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戈尔的小诗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哲理。其中一句:“不是铁锤的打击,而是载歌载舞的河水,使鹅卵石圆滑精美。”教育,其实就应该是那条流淌着载歌载舞河水的欢乐河流。换句话说,教育应该是充满着激情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教育应该是畅快欢乐的,而不是苦大仇深的;教育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而不是灰色的、无声无息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欧卫红 《教育探索》2008,3(4):44-45
母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就听到、使用的语言,它是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自然习得、发展起来的;外语是另一个国家的语言,不是本国家或地区大部分人所必须使用的交际语;双语能力即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并根据需要能进行适时、恰当的切换。母语通常被看做是第一语言的同义语。但是,一个人在使用术语时选择的是母语而不是第一语言,这或多或少的带着一种感情色彩。母语教育就是要将母语及母语蕴涵的全部意义,通过语言及其他学科教学,传授给下一代。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里,我们的母语教育就是要将汉语及其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文化习俗和诗韵文采等,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要完成母语教育的任务,只靠一两门课是无法实现的。除语文课是重头戏之外,还应包括政治、历史、思想品德和音乐等。因此,这些课程的教学语言应主要为汉语普通话。母语教育甚至还应包括升旗仪式、团队活动等,因为我们的国歌人人都会唱,我们的党团信仰能继承和延续,它们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母语的教授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在我国,双语教育的含义是,在非语言学科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在自己专业领域以普通话和英语开展各项工作的双语人才。未实施双语教育的学...  相似文献   

3.
情系母语     
汉语是我们民族的根, 现在我们需要寻根于漪: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就是:母语教育怎么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切事业欣欣向荣,母语的发展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讳言问题的存在。问题应该说是有的,而且还不小。某报报道,在一次英译汉的大奖赛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获得者竟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留学生。不是说外国人得奖不好,而是说我们国人的母语素质有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外语教育应如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育不是工具性训练,而是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它要与母语文化同时共进,其中决定性的是管理方法先进和师资水平高。  相似文献   

5.
“全语言”是当代风靡多个英语国家的一种语言教育的哲学。它不是一种指导狭隘实践的教条,而是语言观、学习观、人类观的融合体。从学习者、学习内容与学习环境三个方面来看,全语言是“作为全人的学习者在整体情境中对整体语言的学习”。全语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与语言学习的本质,反思和剖析母语教育的基本理念,重新思考母语教育的意义,树立母语教育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6.
论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而是终身性教育;不是就业教育而是职业教育;不是单一性教育而是综合性教育。生涯教育是以促进个体充分发展以职业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7.
常听说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开始我却不以为然,然而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理解了表扬的魅力。我们经常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其实,最好的教育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点燃学生对知识的热爱;不是局限于课本与练习册,而是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在这个过程中,一句表扬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的实质不是花架子,传统的、朴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是要保持和发扬光大的。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我们的语文教学作为母语学习其实应该很简单,很从容。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崔峦语)。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是教育的延伸,是生命的扩展,是思想进步、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林民芳 《福建教育》2013,(10):10-13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教育既广博又具有动态性。依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是全面的,是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的。我们无法割裂生活与教育的联系.教育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发生于我们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并不是教育的背景,而是教育的场域。在幼儿教育中。生活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教育并非一种特殊的生吾。而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这使得幼儿能够顺应其年龄发展特点。在生活中自然地成长。其生命将得到丰富而全面的展现。教育将最大化地释放其能量。  相似文献   

11.
孙中平 《山东教育》2007,(11):23-24
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它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它兼容并蓄而又自成一家,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山东教育》2004,(26):61-61
传统教育实践好比洗澡水和孩子:倒洗澡水时不能倒掉孩子——重视能力不能以轻视知识为代价。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承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更加重视知识。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长期繁重的课业负担,使步入初中的学生已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兴趣。为什么语文兼具工具性和文学性.且魅力无穷的母语.会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应有的地位呢?语文教学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下可笔者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科研,不是为了验证某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而是研究发生在学校里的教育问题;不是研究某种理论假设,而是研究现实的教育问题;不是将教育与研究搞成两张皮,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研究。因而,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研究更应该是低坡度、低层次的研究,应结合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草根性是一线教师科研工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鲜子英 《今日教育》2012,(10):25-26
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空间局限在逼仄的学校、教室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局限在飘渺的分数、名校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枯燥的课本、练习里,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误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起着导向、动力的作用。在新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势下.我们应当多方面地尝试德育工作的改革.寻找能够有效地深入学生心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觉悟并且为学生所喜阏乐见的新途径.从而抓好德育教育。就目前的德育状况来讲.我们所缺的不是目标.也不是理论.而是有效的方法和扎实的行动.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探索一种新方法——阅读教育.而且比较频繁地开展此项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不失为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教育科研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最后的结论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着天"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影响决策,为制定教育政策服务。"不着地"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影响生活,不能影响学校教育。一句话,我们的教育科研,是为科研而科研,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也不是为了改变教育,而是离鲜活的教育生命、真实的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8.
承德民族师专是满族集中居住地区唯-的-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56.2%是满族。经调查没有-个满族学生会唱本民族民歌,史不清楚哪-首民歌是本民族民歌。喜爱民歌的学生仅占62%。在教改中,-些当地满族歌曲在课堂中教唱,学生们感到极大的兴趣和自豪。这说明不是学生不爱本民族音乐,而是我们为他们提供民族音乐母语传承的条件、环境不够。搞好民族音乐母语的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心理辅导不是要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我们对他的帮助,让他自己悟出来是对还是错;不是由我们告诉他,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我们的启发,让他自己选择"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过程,是和一般的说教过程重要的区别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不同种类的语言文字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不同民族的母语教育又有其鲜明的人文特征、民族特色,这就决定了母语教育的发展虽可借鉴其他民族,但不可丢失"自我"。语文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的课程,民族性是它的文化个性。母语教育应走一条"民族化"之路。母语教育"民族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是"复古",也不是"排外",而是遵照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遵照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来进行和改造母语教育,以尽快祛除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痼疾,加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指出的是,母语教育的目标是现代化,其过程是民族化。只有坚持走母语教育"民族化"之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