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高金秒 《河北教育》2004,(10):35-3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二是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是人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语文课程标摧》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尽管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整体,但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精神,体现和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的性质,具体来说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当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工具论”者和“人文论”者一般都没有否认语文课程是语言教学和价值教育的结合乃至“统一”。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把话题转换或深入到以下两个层面:(1)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是什么;(2)怎样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重新定位。语文教学要凸现人文精神,即: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那么,如何加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时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在认同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易垒酚:“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即“文化、  相似文献   

6.
仇琼云 《成才之路》2009,(19):26-2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纵观《课标》,字里行间有意突出“人文”一词,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学校教育应该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大职责。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实际意义。一、理性地认识人文性和工具性、思想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的,而语言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过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如:  相似文献   

9.
周莺歌 《新疆教育》2012,(13):223-22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晤丈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艾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才是晤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分开来说就是人与文化,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张玉青 《现代语文》2011,(12):90-9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对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和在《语文教育是“人”的培养》一文中指出:“我们对今天中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着重培养在未来社会中敢于有所担当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培养现代人应有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在字里行间有意地突出了“人文”一词,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位置。这就给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情怀,扬起人文的风帆,引导学生的生命之船。  相似文献   

13.
姚刚 《学语文》2009,(5):55-55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是数代语文人研究实践的结果,其理论意义毋庸置疑。本文拟就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问题,作一点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具有的基本性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范蔚 《今日教育》2008,(2):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只有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才能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究竟怎样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仍然有困惑与纷争——落实“工具性”,是不是一定就是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郭其平 《甘肃教育》2011,(23):72-7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徐颖 《小学语文》2007,(5):40-4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教学观念,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李莉 《现代语文》2011,(10):89-9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强调的是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内容。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益于发挥语文的审美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情操陶冶、人格完善和悟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