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和眼镜》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段文字反映了眼睛工作的机能,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了重要铺垫.然而学生对这段内容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眼睛与眼镜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习惯于这种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正常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其中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大小能够变化的凸透镜。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面的凸出程度变小,焦距变大,如图1(a)所示。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  相似文献   

3.
打乒乓球防近视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这是因为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而看远处物体,则不需调节。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  相似文献   

4.
原来,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的弯曲程度可以靠周围的肌肉——睫状体来调节.在观看远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小,晶状体变得扁平,眼睛的焦距变大;在观看近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大,晶状体变凸,眼睛的焦距变小.因此,无论是远处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可见,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距系统,在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眼睛的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眼球非常类似于一个神奇的照相机(或摄像机).  相似文献   

5.
1.打乒乓球防近视——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这是因为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而看远处物体,则不需调节。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在高度调  相似文献   

6.
生活体验:在用照相机拍摄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时,通过调节像距(即调节暗箱的长度),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通过镜头(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清晰地落在胶片上.提出问题:人的眼睛也相当于照相机,那么眼睛是怎样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呢?猜测和假设:人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物体通过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像距(即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是不变的,眼睛要将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由于物距的不同,势必是晶状体焦距发生了变化.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选用焦距分别为f…  相似文献   

7.
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众所周知,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疲劳。由于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看远处物体时,则不需调节。因此,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在高度调节状态,易引起视力疲劳;同时,看近处物体时,两眼球会聚向鼻根方向,使眼部肌肉压迫眼球,天长日久,眼轴就会慢慢变长,造成近视。而打乒乓球时,双眼必须紧紧盯着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球体,使眼球内部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弹…  相似文献   

8.
在上有关"眼睛的成像"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借助课件在教师的引导分析下,学生一般可以接受"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这一事实.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受往往是理解抽象物理原理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翻阅八二年初中物理第二册课本,发现关于眼睛一节教材中有某些不正确的阐述。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概念,写此短文,供同志们教学中参考。正视眼在静息状态时,从远处物体发来的光,经眼屈光系统后,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当物体移近、或观察近处物体时,如果眼睛的屈光力(用焦度衡量)不改变,则生成的像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在一定范围内,人眼可以凭借使晶状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焦度,仍使像清晰地生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机能叫做眼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部分人长时间看书后,立即看远处的物体时,往往模糊不清.什么原因呢?晶状体(又叫水晶体)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当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经晶状体所成实像落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于是就观察到了物体.大家知道,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增大时,对于固定焦距的凸透镜来说,物体经它形成的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当先观察书上的字后再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经晶状体所成的像从视网膜上移到视网膜前.为了使像落到视网膜上,必频调节晶状的凸起程度,即调节“凸透镜”的焦距.对健康的眼睛来说,这种调节功能很强,随着物体…  相似文献   

11.
当你走在一条平坦而长长的大路上,眼望前方.你会发现前方的路愈远愈窄,难道路果真如此吗?同学们都会异口同志地说:“不是”!那么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怎样解释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应先弄清楚人眼的构造和人眼看到物体的原理.人眼是一个光学系统,如图1所示,眼睛中的晶状体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双凸透镜状的透明体,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产生视觉.为了保证远处或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晶状体的曲度要不断地改变,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当晶状体相联的睫状…  相似文献   

12.
鄂教版《眼睛的科学》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明白,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睛为什么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教材中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来进行类比实验。学生按课文中实验操作,较容易地解答了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学生仍对晶状体的凸度变化和肌肉收缩舒张情况难以感知。为揭开眼睛看远近不同物体之谜,教师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为何正常的眼睛既可眺望远景,又能细看近物;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并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矫正.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肌肉及凸度变化演示仪的制作湖北省襄阳县教研室(441100)汤首双人教社小学《自然》第五册《眼睛的科学》一课,在讲“当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怎么都能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图像呢?原来晶状体上有肌肉,肌肉收缩时,使晶状体凸度变大,近处物体就能在视网...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第12册第5课《眼睛的科学》一文探究“近视的成因”时,其中一幅插图不够科学,有待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两幅图是一个较为科学的模拟探究近视成因的实验,实验现象明显。图1: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图2: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  相似文献   

16.
人用肉眼观察物体有较大的局限性,如人眼不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也不能看到微观领域的微生物等.望远镜的作用就是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以便看清,如用一架好的双筒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还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星星.显微镜则是将细微物体成放大若干倍的像,便于看清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微小的物体.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教学》2012,(3):F0004-F0004
远处的物体很难看清,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到达你的眼睛时已经发散,同时,眼睛又太小,以致于不能收集到足够多的光线。望远镜能将远方物体的像放大,它用透镜或面镜收集、聚焦来自远方物体的光。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科学教育》2010,(3):88-89
1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枪里射出的子弹? 眼睛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视觉惰性,即光学成象一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将会对这个光象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性。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问约为0.05至0.2秒。人的最小可以分辨视角为1”(1秒)。视觉对象移动越快,分辨率越低。人眼一般最小可以看清静止长度0.3毫米,视力最好的人最小能看清0.1毫米的物体。  相似文献   

19.
模拟眼球成像是初中生物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九年级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仍然很困惑:眼球的晶状体到底怎样调节才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近视眼为什么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为什么只能  相似文献   

20.
正"眼睛与眼镜"不仅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拓展,更是初中光学知识的重要应用,在初中光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高端备课的研究视点,深入研究"眼睛与眼镜"教学的物理内涵,以期对这节课的教学有所裨益。一、问题提出与分析现行人教版教材首先将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并对眼球的结构进行介绍。随后,阐述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产生信号,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