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次由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参加的德育考试中,主考者特意在门口横放了几把笤帚。考生跨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叭”作响,无人拾起。桌上摆着钢笔、墨水、铅笔、小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废纸作为考试用具。考试结束后,发现能够把削下来的铅笔屑盛在盒里、不乱扔废纸、离开考场时把墨水瓶盖拧上、笔帽套上的同学只有极个别。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去剐的班级听课。课堂上,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写生字时,一个男孩的铅笔突然断了,他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我的铅笔断了,我没带转笔刀,也没带多余的铅笔。”老师听后便问全班学生:“谁有多余的铅笔?”一些学生听后纷纷打开文具盒去找。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女孩首先把铅笔递给了那个男孩。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次由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参加的德育考试中,主考者特意在门口横放了几把笤帚,考生跨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叭”作响,无人拾起。桌上摆着钢笔、铅笔、墨水、小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废纸作为考试用具,考试结束后,发现能够把削下来的铅笔屑盛在盒里、不乱扔废纸、离开考场时把墨水瓶盖拧上、笔帽套上的同学只有极个别。  相似文献   

4.
婷婷是个文静的女孩子,我对她这个优点的确佩服。而对她的怕老鼠,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天,我们班“狗仔队”的“大佬”不知从哪儿弄来个玩具老鼠,说要把婷婷吓个半死,还吩咐他的“手下”在门外当“看门狗”。不一会儿,“看门狗”来通风报信:“大佬,婷婷来了。”没等婷婷上来,“大佬”就放出了玩具老鼠,只见那只“老鼠”摇摇摆摆地走到婷婷跟前。婷婷见状,吓得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随后尖叫一声,立刻脚下生风——逃跑(对她来说,应该是逃命)!我赶紧去找婷婷,可是差不多找遍了整个学校都没找到。我想:“只剩下厕所还没找,准在那儿。”于…  相似文献   

5.
万光容 《今日教育》2006,(7S):77-77
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原因,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生理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对他人失去信任,孤僻自卑,有的甚至心理异常,性格扭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像“父亲”或“母亲”一样,给予他们亲情般的关怀,以亲和力来感染他们,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来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从感情上亲近教师,有什么知心话,愿意向教师吐露。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伸出温暖的双手,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6.
王娟 《班主任》2009,(11):57-57
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我让学生选择一样事物比喻自己,有的学生把自己比作熊猫,有的比作苹果,有的把自己比作老虎……正当我开心地听着学生的交流时,一向活泼开朗的婷婷站起来说:"我把自己比作冰箱。"我以为她接着会说“因为冰箱里有许多好吃的,而我是个美食家”,可出乎我的意料,她却说:“冰箱是孤独的,它的心是冰冷的,而我没有好朋友,也不爱交朋友,所以我的心也是冰冷的。”  相似文献   

7.
张洋 《内蒙古教育》2009,(17):15-15
一个书包,一堆文具,刚开学的一天,一摞作业本和几本书引发了全班的一次调查行动,其结果令人担忧。事情是这样的,刚开学的一天,一个孩子要拿他的练习本给我看他自己在家做的作业,准备美美地表现一回。当他把我叫到座位前,翻开书包找本时,那个景象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铅笔、橡皮、格尺洒落开来,书里夹着本儿,本儿里躺着书,还要凑进去一盒学生奶,  相似文献   

8.
数学单元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一脸喜悦的婷婷回到家里,一踏进房门就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昨天我们班数学单元考试,今天试卷就发下来了,您猜我考了多少分?”“猜不出来,你到底考了多少分?”妈妈问。“82分,比上次单元考试的成绩高出10分呢。”婷婷有几分得意地说。“哦,你知道邻居家的杨扬考了多少分吗?”妈妈又问。“大概是90分吧。”婷婷满脸不高兴地回答。母亲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孩子脸色的变化,接着说道:“怎么又比她考得差呢?你还得努力追赶人家才行啊!”“您凭什么说我没有努力呢?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提高了10分,老师都表扬我进步了,而您…  相似文献   

