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峰 《新疆教育》2013,(14):121-121
优秀电影课程资源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电影专业委员会依据古今中外的优秀电影、电视而优选的现代中小学课程资源,是整合新课程改革,实现现代课堂多元化教学而遴选、开发的一种最新型、最前沿的课程资源。它聚集着世界人民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它为孩子们了解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提供了最直观、最快捷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优秀的电影,不分种族,不分国度,集合着人类悠久的文明成果。电影就像一部生动的百科全书,囊括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时空万象、无所不有。一部电影,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听的影视歌曲,都给学生带来奇妙的影响。走进电影课,不仅能使学生欣赏到丰富、奇异、美妙、扣人心弦的内容,还能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更能体验亲情无价,学会人际沟通,促进道德修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于电影艺术,好坏优劣自有评价,作为电影人应从前辈失败与成功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要重视电影艺术的寓教于乐作用,而观赏者又能从电影中体味到人性的悲喜交加。优秀电影作品大都是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著称,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与加强电影的文学性。100年的电影历程,我们对电影的希冀太多,人类探索人性心灵之旅的脚步却从不停息。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影视文献反映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涉及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文化宝库。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电影相同或相关,因此影视文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将影视资源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在教学中播放相同和相关影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培养语文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绚丽多彩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语境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就能在新发展观、新现代化观和新文明观指导下创造出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将美丽中国与地球美好家园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类生态文明新格局。为此,需要把握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深刻内涵,认识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重大价值,拓宽在“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明是指在互联网的产生、发展、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推动人类社会所呈现出的一种进步的状态。只有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才能使网络成为优秀文化载体,才能更好促进互联网的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才能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网站和网民共同努力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谁是电影的发明人李泱爱看电影的同学常常会问:电影的发明人是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知道电影艺术作为19世纪人类极为重要的文明成果,从19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诞生前的技术准备。在6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了许多科学家、技师和工匠的集体努力,先后解决...  相似文献   

8.
王旭强  刘慧玲 《教师》2014,(35):14-14
传记电影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表达人类的感情,挖掘人生存在的意义,彰显人类的高贵品质,引起人们反思。优秀的传记电影中主人公身上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2013年上映的科幻电影《遗落战境》探索高度发展的地外机械文明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冲突。电影通过主人公杰克·哈伯的经历,展示高度发展的机械文明之下科技力量、人类存在以及地球传统田园理想的发展的可能性,探讨失去控制的科技力量对人类存在以及自然生态田园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现代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警示。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电影是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特定情境、特有文化心态的独白与发言。转型期的中国不但经历着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的转化,也经历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转型期电影作为在这种特定场合发育成长的艺术必然以其特有的方式折射出社会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交的矛盾心态二同时,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显出西方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对转型期艺术的渗入。在转型期电影中,对农业文明的礼赞与贬斥是一个表述的重心。随着工业文明日渐迫近的脚步,西方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下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入也成为电影表述的另一个重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者都十分重视利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发展自己 ,这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今国际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国际经济环境之外孤立地发展。要使我国取得更快和更大的进步 ,少走弯路 ,必须坚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应把握好以下四个问题。1 .要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运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 ,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因为它既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既是唯物论 ,又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孔子本于"仁爱"思想的生态观、孟子出于民本思想和王政的生态观、荀子认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观等先秦儒家的生态观,是构成人类生命共同体思想、生态民生观、生态法治观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思想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邓小平最近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种现代拿来主义的思想是对历来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温故而知新。充分挖掘科社思想史上有关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思想,对我们当今在改革开放中积极主动大胆地吸收资本主义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大致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等阶段。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作用于自然界、作用于环境。在不同的阶段,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基因的多样性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电影,是生活的浓缩,是人类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的结晶。优秀的电影作品本身就具有安抚人心、疗愈心灵、启迪人生的效果。结合电影素材,充分利用电影情境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和体验,有助于引发学生对人生作多角度的思考与感悟,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内在精神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6.
人类精神财富的优秀遗产的继承者批判继承人类精神财富的遗产,使其更好地为无产阶级和人类服务,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之后,于五千多年前进入了文明时代。到十九世纪,人类整个文明时代,已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曾创造过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弘扬优秀文化遗产、宣传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师生素质、服务教学科研的基地。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也是传播文明的使者。他们的文明服务水平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代表着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如何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具体地说,就是要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文明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馆员队伍。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服务性文化机构,开展服务育人工作更是离不开文明语言。文明的语言能够启迪读者的心灵和智慧,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下我着重从语言规范方面来谈谈文明语言在学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价值,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意识,增强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作为日本电影史的显在现象,青春电影的流变一直贯穿着整个日本电影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整个传统文明了出现了社会语境的剧烈冲突,传统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分裂立即被敏感的艺术家所捕获,他们纷纷以此为题材开始大量的影像创作,出现了青春电影的创作高峰。本文从青春电影的生成、电影文本主旨的传示和典范性文本的影像风格反观80年代的青春电影,为青春电影勾列出明晰的样式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语,1983年),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历史教育要“面向世界”,意味着必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