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标题是《我爱家乡的西瓜树》,第一句就是“我们家楼下种了一棵西瓜树”。依30分为满分的标准,改作文的老师给这作文打了24分.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加了一句批语“西瓜不长在树上”。  相似文献   

2.
西瓜长在哪里?你会不屑于回答这样近似可笑的问题。可近日,微博上一名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标题是"我爱家乡的西瓜树",第一句就是"我们家楼下种了一棵西瓜树"。作文的结尾批注":西瓜不长在树上!"对于这篇常识错误的作文,老师却给了24分的高分(满分为30分),理由是: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期,应以鼓励为主,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张际红 《生活教育》2011,(18):46-47
"我抡起锄头用力一刨,嘿,一只又圆又大的西瓜就从土里滚了出来……"这是学生期末试卷作文中的语言。试卷上是一篇看图作文,画上有一片瓜田,一个小男孩抱着个大西瓜,一个小女孩坐在瓜棚里。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难,写一篇好作文更难,特别是作文的起步篇,更是难上加难。"这是我经常听到低年级学生作文课上的感叹声。个人认为,低年级学生说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脑海中没有知识,缺乏生活中的材料,没有由字变句、由句变段、由段构篇的思维过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抓起,从积累作文素材上入手,重视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工作,特别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课前指导,尤为重要。下面说说我的一点浅见。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个人的简单经  相似文献   

5.
张仁祥 《文教资料》2009,(10):140-142
汉语语篇的衔接大量使用省略手段,常见的有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小句省略三种.本文搜集了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学生的"原生态作文"共240篇,对比考察了不同年级学生作文语篇的省略现象,总结了常见的偏误类型.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教师难教。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师的眼中,也许优秀的作文太少了,批改时硬着头皮一句句一段段的改,结果学生的作文成了红蓝相间的实验田,特别是稍差的学生看后会感到自己作文很失败,心里就开始害怕写作文,胆大的同学也许会说:"我的想法和老师改的不一样。"可见学生一篇篇稚嫩的作文就像一棵棵刚露头的小苗苗,教师应该用激励的目光去欣赏,用辛苦的水去浇灌,顺着他们的思路去圈点。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需要开发学生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学生看着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大嚷: "我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这样的文章太难读了!"作文课时,好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不是积极地寻找素材,构思篇章,而是在桌上同时摊着几本所谓的作文书,从这篇文章上剪个头,再从那篇文章上裁个尾,中间东拼一句,西凑一句.看着一篇篇令人啼笑皆非的剪辑式的、令人莫名其妙的作文,笔者不禁有些酸楚,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丧失,是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退化和萎缩.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不可分,一篇好的课文就是一篇好的范文,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余兴,唤起学生创作的激情,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从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做起,课堂练句,由练句到仿段、仿篇,由仿篇到创新,这样既符合"读为基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又能培养小学生习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加强练句,丰厚累积语文课强调多练,不是把学生引进题海,而是教师围绕学习目  相似文献   

9.
一、封闭式作文教学的种种表现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封闭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文到文.模仿范文写作文,依样画葫芦,把作文看作是一种复制的程序.学生学习了<我爱我的爸爸>后,就写一篇"葫芦文"<我爱我的妈妈>,作文时学生就按照这篇范文的中心、思路、层次甚至句、段套下来"写"成文章,其实这只是一种简单模仿.  相似文献   

10.
姜秀琴 《生活教育》2011,(19):75-77
"作文作文,一见头疼,想了半天,一句不成",这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普遍情况。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不少学生只能胡编乱凑,交上一篇了事。为什么会这样呢?说白了,没内容可写,也就是没有找到写作灵感。最近,我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那个地方》的命题作文,在其中发现了十多篇较为出色的文章。作文讲评时,我要求这些同学介绍各自的灵感来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环节,特别是对刚从字、词、句向段、篇过渡的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采取了"四辅一放"的教学方法. 一、辅导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重要环节和必需的步骤.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推敲"的典故我们并不陌生: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骑在驴背上苦思"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反复斟酌是用"推",还是用"敲",以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他自己也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的炼字不可说不经典,现在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一作文的现状:作文=难度高的作业=很难量化的作业。学生写作文是最感头疼的事,要么大翻特翻作文书,要么  相似文献   

13.
茹瑛 《考试周刊》2014,(83):63-64
<正>进入三年级,就意味着以后的语文学习要大面积接触作文了,也意味着作文教学成了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二年级的作文只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求不高,但是到了三年级,就要求学生写一篇完整的作文。2013年9月份刚开学,我布置了一篇小习作,叫《开学感言》,这篇习作比较贴近实际生活,但是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来看,质量好坏参半。好的学生会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并且能用上一些好词好句,一位学生写道:"怀着兴奋的心情,我迎  相似文献   

14.
老师们提倡"有意义"的作文学生A:一次,老师评讲作文《童年趣事》。我觉得这样的作文很有意思,可老师没讲几句就说:"要是能写出‘趣事’的意义,那就是一篇好作文了……"我一听,顿时没了兴致。童年时的我们光知道玩,哪懂得什么"意义"呀?学生B:平时写作文,老师既要我们写得真实,又要写出意义,作文中的对白必须是含义深  相似文献   

15.
姜秀琴 《生活教育》2013,(2):109-1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往往能反应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可学生常常是“作文作文.一见头疼,想了半天,一句不成”,不少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好不容易“挤”出一篇作文来,也经常是内容空洞、人云亦云、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16.
孙伟 《现代语文》2013,(8):146-147
"一班作文一座山,压得师生气难喘。何年何月有尽头,不知上帝在哪边。"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老师一改作文就头晕。试问学生一篇一篇作文的写,老师一篇一篇作文的改,学生的写作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学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就像是机器,老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根本不考虑一篇习作能给学生带来多大效果。有些老师也不曾想过这个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怎样提高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一篇好作文?作文的艺术性和丰富性到底在作文中应该如何体现?我认为一共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一篇好的作文要有"粘性",作文不能是散的。所谓"粘性"是从作文的结构和框架来说的。顾名思义,"粘"即紧凑,无论是作文中句与句的关系,还是段与段的关联,都要做到前呼后应、环环相扣,这样作文读起来才丝毫没有散落之感。一气呵成的文章,总会让人感到文脉清晰自然,没有雕琢和刻意的痕迹,自然能够称得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作文,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启蒙阶段.学生刚刚由写几句简单通顺的话,一下子就要写一篇较完整的习作了,难度还真不小.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让他们爱上写作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让学生从课堂练笔起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年级是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已萌生对作文的抵触情绪,甚至害怕,长此为往,将会陷入何种境地。为了让孩子不至于那么害怕,甚至于喜欢作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学生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素材积累。下面我就中年段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一、扎实语文教材,做足语言功底"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如此可见写好文章必须先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20.
正六二班是个团结友爱,让人着迷的"牛"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鲜明的个性,真乃藏龙卧虎之地,"牛"人辈出!作文大王黄晓西要谈作文,我们班黄晓西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她写起作文,简直是种享受,一个个精美的词语从笔尖流出,一句句优美的句子跃然纸上。不到半个小时,一篇600字的佳作就大功告成了。字迹工整,语言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实感,可谓是"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晓西从幼儿园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现在。在她的日记里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每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