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以临床医学、动物医学及体育专业的6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男大学生偏执、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女大学生(P<0.05),而女大学生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分高于男大学生(P<0.05);各专业间躯体化因子分存在差异(P<0.05),其它因子则无明显差异(P>0.05);607名大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症状依次为:躯体化(9.2%)、人际关系(6.9%)、抑郁(6.3%)、焦虑(5.6%)、强迫(4.4%)等症状,女大学生的躯体化、抑郁症状多于男大学生。结论:男、女大学生之间心理症状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是大学生常见心理症状,躯体化症状可能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卫生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精神科病房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卫生问题相关的因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家属的心理问题。结果:44.4%的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13.6%的家属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45名患者家属与1388名中国正常成年常模对比,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项因子分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关因素与心理卫生问题两者皮尔逊r相关性分析中表明,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问题相关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属对患者发病期间的照料体验感方面。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维护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南充综合医院门诊病人的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共病现象研究,提高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的识别率。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门诊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阳性筛查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结果:门诊中有8.56%的患者存在焦虑障碍,6.03%的患者存在抑郁障碍,2.96%的患者存在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现象。女性焦虑障碍患病率大于男性患病率,女性抑郁障碍患病率大于男性患病率。结论:综合医院提高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的识别率的过程中应注意性别的影响,加强综合门诊对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4.
某医学院大学生心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医科类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年级~4年级医科类大学生共404人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进行调查。结果:医学院大学生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的平均值均略高于全国常模。对男、女scl-90各因子均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男生较女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结论:医科大学生容易产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农村社区的老年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298例农村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8个调查对象中14.8%(44人)为重度抑郁,37.6%(112人)有轻中度抑郁,不同文化水平、居住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抑郁情况存在差异,单因素Ordinal分析显示文化水平低、独居者、自评健康状况不佳者抑郁症状水平较文化水平高、非独居者、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高。结论:农村社区老年抑郁情况较为严重,需加强对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853名医学新生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阳性检出率6.83%,阳性项目比较多的出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上。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该医学院新生除了恐怖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男生在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上显著低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除了在恐怖、偏执两个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结论:该医学院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社会心理因素与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后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8例子宫全切术后病患者进行社会心理因素、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然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抑郁症发病率为53.22%;受教育程度偏低、个人承担医疗费的就医模式和发作次数多是抑郁状态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SDS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动能力呈负相关,其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高;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理弹性训练对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为医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广东某医学院医学生共42名,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不采取心理训练,实验组进行心理弹性团体训练。量表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别进行前后测量收集数据。结果:对照组在前后测中,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在前后测中,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强迫症状因子、偏执因子等6个因子比干预前低(P<0.01);实验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改变不显著(P>0.01)。结论:医学生采用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心理健康程度,是一种高校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南昌市464名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MBI-E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中度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以及轻度的情感淡漠;存在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情绪衰竭和情感淡漠对焦虑与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应得到重视,建构心理健康维护网络与扶助机制建设体系为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抑郁情绪,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北京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95例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幸福感指数得分为(7.64±3.58)分;一般资料中影响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住院次数、生活自理能力(P0.05),疾病严重程度(P0.01);抑郁自评得分为(50.23±11.93)分,严重度指数为0.63,为中至重度水平,33.7%的患者为重度,74.7%的患者存在抑郁;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呈负相关(r=-0.37,P0.01)。结论: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存在较低的主观幸福感和较重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改善其消极的情绪状态,增加主观幸福感,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熊淑萍 《科教文汇》2013,(11):185-186,188
目的:对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方法:以江西省某民办高校450名大学生,某普通高校4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康奈尔健康量表(CMI)进行测评。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民办高校大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贾天雨  井西学 《科教文汇》2012,(10):158-160
目的:为了解考研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焦虑、抑郁的总体状况及其在可能影响因素上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含有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5项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调查了哈尔滨市两所本科院校的两百名考研学生,用SPSS16.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有25%左右的人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问题;50%左右的考研学生出现了中等程度及以上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仅有5%左右的人,基本上无焦虑和抑郁症状。(2)焦虑程度在家庭经济状况、报考专业相关因素内部各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3)抑郁程度在考研原因相关因素内部各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为了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职业测量问卷,对470名大学毕业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职业选择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各层级间差异显著,在性别、学校维度差异非常显著(P〈0.05),而在生源、独生、专业等维度差异不显著。此外,自我效能感还与职业选择的能力、信念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郑 《科教文汇》2013,(18):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编制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自评问卷,并进行心理测量学检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初始项目,并进行项目筛选。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211)和心理测量学检验(n=1010),其中58名大学生间隔半个月进行重测。结果:最终形成30个题目,探索性因素分析降为4个维度:人际技能、实践操作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和个性品质。各因素负荷在0.46-0.76之间,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8.12%。项目难度介于0.63~0.80间,具有很好的区分度;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54,4维度重测信度在0.40~0.59;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3,4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66~0.83;各项目与其所在维度欲测量内容间的吻合度为0.55~0.74;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四因素模型具有一定拟合度。结论: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问卷达到心理测量学基本要求,可在相关领域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焦虑、心理压力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增进高职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石家庄市763名高职生进行测查。结果高职生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一般人群常模,与心理压力呈正相关,特质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心理压力不存在相关关系。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年级、城乡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压力及压力总分低于大学生常模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社交压力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农村来源的学生学习压力高于城市来源学生,(P〈0.05)。不同年级在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及心理压力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年级学习压力最高,二年级总的心理压力和发展压力最高,三年级总的心理压力及各方面压力最低。结论心理压力是状态焦虑的重要相关因素,应针对不同情况,加强高职生学习、社交、生活适应教育,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  相似文献   

17.
李一平  孙雪梅 《科教文汇》2014,(18):110-110,11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显示,自身因素仍然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学习压力和学校因素,社会和专业因素影响较小。建议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我效能感;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养五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8.
曾平萍  王玉洁  窦凯 《科教文汇》2012,(30):179-180
目的:为了解当代女大学生自杀态度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女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采用分层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18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选取“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和EPQ(中国成人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查。结果,女大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存在城乡差异,女大学生的精神质存在年级差异,对安乐死的态度与情绪稳定性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女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不容乐观.女大学生自杀态度与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关联.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可在预防青少年自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喆君 《科教文汇》2014,(34):202-204
目的:为了解近年来财经类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南京财经大学2009级~2012级新生共计21492人进行测试。结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逐年呈良性健康发展,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当年入学新生的比率在6.95%~8.38%之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在11.99%~20.54%之间;在关键题项上,男生比率显著高于女生(〈0.05),大龄和低龄入学新生比率显著高于正常年龄(〈0.05),二本新生比率显著高于一本和三本新生(〈0.05);各级新生排名前10位的心理问题较为一致。结论:要坚持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对于重点人群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