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晓虹 《视听界》2011,(3):31-32
“幸福”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GDP持续稳定的增长而越来越引发人们关注的一个主题。不仅社会学界和心理学界诸多学者开始研究幸福,探讨“幸福”内涵、制定“幸福指数”、发布城乡“幸福指数”,在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党政领导和地方政府也开始关注幸福,呼吁在GDP增长的同时,能够增加或提高本地区民众的幸福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个关注不幸福的社会要比一个对幸福沾沾自喜的社会更成熟也更理智。这就像成熟、睿智的预言,它关注未来的灾祸一定甚于幸事。思考不幸福多于幸福,那才有可能将未来的幸福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幸福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电视荧屏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以表现幸福为主题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针对当下消费社会的现状,讲述了一个拯救幸福的故事,诠释了幸福的现实意义。《幸福来敲门》用充满怀旧的色彩讲述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中年婚恋故事,诠释了幸福的意义。这两部剧其实质都是对迷失在物欲中的现代人进行的一次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4.
庭开凡 《大观周刊》2012,(9):164-164
观课议课要去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成长和收获。课堂上流逝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生命,而且有教师的生命,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幸福,而且要关注教师的幸福。所以,理想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是幸福生活的。这种幸福生活主要表现为:第一、他对课堂教学有热情和憧憬,某种程度上进教室不是一种苦役,而是变成了一种期盼,渴望走进教室里边去看到那些同学们,渴望到教室里边去展示自己的教学创造和教学追求;第二、要关注教师对教学内容是否热爱,是否敬畏;第三、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创意、有成绩;第四、关注教师课堂上是否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5.
蹇莉 《新闻实践》2012,(4):8-10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由量的增长转为更加关注质的提升,人的需求也从单纯的物质满足转为物质与精神并重,且更加关注精神需求和主观感受。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全面展开,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幸福感成为各个省市各个地区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发布者、社会行为的组织者、社会民意的表达者,如何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幸福价值观,展现社会和民众的幸福场景。推广提升幸福感受的创新实践和做法,对提升社会整体的幸福指数,创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一场以谋求儿童幸福为宗旨的儿童年运动。《申报》对此作详尽、持续的报道。全国儿童年实施委员会通过文字宣传、口头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儿童年,呼吁保护、救济儿童,提倡儿童幸福事业,并且举办各种儿童展览会等活动。这些举措获得不同程度的实施,推动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儿童的各项幸福事业。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馆员职业幸福指数是衡量馆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青年馆员是推动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关注他们的幸福指数、积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体验以及基于组织的职业满意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幸福管理,提升青年馆员的职业成就感、职业自豪感、职业安全感和职业自信心,在提高青年馆员主观幸福感的同时,实现图书馆的高效、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近几年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中,一部部有关幸福的剧集以健康的主题导向、温情的写实风格、平民化的叙事手法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关注,更在社会上激起了人们对于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从2010年《老大的幸福》荧屏大热,再到《幸福来敲门》、《幸福密码》、《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守候我们的幸福》、《幸福在招手》、《谁比谁幸福》、《幸福里9号》、《身边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幸福?萧伯纳说,醉心于某种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在我看来,幸福的生活就是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很幸运,我来到了经济导报。在这里我得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记者工作,关注着感兴趣的领域,写着最擅长的经济报道。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享受着稿子刊登出来的缕缕墨香,享受着采写时酿造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民幸福特别是幸福指数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借助有关资料,探讨我国图书馆员当前职业生存状态,分析了影响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指数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即社会层面上应增强馆员的职业威望,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组织层面上图书馆应把握机遇,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个体层面上馆员应调整个人心态,促进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1.
"十一"前后,央视记者在街头追问路人"你幸福吗",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不同回答。此情此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后,公众更是议论纷纷。笔者以为,是否要问"你幸福吗",这其实反映了一种趋势。当统计数据长期唯GDP为是的时候,有人发现居民的收入未必能与经济总量同步增长。当统计工作更加关注居民收入的时候,有人又发现人们内心感受到的幸福程度未必能与收入的增长成等比例,甚至未必能成正比例。于是,无论是各国的政府统计  相似文献   

12.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名人的各种言行举动时刻或主动或被动被公布着,名人访谈这一传统电视节目类型失去了原有的热度,需要破旧立新.江西卫视访谈节目《幸福21问》逆向思考,创新性地把名人还原为普通人,以话题为节目灵魂,聚焦每个人都关心的"幸福"话题,由"关注名人故事"转为"如何收获幸福"的大讨论,在访谈形式、融合传播等方面实...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12,(1):7-7
"微生活,云幸福"3D打造央视网络春晚春节将至,央视网络春晚喊出"微生活,云幸福"的口号,"微"代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短、平、快"的生活方式,"云"在网络中指的是海量无限。网络春晚将更加关注基层百姓的"微生活",  相似文献   

14.
郝美津 《新闻世界》2013,(7):264-266
【摘要】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从宏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选择了“个人一国家”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中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通过筛选、编辑、重组,意在建构“幸福”框架,迎合“喜迎十八大”的政治背景。由于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报道受到了一些质疑与批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社会转型期中,高校图书馆员普遍存在职业幸福指数不高的现状,文章提出了EAP模式引入图书馆管理的可行性。只有关注馆员的情感世界,创建积极和谐的职业环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广播影视     
《传媒》2012,(1):7
正"微生活,云幸福"3D打造央视网络春晚春节将至,央视网络春晚喊出"微生活,云幸福"的口号,"微"代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短、平、快"的生活方式,"云"在网络中指的是海量无限。网络春晚将更加关注基层百姓的"微生活",体现"云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新闻工作者身处社会的风口浪尖,"铁肩担道义"的身份、角色、责任与使命,以及高强度的工作性质,使他们在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身心疲惫与心灵透支。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心理管理,调节新闻工作者的自我心理情绪,在收获工作业绩的同时,收获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心灵财富与幸福体验,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幸福追求。  相似文献   

18.
追寻幸福是人们的本能。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发展,飞涨的CPI、天价的房子、严峻的就业……各种生活压力让我们疲于奔命,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幸福究竟是什么,本刊特请著名学者李安纲教授从我国文化传统的角度对幸福进行剖析,为我们解开幸福的终极密码。  相似文献   

19.
解析《老大的幸福》的幸福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通过傅老大这样一个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向所有和傅老大一样遭遇过生活的磨难却始终乐观向上的普通人致敬,细腻、全面地剖析了普通城市市民的精神世界.关注并认同了一个普通百姓的幸福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中低收入人群幸福指数成为中国的理想的今天.我们需要这种质朴而大气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20.
朋友一起喝茶,说及“幸福”的含义,谓“比别人多一点点就是幸福”。此言炼繁为简,化理论为实用,颇富草根的烟火气,当为箴言看。事后细想,如果比别人多一点点是幸福的话,那么比别人少一点点,何尝又不是幸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