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问题反映的数量关系同整数应用题中工作总量、单位时间工作量(即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是相同的,但不告诉我们具体的工作总量,而是把工作总量用抽象的1表示。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也不是具体的量,而是用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所以尽管这类问题解题思路与整数中的相同,但开始学习时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巧作迁移,利用学生先前获得的认知结构去积极  相似文献   

2.
“工程问题”应用题是用分数来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与之相对应的整数应用题基本相同,仍然是工程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3):24-24,I0002,I0003
知识链接 1、工程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其三要素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其关系式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工作总量通常设为1,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模式是: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把工作总量作单位“1”,用完成工作总量所需时间的倒数表示工作效率,然后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就可求出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而我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按一般的解题模式外,又另辟蹊径,利用工作效率间的倍数关系解答“工程问题”。这样的目的,除了对“工程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解应用题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第十一册工程问题的明显特点是工作总量和效率在题目中均不用实际数量来陈述,在列式计算时工作总量用单位“1”来表示,效率则用相当于工作总量“1”的几分之几的“率”来表示,因此显得更加抽象。学生学习这种问题时,由于受整数工程问题(即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均用具体数量表示)认知定势的影响,解题时常常出现模式比的机械套用。如:某工  相似文献   

6.
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工程问题的基础。工程问题的特点是,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工程的具体数量,而是把工作总量抽象为“1”,工作效率则是以分数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通常把工作总量看做“1”,把工作效率看做“几分之一”。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解工程问题常见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分不清“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例1一件工作,单独做,甲要1/5小时,乙要1/6小时。甲、乙二人合做,几小  相似文献   

8.
黄皓 《班主任》2014,(9):44-46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表示工作效率跟时间和总量都有关系。实际上,工作时间是有限的;由于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工作总量也往往:是不确定的,所以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9.
解工程问题的模式一般是: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完成工作总量所需时间的倒数表示工作效率,然后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就可求出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本文另辟蹊径,利用工作效率间的倍数关系解答“工程问题”,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对“工程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解应用题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1摇有一批书,小明9天可装订3/4,小丽20天可装订5/6。小明和小丽两个人合作,几天可以装完?【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可知,小明装订书的工作效率是小丽的34×9÷56×20=2(倍),再…  相似文献   

10.
我们所讲的工程问题应用题是指用“1”(或叫整体1)来表示总工作量,用在一个时间单位里完成总工作量的几分之几来表示工作效率。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学这类应用题的难点是:学生不能正确地找出(或求出)工作效率。其原因是学生不懂工作效率的含义;二是求“工作时间”学生只知道用除法计算、机械地套公式,不知道用哪一个工作量(或哪一部分工作量)除以谁的工作效率。我在教学中注意突破这两个难点。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例5(六年制十一册第58页)的基础上着重向学生讲清“工作效率”是指在一个时问单位里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并设计一系列单项练习题,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工作效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工程问题”反映的数量关系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它与整、小数应用题中的“工作问题”比较.是不告诉具体的工作总量,而把它看作“1”。为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1”?围绕这一问题,我设计一个“明理活动”,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探索工程问题的特征,发现解题规律。一、展示知识生长点 (出示下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提取认知结构中的数量关系) 加工120个零件,甲工人单独加工20小时完成,乙工人单独加工30小时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  相似文献   

12.
加强题组训练 促进知识横向联系──“工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谈江苏省海门市三厂镇中心小学吴国和一题多问,为知识的迁移打好基础要促进知识之间的迁移,就必须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工程问题应用题教学中,应首先使学生弄清什么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概...  相似文献   

13.
【课例简析】分数“工程问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工程问题,由于工作总量在题目里没有说明,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掌握。因此在导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把工作总量看作“1”,运用列表法,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进行导学。  相似文献   

14.
工程问题一般是紧扣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答。但在实际解题中,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工程问题,它们的一些数量关系不明显,必须用特殊的思路来解答。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工程问题是反映“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而且把工作总量看成“1”的一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题目结构与解题方法,具有独特的规律性,是一类典型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6.
<正>工程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例题是一道只有单独完成工作时间的合作工程问题,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解决问题。编写意图是先通过假设这条路长是18 km、30 km来解决问题,再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一、二队的工作效率分别1/12和1/18,进而归纳得出利用分数知识来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分数工程问题的关键:将工作总量看做"1",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典型应用题——工程问题的数学中,工作总量常常不给具体的数量,解题时,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工作效率看成几分之一,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根据题意解答.但是单位“1”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在教学的不一定把工作总量看成“1”.如在单位时间内,甲的工作量与乙的工作量相比,可选择乙的工作量为“1”,若乙的工作量与甲相比,则可把甲的工作量看成“1”.  相似文献   

18.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课备得充分,就能把握教材实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工程问题的特点,只有工作时间这一类数据。它的工作效率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工作总量可以用“1”代替。但学生往往对总工作量用“1”代替的道理搞不清楚,遇到工作总量是已知时,一般不用  相似文献   

19.
分数工程问题是个重要而又难教的内容.我县小学数学教研学会熊国智老师的教法,颇具改革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的主要教学步骤是:一、抓住关键,作好铺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包含除的意义及整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好分数工程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新授前,安排了下面的复习题作为铺垫.1.什么叫分数??表示什么意义(用线段图表示)?(复习分数意义,为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作铺垫.)2.8里面有几个2?1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复习包含除意义,为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作铺垫.)  相似文献   

20.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应用题中一种较难的题型之一,也是综合考察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一、简单的工程问题例1.一批零件,如果由甲来加工,需要10天,如果由乙来加工,需要20天。若由两人一起来加工,需要多少天?解析:这里工程问题的工作总量就是这批零件,没有具体的数量,所以可以设为1,工作时间是知道的,甲为10天,乙为20天,所以甲和乙单独加工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算出来。甲的工作效率=1÷10=0.1乙的工作效率=1÷20=0.05所以,甲和乙合作的效率=0.1+0.05=0.15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所以,甲和乙合作的工作时间=1÷0.15=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