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需要思辩性报道方式思辩性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新闻形式,不仅注重报道真实的外在,更注重真实的内在。与传统的报道习惯不同,思辩性报道报道客观事实,并不仅仅追求事实本身的典型与生动,更注重对事实的抽象与思辩;并不简单复述事物发展的结果,更侧重对事物成因、背景、发展趋向的挖掘。思辩性报道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宏观报道。它往往是一个行业或一种社会现象的“全景式扫描”,即使反映“一厂一乡一店”,它亦绝不拘泥于就事论事,而是将其抽象和升华出  相似文献   

2.
凌晨 《视听界》2002,(5):43-43
所谓思辨,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思考、分辨。一篇报道具有思辩性,是指该报道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问题、趋势的思考、分析,能提出重要的、新鲜的、有启示意义的结论。思辩性的报道,从内容上看,仍重点不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动态和过程,而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揭示出某种内在的规律、趋势。换句话说,思辨性的报道主要不是报道“这是怎么一件事”,而是揭示“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从形式上看,思辩性报道大多是深度报道,而不是消息或新闻通讯。从时效性看,消息或新闻通讯都要求尽快把新闻事件报道出去,时效性是它的生命,而思辨性的报道虽然也注意新闻时效,但一般都要在新闻事实报道之后,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进行采写制作,有一定的滞后性。受众对思辩性报道的主要要求是能否提出新鲜、独到、深刻的观点,对时效性的要求次之。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需要思辩性报道方式思辩性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新闻形式,不仅注重报道真实的外在,更注重真实的内在。与传统的报道习惯不同,思辩性报道报道客观事实,并不仅仅追求事实本身的典型与生动,更注重对事实的抽象与思辩;并不简单复述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思辩性报道? 对思辩性报道,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凡是带思辩色彩的新闻报道都是思辩性报道,它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文体;另一种意见是思辩性报道是有别于其它报道形式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有自己质的规定性。我是同意第二种看法的。我认为,思辩性报道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辩性报道首先是新闻报道。但是,它不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以,它不是事件性新  相似文献   

5.
新鲜是新闻的生命,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新闻由头多种多样,而笔者则认为,"记者昨日获悉"不是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6.
在报刊上,传播新闻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写作新闻,即文字新闻;一是影像新闻,即新闻摄影。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好比结在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有着密切相同之处。首先,它们的专业属性(主要由新鲜性、真实性,典型性构成)是一致的。文字报道的重要属性之一是新鲜性,事件意义不新就不能称其为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的一翼,虽然它是视觉形象,也是能够进行信息传递的,况且它的使命就是用来传递新闻,故而也必须具有新鲜性。陈旧的图像平乏无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思辩作出合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思辩能力在新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必读书目等三方面探讨了思辩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大潮撞击着人们传统的思维定势,使得人们在认识问题时变单一因果思维方式为越来越多使用复合因果思维方式。为适应人们思维方式变革需求,新闻报道也一改长期单一因果思维的结论式报道一统天下的局面,运用复合思维方式写出的思辩性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端。这种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的报道多侧面、深层次地反映社会现实,避免了单一因果式报道容易出现的片面性。象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鲁布革冲击》等思辩性报道,以宏大雄浑的气势、新颖犀利的观点、深遂广阔的新闻内涵,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道道新闻冲击波。今天,思辩性报道已被各类报刊和广播、电视普遍使用,它已与其它类报道一样,共同为繁荣我国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9.
在概括事实,提取新闻精华上下工夫。提取新闻精华包括一是对新闻事实加以浓缩,抓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并准确地把它概括出来,采写综述性新闻时尤其应该如此;二是把几个新闻事实或一个新闻事实中的最新鲜、最重要、最为受众关心的部分提炼出来,把它放到最突出醒目的位置上去。在分析新闻事实,判断事件性质上下工  相似文献   

10.
艾丰近年来在我国新闻界被广泛注意,可以说,他在新闻理论与实践上的闪光点,就是哲学思辩。哲学,是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一般规律的科学。艾丰正是以哲学的思辩在新闻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他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去分析和解决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在他所报道的人和事物中加进了深深的思辩而使报道的主题及思想意义凝聚、升华。他的这种哲学思辩在《新闻采访方法论》和《思考的笔》两本代表作中作了比较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重要的基础命题之一,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始终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原则.它是宏观理论,也是微观实践,是职业精神,也是文化形式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2.
《新闻学会通讯》是面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兼顾广大新闻爱好者的内部发行刊物。它的编辑方针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面向实际,博集各种新鲜经验和新鲜见解,以提高为主,普及为辅。它刊载新闻学研究的新鲜成果,探讨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新闻工作的方法、艺术,交流新闻实践特别是新闻改革的经验,传播新闻界活动的信息,繁荣社会主义新闻研究和新闻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李筱春 《北京档案》2004,(8):20-21,24
档案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体裁稿件,在新闻传媒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关于它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但从我们档案界的角度来看,这却无疑开创了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高旭 《记者摇篮》2010,(9):31-31,27
新闻舆论监督性电视节目是展示新闻事实并且根据新闻事实进行适当评论的节目。它是新闻的一种,要求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新鲜的;它是电视媒体面向社会大众发布的信息,要求这类节目必须始终与受众同呼吸。  相似文献   

15.
一种对读者颇具吸引力的文体——评述性新闻,正冲破报纸传统性的报道模式,跃然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栏目之中,“焦点访谈”、“时事追踪”、“热门话题”等等诸多栏目都更多地运用这种有事实、有评议、有思辩的文体。它具有新闻与思辩交融的特点,以理性的目光透视着种种新发生的社会现象,揭示其中的奥妙及是非曲直或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这种文体之所以吸引读者,主要是满足了读者的探奇心理、知识追求和要表达的看法、呼声和情  相似文献   

16.
被有意无意放大了的新闻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是否得以传播与传播范围大小的重要标尺之一.它是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①-般而言,新闻价值包括及时、重要、显著、新鲜,趣味、接近等要素.这些要素在同一新闻事件中通常分布不均,一般而言,事实中的新闻价值要素种类越多,含量越大,其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形式进行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价值的报道方式,它能够充分运用新闻主体的参与性、思维的宏观性、辩理的透彻性以及启示的深刻性,提高企业报的办报质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新闻改革使新闻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都产生了明显的变革。目前许多报纸出现了以综述某类问题、批评某种倾向、评论某些现实为主的,融叙述、议论、思考于一体,汇微观事实和宏观分析于一文的报道,显示着新闻的宏观思考在崛起。这种现象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新闻的宏观思考的思维特征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同时又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新闻的宏观思考带有较强的思维性,又不失新闻本身的性  相似文献   

19.
邢晓妍 《记者摇篮》2009,(9):101-101
从事新闻摄像工作十余年来,在如何综合运用镜头来处理好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电视新闻画面的典型性、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思辩性、电视新闻画面的流动性来增强电视魅力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新闻故事,要较好地报道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除了要有一个深刻隽永的主题,还要在精当地选材上下功夫。新闻故事是“以事显理、寓事于理”的体裁,它的选材自然要着眼于选事。同时,新闻故事中的“事”又有别于一般事件性新闻中的“事”。因此,它的题材选择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选择新鲜的事。新闻的时效性决定着新闻故事的选材必须是新鲜的。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曾经指出过的,“盖新闻如鲜果,过时稍久,则腐败而失其味,不堪咀嚼,读者必弃之如敝履也”。但是,仅仅着眼于时间上的迅速及时还远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