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不仅仅是个体名号,也是道性的哲学化概念,还是神性的宗教化概念。老子之道的神性特质是老子宗教化的主要根源。老子信仰由多重宗教元素构成,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基本逻辑结构,形成了道的神化、天地神化、人的神化和万物神化四个阶段。老子宗教元素的内涵价值在于道的和谐本原,老子之道终以和谐为归结,是宗教与道与和谐的完美统一。其中,"天人合一"是老子之道最核心的内涵价值,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理论,简称为"一二三"理论,是其思想的精华,贯穿整部《道德经》。文章对"道""一二三"和"万物"在《道德经》里的论述进行了解析,以期打开老子思想研究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3.
何二元 《教师》2010,(24):5-7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学语文也是万物之一,也有非常道的一面,我们在阁读众多“可道”的研究论文之余,再读读何二元老师的这篇“非常道”,亦别有趣味,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论道一二三     
什么是道?道为什么能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把道、一、二、三、万物并列在一起用一个“生”字联系起来,给出一个道生万物的命题,揭示了一条宇宙生成法则,从而赋予了一、二、三既神圣又神秘的哲学使命,准确地把握一、二、三的内涵及外延,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道一二三     
什么是道?道为什么能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把道、一、二、三、万物并列在一起用一个"生"字联系起来,给出一个道生万物的命题,揭示了一条宇宙生成法则,从而赋予了一、二、三既神圣又神秘的哲学使命,准确地把握一、二、三的内涵及外延,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的企业家,必须研究中国的经营之“道“   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家就是一定社会群体的“首脑“.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企业家就是“一“,生之于“道“(经营思想);又生成“二“(主要助手和追随着);又生成“三“(三人为众,就是大家、群体),然后生“万物“,万物就是生生不息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老子>书中,道是宇宙的根源,道通过其转化流行生成万物,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老子关于道的思想成为当时宇宙问题的最完善的论述.而这一宇宙论思想体现了对<周易>思想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生一"新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店楚简《老子》、《太一生水》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道家文献,是老子的元典思想。“道”是老子及道家重要的思想。“道”即“太一”和后来出现的“一”。“太一生水”是道家早期的宇宙生存学说,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源头。“道生一”中的“一”就是“太一生水”中的“水”。  相似文献   

9.
1~10的魅力     
从1到10,从一滴水到浩瀚无边的大海,世界就是这样构成的。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古这10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就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谈"道",含义有三:一为路,所谓道路就是其意;二为行业规则,所谓白道黑道,道亦有道谓此意也;三为规律、本源,万物之宗,老子《道德经》中所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谓此意也。当然,佛教中对"道"也多次提到并阐述,一曰平常心,二曰正行,都出自《六祖谈经》,大体意思是明心净性,向善无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境不同,意思也不同。今天我们谈的教师之道,意义综合,内涵复杂,但  相似文献   

11.
一、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性实体我们先看以下老子的几段关于“道”的说明: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4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第3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2章) 这四段话分别说出了道的客观实在性、本原性以及道演化落实为万物的过程。道靠自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化中,“一”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许慎《说解字》把“一”列为汉字之始,并以创世神话观念解释道:“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一”并非仅仅只是数字之始,它还蕴含整体的、未分化的意味。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即把“一”做为整体的哲学范畴。广义上说,中国化即是注重整体的、直觉的,注重取象类比、注重和谐的“一”的化。如《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以道和“一”互为注脚。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前人以此作为老子抑或是道家对于世间万物生成论的一种解释。然而对于这两句的具体指意,却是众说纷纭。昔人有言,中国文化的正统是儒家,然而中国人的思想的根基更多地却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此处,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略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文之道     
语文之道,乃语文之规律,语文之原点,语文之真谛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文之道衍生了语文之术,语文之枝,语文之末。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当前语文之术横流、蔓延,遮蔽了真正的语文之道,出现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局面。如何面对?我们要借用老子的智慧——少则得,多则惑,回到语文的源头,探寻语文的规律,研究语文之道。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清静”,被后世学们曲解成“就是不要制度、法律、化、教育等,使人无知无欲,回到原始社会”。其实,从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无为”的意思是不做局部私欲功利之事,“清静”的意思是消除私心杂念,总而言之,是“大公无私”。庄子把“无为”、“清静”发挥到了极端,使世人视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的警世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被后世曲解成了具体事物,其哲学意义被秣杀了。《老子》被误解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化史上的一大遗憾,发扬老子道德思想的光辉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与当今学术前沿的思想十分接近,譬如《老子》一书中就有许多与复杂系统研究相吻合之处。诸如“道”与“器”之分野;人 地 天 道 自然的结构模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模式;学习→知不足→外求→内省→发现与创新→再学习的认识模式等。这种整体有机自然观的科学理念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一”是万物之母。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易》曰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极”也就是“一”。故“一”为万物之母。老子还说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人)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首领)。”所以 ,“一”是非常伟大的。文人墨客在诗词中非常重视“一”的运用 ,而且用得非常巧妙 ,有雅有俗 ,有的雅俗并举。以下试举数例 :大家对纪晓岚的大作《咏雪》诗已非常熟悉了 ,但在这里不防再提一提 ,因为诗写得太好了。诗曰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哲学史上,孔子的“和为贵”,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董仲舒的“道必归于和”,张载的“仇必和而解”,程颢的“与物同体”,朱熹的“中,性之德。和,情之德”,王夫之的“合二而一”等思想都传承了中国哲学的精华。这些观点的积淀,为“结合”上升为哲学范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智慧 《学语文》2002,(2):11-11
地坛有着四百多年的斑驳历史,它洗尽了往昔的铅华,“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在那里静候着作者的赴约,这种人与自然的约会,的确是一种缘份。中国有句古谚:“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这虽然有些宿命的意味,但也表明着自古以来人与自然意识上的融合。关于生命的深沉思考,应该是古今哲人成就大器的起点。老子曾这样描述道生万物的情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成了生命之源,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宇宙的本原,是“天人合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语文之道,乃语文之规律,语文之原点,语文之真谛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文之道衍生了语文之术,语文之枝,语文之末。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当前语文之术横流、蔓延,遮蔽了真正的语文之道,出现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要借用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