9.
学生捡到一截铅笔、一块橡皮、半根粉笔,或者是用过的纸张、本子,破旧的小玩具,假的金银玉石饰品,兴冲冲地跑来交给老师。老师看了一眼,说一句“这东西没用了”、“这东西是假的”,然后随手把它扔进垃圾筐里。学生捡起几片废纸,帮助同学捡起掉到地上的学习用品,为生病的同学记作业,在有些老师眼里,也都是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对父母让他识字早就厌烦了,因此,就把母亲留下的作业抛到一边,到外面尽情地玩去了.当母亲下班回家后问他为什么没完成作业的时候,他回答说做完了.可是,当母亲让他把作业本拿出来的时候,他却慌里慌张地对母亲说:“我现在马上就去做.“这种情况在一些孩子身上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1.
教育应是愉快的教育。有一位著名的校长看到一个男孩因为爬树,坐在树杈上玩耍,弄脏了衣服和手,被母亲训斥。他对男孩的母亲说:“其实,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惟一可以在树杈和客厅的椅子之间作出选择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不便这样做而剥夺孩子的这种自由权利。孩子就是孩子,让孩子成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然而,事与愿违者在我国还很多。北京市教科院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坚持用“真心的微笑”去扩展学生本应是自由开放的心灵,而多以“…  相似文献   

12.
陈霞 《班主任》2009,(4):52-52
一天中午,班长拿着一本语文书神色慌张地来找我,说:“老师,您快看第二页。”我把书拿过来一翻,只见上面写满了大大小小无数个“死”字,我一下子懵了。再看姓名栏,清清楚楚地写着:严林。  相似文献   

13.
不知你是否留意,每个班常常会有那么几个“爱管闲事”的孩子。“某某的铅笔丢了”,“某某哭了”,“某某上课吃东西”……有时听得多了,烦了,就会没好气地来一句:先管好你自己再说吧!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会心生感慨:这些“闲事先生”,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是啊,当孩子撒开父母的手,走进校园,走向做教师的你时,便把信任、依赖交到你的手里,把他稚嫩的心灵贴近你的心灵,他期待着,表现着。  相似文献   

15.
一次大扫除,我请学生们帮我收拾讲台。突然,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捡到的。”我抬头一望,讲台下散乱地堆放着学生们平时拾到的东西。我一愣,意识到了什么。平时,孩子们拾到东西高兴地交给我时,我总是随意地扔到讲台下的抽屉里。孩子们这一提醒,给了我不小的震动。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而实际上,当学生真的拾金不昧时,我们又常常因为事情太小而并不在意学生捡到的一毛钱、一只铅笔,忽略了这些“小事”的教育价值,不能正确、及时地强化他们的行为品质。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们的心就会受到冷落。我…  相似文献   

16.
记得刚学写字时,母亲就手把手教我写自己的姓名。我照着母亲写好的样子,一遍遍地临摹,当自己的姓名从笔尖神秘地一点点露出时,那真是神圣、幸福的时刻。记得每次写姓名时,我都用那只纤嫩的小手指使劲握着铅笔,把自己的精神劲全都聚在笔尖上,写出来的字就象雕刻的一样,真可谓“力透纸背”了。  相似文献   

17.
正很早就听说《幸福的种子》这本好书,也对松居直早有耳闻。一日,同年段的一位老师在与我一起聊到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的话题时,推荐了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我开心不已。通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该书的后三章内容感触颇深,松居直先生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也赋予了我不少启发。在书的第三章《怎么教孩子看图画书》的第一节《带孩子进入书的世界》,松居直先生说:"对孩子来说,读书不是‘K书’,他们不希望父母认为读书仅仅是对学业有帮助。我觉得父母应该以更轻松的心情,把书看成有趣的东西,把读书当成快  相似文献   

18.
她,一个情感丰富,兴趣广泛,喜爱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女孩。她爱读书。日积月累,她有了自己的“小书房”。她把新买来的书全都重新“打扮”,并编号入册,制成小书目。她视书若亲朋密友。看书入迷时,真可以“废寝忘食”。有一次看《红楼梦》,半夜里竟哭着,把母亲哭醒了。母亲惊慌失措地跑来,看着湿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笑     
内容丰富○于昌伟接近人类的动物生物老师讲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离下课还有点时间,于是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最接近人类的动物是什么?”一个刚睡醒的学生抢着大声回答:“虱子!”娇娇借书娇娇羞怯地请图书管理员介绍一本有趣的书,管理员给了一本《怎样玩杂耍》,她高兴地捧着书走了。第二天她来换一本,“你这次想要什么书?”管理员问。“有教人怎样修补破碟子的书吗?”娇娇问。亲身体验5岁的小强哭着找他的母亲,因为他的小妹妹扯了他的头发。母亲对他说:“别生气,你妹妹不知道拉你的头发会痛啊!”过了一会儿,又传出了哭声,这次是妹妹的,只见…  相似文献   

20.
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它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