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一八六七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从他的九世祖起,每一代都有著作问世.张元济的父亲张森玉,历任广东省惠东、陵水等知县,因此张元济的幼年是在广东度过的.十二岁时,因父亲病故,随母返回故乡海盐县.张元济从小受家学熏陶,读书勤奋,因此他在一八八六年中了秀才,一八八九年中举,一八九二年中进士后,即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为刑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张元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  相似文献   

2.
张元济(1866—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任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运动中,他追随维新派,拥护变法主张,积极参加变法活动。张元济创设通艺学堂,“专讲泰西诸种实学”,培养维新人才,就是他积极从事的维新活动之一。他主办通艺学堂卓有成效,得到清廷支持变法大臣的保荐,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和赞扬,成为维新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之一。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教育主张,侧重于废科举,兴学堂,注重时务,造就新人。张元济  相似文献   

3.
张元济的藏书与影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出版家。他参与、主持和督导商务印书馆先后近60年,是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奠基人之一。张元济一生贡献卓著,但他收藏善本秘籍,创办涵芬楼、东方图书馆;辑校印行成套古书,如涵芬楼秘籍十集、四部丛刊三编、百...  相似文献   

4.
刘子谦赵哲星徐佳龙 本期获奖17名.本期参考译文见封3.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中学高一(6)班。30002童泽玉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高二(11)班3143。。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中费逸超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高二(15)班3143。。高一(2)班215007卞震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三(11)班27  相似文献   

5.
面孔     
■张元济:重视职业教育的出版家张元济被称为中国出版第一人,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而商务印书馆的成功又与张元济对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密不可分张元济为官时就认为中国必须要进行维新,要普及教育1897年,他与工部主事夏偕复、内阁中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5,(4):F003-F003
元济高级中学创办于1997年,以我国出版界巨擘、名教育家、商务印书馆创始人、海盐籍先贤张元济先生的名字命名,以“扬元济精神,纳百川名流,树元高特色,育世纪英才,创华夏名校”为办学目标,现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先后获得了“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嘉兴市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活动先进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张元济是现代出版业之父。本文试以搜访和求购丰赡的善本书资源、精校精勘的为人作嫁襟怀、坚实的出版步履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以张元济对古籍的整理为视角,探讨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在出版产业化的今天,研究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元济先生是浙江省海盐人,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校勘家,也是商务印书馆所办东方图书馆的前身——涵芬楼的创始人.他生于1867年,卒于1959年,终年92岁.他曾由于参加维新运动,在戊戌政变时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永不叙用.后来在上海致力文化事业,曾主持商务印书馆,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四部丛刊》等.他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著有《校史随笔》、《涵芬楼烬余书录》等,嘉惠学林,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1867-1959),戊戌变法的参加者,著名的出版家和版本目录学家. 胡适(1891-196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难者”,26岁成为名教授的年轻学者. 两代学人,互相敬慕,成了忘年之交.30年间,交往不绝.张元济是胡适“老辈朋友”里重要的一位,胡适则是张元济所敬重的晚辈学者之一.现存二人来往的书札就有91封之多.张元济致胡适,65封;胡适致张元济,27封.笔者得有机缘读到这批珍贵史料,不揣谫陋,愿就此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生于广东,原籍浙江海盐.中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896年创办讲授西学的通艺学堂,1898年冬任职于南洋公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后任公学总理.1901年,以"辅助教育为己任",投资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1903年任该馆编译所所长,1949年被特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11.
《快乐阅读》2012,(35):2
张元济,一八六七年生,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后在上海致力文化事业,曾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南洋公学总理。一九〇二年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校印百衲本《二  相似文献   

12.
毕唐书 《中学教育》2007,(12):45-50
一十几年前,我无意中读到了张元济先生的《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的名字是和商务印书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只要稍具中国现代出版史的常识,商务印书馆的大名是不会不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人格》是一本只有十几万字的薄薄的小册子,出版于抗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的1937年5月。这样一本小书竟然  相似文献   

13.
<正>叶颂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高三(1)班博尔赫斯在其《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说:"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直至踏入晚年的暮色苍茫,终其一生定是小径分叉——有鲜花烂漫云蒸霞蔚,也自有荆棘密布险象环生。在孩童时期,他们不仅要对未来世界的错综复杂有一定认识,但同时也切不可丢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承担的诸多社会角色中,都能够看到其"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教育思想。这是一个文化人对于时代的使命感,更是一个时代赋予文化人的敏锐自觉性。张元济在实现平生志愿的同时,更在与人交游中构建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为推行教育留下印记。张元济在与不同的人物进行交游的同时,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更推动着近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启发着时代人的精神使命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维新运动和文化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他不遗余力地抢救和搜集古籍珍本,并且大量辑印古籍,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与评析     
【翻译】(古弼)入内想陈诉奏明,碰见皇帝正和给事中刘树下棋,心思不在听奏事上。古弼陪坐了很久,没有得到奏明(的机会),于是站起来,在世祖皇帝面前揪住了刘树的头发,拉下座位,用手揪住刘的耳朵,用拳头殴打刘的脊背说:“朝廷(皇帝)不理事,实在是你的罪过!”世祖变了脸色放下棋子说:“不听你奏明事情,实在是在于我自身,刘树有什么罪,放了他!”古弼就把情况全都说给世祖听,世祖认为古弼的忠直难得,完全批准了他奏请的意见,把大半的土地给了百姓。世祖检阅军队,后带将领们到河西打猎,古弼留守。世祖下令(让古弼)送肥壮的马给打猎骑马的人,古弼叫…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大都     
这张挂图的内容说明早在七百多年前,北京就已具有相当规模,并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始建于辽代,当时称"南京".金时称"中都",据《元史·世祖本纪》所载,忽必烈于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正月决定,在金中都城址东北另建新城,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六月全部建成,历时十八年,定名大都.(见图)  相似文献   

18.
依靠文化机构开展公共交往,是近代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士大夫的突出特点。出版家张元济以现代出版重镇商务印书馆为平台、通过文化活动开展的公共交往,呈现出人员众多、关系多元、中介化、充满思想分歧与新旧冲突等特征。张元济的公共交往推动了商务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拓展了促进知识分子转型的公共领域。从社会公共交往网络的角度,可以推进、深化当下的张元济和商务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张元济从1898年开始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开启了贡献中国现代教科书的第一乐章.他从1903年开始参与、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近 60 年,以稳健进取精神带领商务印书馆在晚清民国教科书竞争中位居第一,成功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系列教科书.张元济亲手为商务印书馆打造了一流的教科书编撰出版队伍,在其强势引领下,民间书坊的现代教科书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共创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令人追慕称羡的黄金20年,为开启民智、唤醒民众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