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恩不避亲,在这里我要花点小篇幅,稍微谈一谈我的导师王锦贵教授。 王锦贵教授和我的师生关系是天作之合。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老家在豫东的洧川,我的老家在豫西的栾川,都有一个川,我们是一个省的老乡。更巧的是,王老师的名字和我父亲的名字只差一个字,凡是熟悉我的人,听到我导师的名字,一准会认为我的导师就是我的亲叔。因为这两层原因,所以我很少向我的家乡人炫耀我的导师,我很怕那些联想丰富的四邻们以讹传讹,由此怀疑我考上北京大学的正当性,还以为我开了多么大的后门,走了多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畅敏 《西安档案》2007,(6):33-34
大家好,我叫畅敏,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书记员。可能大家会发出疑问,我、档案、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我看到“纪念《档案法》颁布二十周年”这个演讲题目时,我也在想,我能讲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思绪良久,我才意识到从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我、档案、法律就紧密地、明显地联系在一起了。首先,我是一个社会性的人,与生俱来就建立了各种档案。其次,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知法、懂法、守法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应用、传播法律。最后,我是一名人民法院书记员,是一名诉讼档案的立卷人,严格依法收集、保护、建立法律档案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我记得,有一天傍晚,我跟您和母亲在一起散步,是在现在的世界银行附近的约瑟夫广场上,我谈到那些饶有趣味的事情。我说话时露出愚蠢而又自鸣得意的神色,我态度高傲、冷静(这是假的),并且一如平日我同您谈话时惯有的常态。我言语冷淡(这是真的),说话结巴,我责备你们,你们一直让我懵懵懂懂,因此不得不由同学来照顾我。我还说,我曾濒临过莫大的危险(在这里,我按我的方式,厚着脸皮撒了个谎,以显示我的勇敢,其实,我生性懦怯,并不知道那“莫大的危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我爱单位     
我是一个有单位的人,在某局上班。作为一个单位人,我最大的感觉是有靠山。单位是我的衣食父母,单位是我的上帝,我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单位,单位是我的一切。我的全身上下都打上了单位的烙印,我不知我是单位,还是单位是我。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7,(3):55-55
在周星驰系列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喜剧之王》,其中另一号反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不是跑龙套的,我是一个演员!”尤其让我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6.
“在商场我是个十足的小人,是个惟利是图的卑鄙的人,捉住别人的口袋投其所好是我的本性,在自尊和利益面前徘徊是我的挣扎。做电台节目之后,我发现原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方式中人也是可以真实的!听众需要的不是救世主,不是温馨的港湾,而是心灵真实的回归,因为他们在虚伪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受够了。”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深深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相似文献   

8.
《出版史料》2007,(3):28-40
【文彬附言】徐雪寒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我从事出版编辑工作的启蒙导师。早在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初期,年幼无知的我只身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桂林文化城,报考新知书店,就是他接待了我,让我成为出版战线上的一员新兵。他把着手教导我怎样在国统区销售、编印进步书刊,传播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9.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37):13-13
“如果我在台湾名誉不好,100%是我的责任,如果我在北京名誉不好,60%是我女儿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苏突然患脑溢血的那天晚上,我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后来我在想,这也许是上天早早安排好的。我和苏相亲相爱了5年,如果苏没有死,我应该是八月里最美丽的新娘。  相似文献   

11.
和书的缘份大约是在十四五岁时结下的,那时候我是人民大学附中的学生。或许是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政治上比较松动,学校图书馆那间只为教员开放的阅览室,居然对学生敞开了大门。每天下午例行的体育锻炼一完成,我就一头扎进了那四壁满布书架,中间也立着一排排书架的大厅。那时我觉得,让我走进这么一个地方,又赋予我在这里东翻西翻的权利,就跟把我放进了天堂一样。是的,我过去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更没有这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我对童年的记忆是一种田园牧歌似的朦胧感觉:阳光穿过菩提树叶子的间隙照进我家的客厅里,我的母亲,我的姐姐,或者是在店里干活的某个人总是在我的身边,不时过来抱抱我,或者给我一块糖果哄我安静下来。家里人常说我小时候是个很乖的孩子,我的政敌们恐怕很难相信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邂逅总编辑     
陈晓 《新闻天地》2007,(8):32-34
我是一个很要强的漂亮女人,虽然离了婚,为了给年幼的女儿一份更好的生活,我辞去了清贫的教师工作下海做图书批发生意。我拼命挣钱,凭我在大学学中文的功底,虽在竞争残酷的生意场上历尽艰辛,但几年之后我终于在市郊阳光小区有了一套漂亮的住房,光装璜就花了十多万元,这是在我当老师时想都不敢想的事。离婚5年来面对种种诱惑,我固守感情的城堡,从不轻易将真情许人。然而,爱情却在一个春意昂然的日子猝不及防地到来……  相似文献   

14.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6,25(1):74-75
去年的今夜,我在为即将交给出版社的《顾廷龙年谱》写序,而现在我又在为我自己的集子写序了。我的心情仍然是那么不平静,因为在前几天,我还在为我的另外二本书写序。写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但因为是自己的书,又不得不写,而且还得抓紧写。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可是,再普通的中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呀,你说对吗 ?  我的特点就是乐于助人。这是因为在我小时候,老是听爷爷给我讲一些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的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形成了一种思想,我一定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上小学了,我也因为具有乐于助人的性格,使得老师和同学经常夸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学李苗苗在准备做作业时找不着钢笔了,向我借。当时,我就只有两支钢笔,一支是我常用的,一支是妈妈送给我的,妈妈送我的这只钢笔我一次都没有舍得用,可是,当我看到她着急的神情时,还是毫…  相似文献   

16.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17.
母亲与麻雀     
《新闻世界》2007,(12):49
小时候,我最爱去磨坊帮母亲干活。磨坊在我家的西南角,有朝阳的一门一窗,说是门窗,其实是门洞和没窗架的窗口而已。这磨是我妈的磨,是我外公给我妈的唯一的陪嫁。  相似文献   

18.
档案情缘     
做档案工作我是半路出家,气象工作才是我的老本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曾经做过一个时期的气象工作,“文革”后期又在北京大学气象专业进修过两年。回到单位不久,组织部门就选派我去人民公社、乡镇、县直机关当小头头,直到1989年我才迈进档案工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乡亲们,大家好! 我的老家是山东蓬莱,今天到这里来我很高兴,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从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我四代在北京,山东那时候比较穷,到北京打工。我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到了外国,问我是哪儿的人,我说是中国山东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洁尘 《视听界》2007,(1):111-111
我基本上不看电视,集中看电视的一般是有大型比赛的时候,比如奥运会、世界杯什么的。电视台播的电视剧我也基本上不看.主要是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一集一集地每天等在电视机前,还得忍受没完没了的广告。去年.2006年,我比较完整地守着电视台的播放时间看的一部电视剧是出于私心.那是根据我的长篇小说(《酒红冰蓝》改编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我爱你再见》.由俞飞鸿和黄觉主演。播出的前两天晚上我都有事外出,前四集没有看到。就观感来说,也许我多少是偏爱了——我认为,(《我爱你再见》在当下国内的都市言情剧中,算是拍得不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