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昭宁 《钓鱼》2004,(9):45-45
笔者垂钓整整10年,每每觉得体力较以往有很大改观。得意之际,总以为是垂钓带来的好处,所以对钓鱼更是如醉如痴,自诩为“钓鱼发烧友”。这样过于投入而又没有节制的后果是身体得不到好好的休息,一朝病发近乎不可收拾,痛定思痛,虽然疾病不是由垂钓而来,但狂热的垂钓影响了休息,降低了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则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自己多年来不健康的垂钓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出垂钓健身“五不宜”,特细述于后,钓友们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2.
薛福连 《健身科学》2010,(10):37-37
乍看起来,气功与垂钓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笔者经过垂钓实践后相信,气功完全可以和垂钓整合起来,贯穿于垂钓全过程,这对身心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本人在几年前一次垂钓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形:浮漂在原地上下蠕动几下,既不浮,又不沉(我称之为“小漂”)。一抖腕,是条500多克重的鲤鱼(钩子钩在咽喉处)。这对我这个总认为“黑漂”才是鲤鱼咬钩的老“钓迷”的确是当头一喝: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提竿办法,提高钓技,才能收到更好的垂钓效果。后来,这样的情况又多次出现,引起了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事海钓已40多年,钓绩虽 不佳,然每次垂钓归来,再疲劳也要写垂钓日记,哪怕是“剃光头”,特别是垂钓中遇到的怪事和反常钓况,都要思考后记述下来,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这是我的钓鱼档案,以备日后查证。 海南粱山先生在2000年第12期《中国钓鱼》上的《海钓奇案》我也遭遇过几次,并早已侦破结案,请看1996年农历六月初二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本日与蔡、胡二钓友赴龙海县岛美村附近海域矶钓。西南风2~3级,水色蔚蓝,波平如镜。以沙蚕为饵,矶竿挂坠底钓。自以为“水至清则无鱼”,这种海况是钓不到鱼的,然而…  相似文献   

5.
作为基层钓鱼协会,我们呼吁各垂钓园网开两面方便之门: 一是计时钓,按时收费,鱼获不归己,消毒后放还池内;一是计竿钓,按竿收费,鱼获归己。这样做,对垂钓者、垂钓园都有利。 随着垂钓活动的发展,人们的想法、玩法也在不断变化,参赛意识增强,爱好竞技钓的人多了;钓具改善,钓技提高,鱼获也多了。在自然水域垂钓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问题。如钓鱼费用昂  相似文献   

6.
张仲斌 《钓鱼》2007,(11X):51-51
去野外垂钓,有一件事情令钓友十分讨厌,那就是蚊虫及其他昆虫(如蚂蚁、小黑虫等)的袭击及干扰,蚊虫及昆虫至少有两大公害,即影Ⅱ向垂钓和传染疾病。夏秋季节(其他季节也有各类小虫叮咬)的垂钓场所,由于水、草、闷热的气候等诸多因素,促使蚊虫繁殖达到高峰,这对喜欢去野外垂钓的朋友来说,确实是头痛之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关绍林 《钓鱼》2005,(12):28-28
在水库、湖泊、水塘等水域垂钓队伍中,垂钓技巧和方法不尽相同,收获自然也就大相径庭。虽然大多数垂钓者的钓鱼不在乎钓获如何,主要是通过垂钓陶冶情操,亲近大自然,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但是每次出去垂钓,鱼获不多,甚至每每颗粒无收,也就无从谈起体验钓鱼的快感、刺激和精神享受,这都是垂钓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8.
李宝夫 《钓鱼》2010,(2):31-32
中国有句谚语叫“哪壶不开提哪壶”,指的是在人们交往中,有些人好揭别人的短。而现在,我要将这个内容换成提垂钓的“不开之壶”,变我们可垂钓的“可开之壶”。我想,这样做又能为乐趣横生的垂钓再添一些乐趣。  相似文献   

9.
东子 《中国钓鱼》2000,(3):11-11
位于北京市区东南方的碧春垂钓中心是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的垂钓基地,也是北京市钓鱼协会的比赛基地。 碧春垂钓中心地处朝阳区垡头,附近有公交车,交通较为便利。它以大棚内垂钓为主,棚内有一口能容纳60多人同时竞技的鲫鱼池,还有两口休闲地,并配有餐厅、钓具小卖部和停车场为钓友提供很多方便。这里每年冬季都举办比赛,由北京市钓鱼协会主办的“碧春杯”北京市钓鱼(冬季)锦标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对北京市竞技垂钓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碧春”──冬季竞技钓好去处@东子  相似文献   

