外各个国家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例不尽相同,原因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理论基础不同。分析我国现有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法律规定,应在机动车名义车主与实际车主不一致,以及出租机动车致人损害、与车主有关系的第三人,在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机动车而发生交通事故等情况下,对责任主体的确定进行相应的立法完善,以有利于交通事故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