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O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小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起始课。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及教材的编排特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从生活现象入手.逐步抽象出“妊”初入学的学生虽然能说出身边事物的名称及数量,但对其数量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只有多少、长短、大小的初步概念,因此,应由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认识l-Ic各数,教材是按照直观——半抽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进行编排的,教学中就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如教学“l”时,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有序提问进行观察。第一步,观察第一幅插图,初步感知“1…  相似文献   

2.
在认数教学中,充分发挥算盘的直观作用,按“物——珠——数”逐步加以抽象,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和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如在教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按照“物——珠——数”的逐步抽象过程引导学生认数,即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先用具体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数数,然后用算珠表示不同的实物,然后再过渡到抽象的数字,最后通过拨、读、写的练习,巩固数的概念,效果很好。又如教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同样先用  相似文献   

3.
“6、7的认识”是人教社第一册教材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的编排:首先是一幅师生打扫教室的主题图,图中有六位学生和一位教师,还有一些桌椅。主题图的下面是两个集合图,一幅是学生的集合图,另一幅是师生的集合图。然后在学生的集合图下面摆了一幅6的点子图,在师生的集合图下面摆了一幅7的点子图,在这两个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着6和7,在6、7的下面要求摆出相应的小棒。显然编者的意图是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归到生活。对6、7的认识,看似简单,我们成年人或许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各数,对6…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中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把握住教材的编排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一、加强直观操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时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作为支柱。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且可以从动作(操作)开始。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就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来看,仅规定“摆”或“摆一摆…  相似文献   

5.
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要认真钻研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1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顺序一般是:通过数数理解一个数表示的物体的个数,认数字,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数的组成,理解数表示几,写数字。如1的认识是由主题图、1只小鹿、1根小棒、1颗珠子,书写体1和写1三部分组成;2的认识又通过点子图孕伏了数  相似文献   

6.
现行五年制语文课本中的一年级“看图学词学句”这部分教材,是按照直观——抽象——实践这一规律编排的。在“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从图入手,形成词句概念“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插图,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客观事物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巩固所学的生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例题及相关活动。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数1~5、0以及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后安排的。教材首先通过植树图,在进行绿化美化环境教育的同时直观抽象出6~10各数,然后通过边摆边数强化这些数的概念,再通过比、划、读、写完善学生对这些数的认识,最后通过小动物运动会图,第一次让学生学习序数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初步认识6~10各数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在植树情境图中发现6~10各数。师:植树,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绿化我们的祖国。…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实验课本第一册中的简单应用题是根据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等原则,采用了“全图”、“半图半文”、“表格式”和“全文字叙述”的形式编排的。这些应用题不仅对学生数数、认数,理解和形成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意义等  相似文献   

9.
张艳超 《江苏教育》2008,(18):36-38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敦版国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伸,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基础。通过教学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和“+”,初步体会十几和20的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铅笔”一课有一个练习“圈一圈,数一数”。这道题有两幅图,左边是男孩图,右边是点子图,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表象,从数有规律的男孩图到数无序的点子图,体会“圈一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这道练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多种数的活动中体会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与编排结构 本册加减计算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成六小段,分别是:5以内的加减,有关0的加减,有关6、7的加减,有关8、9的加减,10的加减,加、减两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则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三段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上,人教版教材有别于苏教版,人教版仍然将10以内的认数与计算穿插编排,数的认识与加减教学同步进行,而苏教版则把1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分开安排,先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再利用“分”与“合”的思想探索加与减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现实问题,而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过程中几何直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何直观在低段“数的认识”中起着“抽象”的作用,几何直观在中段高段“数的认识”中起着“数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呈现参观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图,让学生数图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5各数,利用计数器和点子图感悟数序,用形象的虚线加箭头勾勒出1-5的书写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数感。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具体的情境中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点子图是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重要的直观模型,但在现实教学中,点子图的价值并没有很好地显现,点子图甚至成了学生的麻烦与教师的苦恼。从数与运算一致性的视角,基于计数的运算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实现从“数数”到“算数”、从“一维计数”到“二维计数”、从无意识的“拆分计数”到有意识的“单位计数”三个方面的进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模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5.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计数单位“十”是该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作为计数单位“十”的表象性材料——“捆”(10根小棒捆成一捆),既是实物抽象到符号的内联中介,又是多种模式表示数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捆”的教学在计数单位“十”的建立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数轴是小学课堂常用的基本的数学工具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并没有揭示数轴的概念,而是以“数直线”这一方式加以替代。“数直线”作为一种数形结合的学习工具,是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最直观而有效的方式。在数的认识教学中灵活应用“数直线”,能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在分数教学中编排“数直线”,其编排意图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由此可知,感知、理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照本宣科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加重课内负担,而且使学生身心难以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抓住“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实验教材中“1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是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认识10以内数的意义的。要求学生会认、读、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梁青 《山东教育》2013,(11):37-38
一、变抽象为直观。认识模型图。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教学片段一师:课前我们通过吟诵和交流《三字经》.知道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从小要认数.认数要一点一点地积累,从1到10.从少到多,满10进1.  相似文献   

20.
<数一数>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教材安排了儿童乐园场景图,图中物体或人的数量分别可以用1~10各数表示.场景图下面的10幅小图是按1~10各数的顺序出现儿童乐园里的人或物,并用点子图表示出数量.在探讨用几个点子表示气球的数量时,个别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使听课的老师们各执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