10.
李智 《中国钓鱼》2012,(3):25-26
寒冬到来,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鱼塘也逐渐结了冰,但是由于冰面非常薄,还不足以上冰垂钓。这下可急坏了我们这些钓鱼人,于是一些“天坑”的老板独出心裁,往鱼坑里面撒工业盐,使水不封冻,继续开塘放钓,我和钓友们戏称这样的“天坑”为“盐池”。笔者近些年经常在这样的“盐池”垂钓鲫鱼,从饵料、窝料以及线组的搭配调整上面,都有一些小小...  相似文献   

11.
姬建设 《钓鱼》2009,(12):49-49
近几年来,一到盛夏我们就去我市的东风、青塔水库垂钓鲢鳙(允许垂钓)。总结了一些用“水怪”钓鲢鳙的小技巧,有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1.在选择“水怪”时,线要略长于饵笼(图1)。钩要依据鲢鳙大小选择钩的大小,买回来后要把不锋利的钩磨一下。这样在鲢鳙吸食饵料时容易中钩。2.在“水怪”的中间线上加一些铅皮,来减少“水怪”自身的浮力。这样在饵料较少时(这时也是中鱼率较高的时候),“水怪”本身和钩始终处于直立的状态(图2)。  相似文献   

12.
解志耕 《垂钓》2002,2(7):65-66
在水广鱼稀的水库垂钓,重中之重是选择好钓点,这是决定垂钓成败的关键。笔者从多年垂钓实践中得出体会,有进水口的深沟是最理想的钓场。  相似文献   

13.
江西赣东北地区,由于地处东南丘陵地带,因而,山间水库星罗棋布。每年一到4、5月,水涨起来后,许多水库两岸的坡度都在60度以上。要想垂钓,则必须坐船划到岸边,在陡峭的山壁上挖出站脚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垂钓,我们戏称“岩钓”。  相似文献   

14.
兵临城下 《垂钓》2014,(5):28-32
序垂钓运动最早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随着生活环境的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项运动逐渐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充满趣味与智慧、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所谓“实践出真知”,数千年来,无数钓鱼爱好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垂钓实践活动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教训总结成经典的钓鱼谚语,为后人垂钓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当属“二十四节气垂钓歌”。  相似文献   

15.
王喜武 《中国钓鱼》2003,(12):44-45
垂钓是一项运动,也是一门技术,还是垂钓者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一种特殊享受。垂钓,说不难也难,说难也不难,真要是钓好鱼也是不易的。垂钓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这个千变万化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此产生了垂钓的多样性。产生垂  相似文献   

16.
张仲斌 《钓鱼》2013,(1):60-61
一年一度的冬季又闯入了我们的生活,钓鱼人打破传统的观念——"冬季是钓鱼的淡季"这一思想的束缚,勇敢地走出温暖的居室,携带着钓具,走向广阔的垂钓世界。冬季垂钓除了锻练身体、增强体魄、寻找垂钓的欢乐之外,过一把钓鱼瘾也是许多钓鱼人的共识。但是,冬季气候确实还是挺寒冷的,钓鱼人外出垂钓,做好疾病的防治,也将提到议事日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垂钓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受青睐的体育运动。明尼苏达州布雷纳德市钓鱼协会主席阿尔·林德纳就是众多垂钓爱好者中的一位,在当地远近闻名。他一年用于钓鱼的时间多达175天,创下了这项体育运动的“世界之最”。为了积极推广垂钓运动,林德纳和哥哥罗恩创刊了《钓鱼入门》杂志,发行量为33.4万份。他还在电视上主持每周一次的“垂钓运动”专题节目,拥有一大批固定的观众。 阿尔·林德纳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垂钓这项体育运动即将出现一场新的“革命”。近年  相似文献   

18.
不少垂钓者,在选准一个钓位后,便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死守在一个地方不挪窝儿,即使上鱼很慢,也不换个地方。这种“死守”一处的方法,在鱼较为稀少的野水中垂钓,往往效果不佳。实践证明,野外垂钓,“游”胜于“守”。所谓“游钓”,就是走动起来垂钓。具体方法是,在确认一条河、渠或坑塘有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垂钓故事,莫过于周朝姜子牙在他的耄耄之年亲临陕西渭水直钩入水,以示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识才天子周文王闻知大驾亲临碧水畔接见了他,并为其“躬身徒步拉辇八百步”,接他回宫为相。姜叟则曰:“我保你周朝八百年。” 善写垂纶纪事和戏剧评论的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副主席万伯翱应中央电视台春节戏剧演出组之邀,怀着极大兴趣在演播厅捷足先登,先睹为快,看了所有新春晚会节目,又特别走到后台和扮演姜子牙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合影“垂钓照片”。和“姜子牙”一起“垂钓”@…  相似文献   

20.
《钓鱼》2007,(22)
去野外垂钓,有一件事情令钓友十分讨厌,那就是蚊虫及其他昆虫(如蚂蚁、小黑虫等)的袭击及干扰,蚊虫及昆虫至少有两大公害,即影响垂钓和传染疾病。夏秋季节(其他季节也有各类小虫叮咬)的垂钓场所,由于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