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建成 《钓鱼》2006,(24):42-43
钓鱼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打好的窝子发了,鱼星密布。可是,没有预料到,连上几条鱼后,窝里的鱼星没有了,浮标不动。无论怎把钩移来移去,都无济于事。为什么好端端的窝,怎么说没有就没有鱼了昵?实在令人费解,一时也找不出原因。其实,追根到底,排除某些特定因素外,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正是钓鱼人自己。因为自己动作幅度过大引起炸窝,鱼被某些生死险象吓跑了。说白了,就是钓鱼人的手脚太重,没有注意钓鱼的某些细节。那么,钓鱼应该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炎夏追星钓     
气温和季节的变化对鱼类的活动和摄取食物有很大的影响。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鱼儿活跃,食欲旺盛;当温度上升到35℃时,由于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就不活跃,食欲也差,这时只有在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17时以后找蔽阴处,找深水区才能钓到鱼。有时候钓鱼不上钩时,看见水面上有很多鱼星,追着鱼星钓,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给钓友谈谈本人在池塘、水库、鱼池追星钓鱼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刚毅 《钓鱼》2006,(24):28-28
钓鱼中有许多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就象鲫鱼吞饵钓钝的必然抬送浮标,钓灵的浮标必然下扽,这是一般的规律。能够掌握这些规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或者是掌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钓者而言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它关系到你的收获和你日渐提高的钓鱼技术。传统手竿钓鱼可以根据鱼星的多少,颗粒的大小和多寡来判断鱼的大小,鱼的  相似文献   

4.
伏治友 《钓鱼》2011,(14):23-23
鱼星与钓鱼关系密切,它不仅是鱼在水下某个位置的重要标示,也是钓鱼人下竿的重要依据。打窝者常以鱼星判断鱼是否进窝,不打窝者常寻找鱼星作钓点,被人称之为“追星钓”。不过,追星先要识星。只有善于识别鱼星,并根据不同鱼星采取相应对策,才能钓获颇丰。那么,如何识别鱼星呢?我以为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区分”。  相似文献   

5.
颜恒 《钓鱼》2009,(13)
钓鱼人在垂钓中体会最深的就是鱼咬一会停一会的现象,你有时也会发现窝里有鱼星冒就是不咬钩。这也是长期困扰钓鱼人的疑惑问题。因此也有一些钓谚作了一定的注解,如雷阵雨前,钓鱼空空;雷阵雨后,钓鱼丰收、春钓阳,冬钓午,夏钓早晚,  相似文献   

6.
符荣财 《钓鱼》2007,(3X):66-66
前年应湖北钓鱼王公司邀请,笔者有幸参加了钓鱼王杯首届国际淡水钓鱼邀请赛。在参赛的几天里,目睹了世界各国钓鱼高手的精彩表演,就环保钓鱼问题,在翻译的帮助下,笔者与英国钓鱼高手吉米波登先生进行了交谈,并亲眼看到他们的操作,国外人的环保意识(暂不谈钓技),对我触动很大,使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所在,就如何共同努力、创建环保钓鱼环境,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恩重如山     
1984年10月,《中国钓鱼》杂志诞生了! 这是中国第一本诠释钓鱼文化、传授钓鱼技术、交流钓鱼经验、推广钓鱼运动、规范钓鱼比赛的体育休闲类的钓鱼专业杂志。 为此,徐向前元帅特别为本刊题下了四个平易近人的大字——“中国钓鱼”。 从此,中国钓鱼人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山青水秀,人欢鱼跃;有了自己的一个窗口,放眼世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9,(1):6-6
《钓鱼》杂志经过认真调查和慎重评选,隆重推荐2008年中国钓鱼界十件大事。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鱼红眼 《垂钓》2007,7(1):30-31
针对不同的水情、鱼情采取相应的钓法,这是常理。下面就笔者在自然水域钓鱼的具体实例谈一下如何在大小鱼混杂、小鱼闹钩的情况下钓到大鲫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老杜 《垂钓》2007,7(2):8-9
说钓鱼便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片面的,是把双刃剑认成了菜刀。钓鱼活动是有益还是无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完全取决于钓鱼人如何去钓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钓鱼在国外     
木子 《钓鱼》2007,(1S):44-44
钓鱼活动风靡全世界,各国都拥有数以万计、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钓鱼爱好者。英国、比利时于1952年成立了“国际钓鱼运动联合会”,定期举行各种规模的国际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12.
钓鱼与打窝     
贺建成 《钓鱼》2007,(3S):26-28
虽然钓鱼与打窝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但仍有轻重、主次之分。 窝子打中了,鱼好钓,甚至想怎么钓就可以怎么钓。窝子没打中,鱼难钓,甚至根本钓不到鱼。钓鱼高手和钓鱼冠军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取胜之道与用饵打窝有很大关系。因为诱鱼是钓鱼的基础,只有诱来鱼,才能钓好鱼,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因此,如何打窝,如何打好窝(也叫布窝),成为钓鱼过程中的一道“主菜”。  相似文献   

