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整全。通识教育的演变历程和与专业教育的比较辨析表明,通识教育具有"知识性"、"精神性"和"信念性"的三重特性。因此,在发展时序上,应遵循三个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预备阶段;专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补充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引领阶段。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整全。通识教育的演变历程和与专业教育的比较辨析表明,通识教育具有"知识性"、"精神性"和"信念性"的三重特性。因此,在发展时序上,应遵循三个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预备阶段;专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补充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引领阶段。  相似文献   

3.
以边界理论的视角研究通识教育,可还原出一个清晰的通识教育样态,能够更为明确地指导通识教育实践,并有效提升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独立地位。根据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可抽象出知识边界、价值边界、国家边界、学校边界等四种边界类型。通识教育边界的维持,应做到明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依据大学实际情况开展通识教育实践,以及把握通识教育内涵的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或结合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问题,有利于大力推进当前大学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必须以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突破,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基础性教育。高校教育应研究与借鉴通识教育,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融通通识教师与专业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基础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强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对通识教育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必须将通识教育这一范畴历史化,也就是要将通识教育置于特定的专业教育的背景上来考察;其次,具体探讨了在长期专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自由教育思想,后来几经演变,形成了当前西方高等教育中广为采用的主流教育思想.本文在介绍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通识教育的主要理念进行了解析,并简要讨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图从通识教育对高素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的深远影响出发,提出应正确理解“专业主义”背景下的通识教育课程,结合专业教学设计“融渗教学”,对学生进行学术传统风气与社会个人观念的熏陶,并积极开展以人文精神为引导的课外活动,从而拓展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不以职业和实用为价值导向,而是注重培养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终身受益的能力和素养,有别于专业教育而又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通识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构成了法学本科教育的双重主题。通识教育对法学本科教育起着引领作用,根据在于,法学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有机体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法律专业教育的“主导技艺”,通识教育推动法学专业教育的精进。通识教育引领法学本科教育的路径包括人文主义理念的引领、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以及通识课程体系的引领。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进步、职业岗位群变化、新型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的出现,要求高职院校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专业教育中贯穿通识教育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其实施通识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作为一对概念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渊源——文雅教育,在中世纪大学形成之后的发展历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互相交织在一起,各自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识教育经历了从文雅教育到古典人文教育到现代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转变,而专业教育则不断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在世俗、皇权、政权、学术、知识等多重力量的博弈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各自凸显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杜克大学将通识教育作为本科生培养的核心理念,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平台,优化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鼓励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倡导知识服务社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我国高校应构建通识教育的学科平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推动跨学科学习和研究,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创新性人才应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现有的单一的专业教育已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论述了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通识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在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强调了实施通识教育对于深化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国高校在观念上基本赞成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很多高校仅限于通选课的开设,是对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一种外在形式的模仿,使得中国大学中通识教育进行有些偏颇。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将通识教育融入课程、进入课堂,才能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各不相同的系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缺乏共性的不同专业具有共同语言,这样的教育方法才是作为大学应具备并发展的,以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的教育方向才符合大学之道的思想。通识教育是沟通现代与传统,使文明不致断裂的有效工具,通识教育也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高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的高校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矛盾重重,两者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不完善、大学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盛行、大学精神的弱化等方面都是造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不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是对专业教育过分专门化的匡正,但是它和专业教育并不是完全分隔的,如果能在专业教育中找到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适当切入点,"专业课程"可能会成为"通识课程"之外推进通识教育的一条新路径。以法学教育为例,法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与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度,通过法学专业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具体途径有两条:一是法学教育中内含的对法治精神的培育和对思维、写作与交流能力的训练,与通识教育目标具有极大的重合度,因此通识教育的同类目标可以在法学教育中得以自动实现;二是通过充实法学主修科目的方式实现通识教育目标,例如在阅读经典中寻找法学的历史与传统,在教学案例中融入社会、经济和文化道德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影响"通识教育"实施的"专业教育"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毅 《江苏高教》2007,(2):70-72
本文从高校管理体制、高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市场需求的导向性、专业教育体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通识教育实施中的专业教育影响因素,提出了实施通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日本大学教养部为载体的日本通识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重大改革,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通识教育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巨大学术效应。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确立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理念;改革现行学科设置,构建通识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其途径是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现在课程设计上的统一和渗透。  相似文献   

19.
刘长武 《考试周刊》2011,(79):197-198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工作应着眼于学生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截至目前,我国多数理工类院校往往忽视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的意义及具体实施策略关注不多,在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专业教学,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过分注重专业学习,而忽略通识教育对学生和社会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本文通过阐述通识教育的内涵,追溯通识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理工类院校的通识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宏伟 《文教资料》2007,(23):22-23
本文阐述了职业变迁视角下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推行一种专业教育基础上的通识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