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问: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结尾处说:“在这浅紫色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我们该怎样理解才正确?“芳香”怎会用“浅紫色”来修饰?这个句子是否有语病?  相似文献   

2.
上课了,余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符号“+、-”,同学们包括我都有很多疑问。有的说,咦,又不是数学课,写这两个符号干什么?也有的说,既然写了“+、-”,那干嘛不写“×、÷”呢?  相似文献   

3.
生问:张晓风的《行道树》中有这样一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相似文献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习”教科书注释为“时常地复习”,句子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笔者认为教材对“习”字解释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不太确切,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  相似文献   

5.
瓜瓜:6灵灵。今天要变什么魔术啊? 6灵灵:今天要请“刘谦”来变魔术。 瓜瓜:真的啊!刘谦在哪里?我要找他签名。  相似文献   

6.
去年年底,笔者参加市散文教学研讨会.听了《老王》、《怀李叔同先生》、《祁连雪》等几堂课后,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很少(几乎没有)带学生领略文章中的人情美、风景美,甚至连真正的思维训练都谈不上.更多的只是明示或暗示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文中的相关信息、整合答案。比如,“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王的不幸?”“不幸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叔同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李叔同的认真体现在哪些地方?”  相似文献   

7.
“语文繁、语文难,教好语文不简单”。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我们能否将复杂的语文教学变得简单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本人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生问:《咏雪》一文申,谢朗把纷纷扬扬的大雪比作“撒盐空中”,而谢道韫则比作“柳絮囚风起”,这两个句子到底哪一句更好?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9.
《海外英语》2014,(2):10-10
Do you know all the laws in your country? What about America? America has some incredible laws. Do you know that in the state of Alabama it' s illegal for donkeys to sleep in bathtubs? Yes, that's it. You are prohibited from taking your pet donkey and placing him in the bath in order to wash him. This is the start of a new mini-series on some of America's dumbest laws. Here are some from Alabama, Alaska and Arizona (US English spelling)  相似文献   

10.
在谈论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时,人们众口一词地说:“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而在教学论视野中。学者们却说:“评价是教学的‘服务器’"。评价到底是“指挥棒”还是“服务器”,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关教育路线的大问题。评价为了什么?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判断、衡量、评定教学所起的作用或产生的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为了调节、激励、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1.
走进一些公开课课堂,总可以看到这样的状况:师生间配合默契,过程近乎完美。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回答或板演不出一点差错,也总有高招使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等美妙的词语。总之一句话,错误“少之又少”。但不容置疑的是,错误真真切切地存在。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基本事实。课堂上没出现,不等于作业、测试中不出现。“课堂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杜绝错误?限制?压抑?还是先释放进而避免?  相似文献   

12.
尘衣姐姐 《初中生》2010,(3):128-128
《初中生》编辑部参加了一次合唱比赛。当大家身着同一款服装整齐地走上台时,台下发出了一片爆蚕豆般的喝彩声。这不还没开腔么,观众怎么就开始叫好了呢?仔细一听,原来台下传来的是“‘熊猫’也唱歌,来了一群‘熊猫’喔……”呵,这话,不是雷人么?怎么咱们就成“熊猫”了呢?  相似文献   

13.
钱金鑫 《新读写》2014,(2):19-19
命运是什么?在对披着黑色面纱的命运一知半解时,我看到了它,那幽邃而神秘的声音响彻我的脑海:“你是被命运遗弃的失败者……”“为什么?”我对自己苦苦努力所换来的结果感到深深的不解。“因为命中注定!”短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特别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怎样才能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呢?我在作文“写真”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下课铃响过很久,课室里人都走光了,陆妤才慢慢站起来。她觉得最近班上的气氛很怪诞。只不过是过了一个暑假呀,怎么自己学习第一的地位就不保了呢?是自己学习差了?显然不是,是因为排名在她前面的谢俊和熊杰,都是曾经有名的差生!难道他们的成绩会“高飞”?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无为"隐退,才能获得学生的"有为"展示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一起看看一位老师教学"认识钟面"的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教学活动】师:现在你们可以随便玩自己带来的钟表,你能发现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茅家粱 《语文新圃》2009,(10):32-32
今年高考,开封市一考生数学得1分。家长要查“落卷”,被告之“没有这样的规定”。考生,尤其是落榜的考生,难道就不能看看自己的试卷?有秘密否?查一查“落卷”又如何?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老师,你是否觉得累?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为此,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绞尽脑汁去说服压制。可我们是否有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什么地方错了?如果我们在教育中感到身心疲惫,那一定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做错了。班级管理本就是"十八般武艺",构建和谐班级,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热切投身于班级管理实践中,才能让我们的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方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工作的岗位上……’:每一次想起雷锋,就会想起这一段话。  相似文献   

20.
章云华 《小读者》2010,(8):49-50
你想体验一下“上坡轻松、下坡费劲”的奇妙感觉吗?你想目睹一下“车往坡上滑、水往高处流”的奇异景观吗?那么.不妨到世界各地的“怪坡”去“潇洒走一回”.看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