13.
巧识鱼星     
钓鱼有经验的人,往往很注重鱼 星,因为水中有没有鱼星,鱼星的形状、大小可以判断出水中有没有鱼,或鱼的品种和大小。所以有人说:见着鱼星,就是见着鱼。由于不同鱼的吃食习惯不同,鱼星呈现出各式各样。下面就一些常见鱼的鱼星式样作个介绍,仅供钓友参考。 鲤鱼星:大而密呈开锅状的碎泡。由于鲤鱼是一边吃食,一边拱泥,所以气泡上升时,有浑浊现象,并多数向前移动的。泡团有大小,片状分布,5千克左右的鲤鱼星有脸盆那么大一片,蔚为壮观。 鲫鱼星:泡稍有大小,不成串,每次仅喷吐一大一小两个泡。受惊时也能吐出成串气泡。 草鱼…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5,(10):39-39
安徽无为钓友李恒远来信咨询:如何解决海竿钓鱼中定位问题,并希望《钓鱼》杂志的钓鱼专家们在释疑解难中解答。  相似文献   

15.
瞿立新  吴春雷 《垂钓》2012,(12):36-36
个人认为,钓鱼之所以使人乐此不疲、欲罢不能,主要是因为其充满了神秘感.钓鱼人只能看到水面上的鱼星和标相,水下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只好估计和推断了。8月中旬这几天天气太热,不能出去钓鱼,只好待在家里看钓鱼视频解闷。忽然看到一个水下拍摄的钓鲫鱼过程的视频,感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于是,我把心得体会整理出来,与各位钓友分享。  相似文献   

16.
严实 《钓鱼》2010,(5):12-13
鱼钩的造型各有特点,不过它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把饵顺利地送进鱼嘴,既要迎合鱼的摄食特点,又要有合理的持钩性。然而传统钓鱼关注鱼吃什么,强调了饵形与鱼钩宽窄长短的配合,而很少对鱼的口型和摄食特点去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芋头好钓鱼     
芋头,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方各省都有种植,其地下块茎含有丰富的淀粉,是可口的食物。用芋头钓鱼,同样能取得很好的收获,具体方法如下: 选用优质芋头,洗净后连皮煮熟,剥去皮,切成5~10毫米小方块,用面粉(米粉或玉米粉也可)拌一下,使芋头块四周沾满面粉互不粘连即可装钩,根据鱼星选择芋头块的大小,估计是大鱼装大块,小鱼装小块。此饵的特点是香、糯,颜色雪白,在水中浸泡时间长,不易被小鱼弄碎,且在水中芋头四周形成雾团,对鱼极具诱惑力,草鱼、鳊鱼、鲤鱼、鲫鱼都很爱吃。另外,将煮熟的芋头剥去皮,用手捏烂…  相似文献   

18.
1993年过春节,女儿买到3公斤江米条,进屋前不慎洒在脚下,有一半污染,扔掉可惜,就随手将它放在外窗台上,经风吹日晒干了,在钓鱼前把它捣碎成粉做诱饵试验。 春天外出钓鱼时,带江米条粉做诱饵。当诱饵沉入水底数分钟后,窝中鱼星泛  相似文献   

19.
李益 《钓鱼》2004,(24):27-27
10月30日,星期六,应钓友老查的邀请,笔者与好友共5人同去南京近郊龙潭的一个包竿塘(天25元)里钓鱼。上午8时我们到达塘口,钓场的塘口约有8亩大小,塘的中问为正方形,两头各带着一截尾巴,就像“中”字一样。到塘边后,钓友们就带着“家伙”占据着自己看中的地方做钓点,而我却围着塘巡视了半圈,择了一处水面有鱼星,离下风处15米远,也是池塘中最宽敞的地方作钓点。  相似文献   

20.
于洁 《垂钓》2001,(4):57-57
“鱼星”谷称水泡、气泡、鱼花、它和普通的气泡不同。普通气泡是水下有机物质在较高温度的作用下腐烂发酵分解或松软的土壤在水压或水流的搅动下产生的。它们大小相似,时间相近,位置不变。普通气泡无粘性、无规律,出水几秒钟、甚至出水即破。而“鱼星”是鱼类呼吸、摄食时触动泥土或从鱼嘴里吐出冒到水面上来的一种水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