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贿、赂与赇     
现代汉语中有“贿赂”一词,古汉语中贿、赂常分别使用。贿、赂词义接近,一是表赠送的财物,作名词;二是赠送财物,作动词。《说文》云:“贿,财也。”“赂,遗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赂”字较多用作动词,“贿”字较多用作名词,其原因就在于此吧!不论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还是王力或郭锡良的《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2.
“维”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它的用法很多。对《诗经》、《尚书》、《史记》等文学作品中“维”字使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维”字在上古汉语中用法的演变:用法渐趋多元化,从主要作助词发展到兼具助词、动词、名词等几种词性,词义也在逐渐增多,到西汉时其意义基本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 f-辅音字与蒙古语词汇作对照分析 ,特别对照分析了 17个 f-辅音字 ,认为现代汉语的 f-辅音起源于上古汉语的 * b-音 ,而上古汉语的 * b-音可能与原始蒙古语 * b-音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是上古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书中出现的限定范围副词有"独""唯"等。从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详细的描述,希冀对了解上古汉语范围副词系统,特别是限定范围副词有所补益。《战国策》限定范围副词属于上古时期的限定范围副词系统,常位于谓语前,少数也可以位于名词前;其语义指向以后指为主,具体所指不一,部分限定范围副词语义还可以前指。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上古汉语的代表性著作。《史记》全书共有“何”字复合虚词11个。逐词分析描写它们的意义用法,是上古汉语研究以及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自 动词V”结构在上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笔对《春秋左传》中的“自”字作了定量分析,重点探讨当“自”作指示自身的代词时,“自 V”结构的两大类型:一是主谓结构的“自 V”形式,二是动宾结构的“自 V”形式,“自”作宾语时前置。  相似文献   

7.
李霞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123-125
学术界对"有"字在古汉语、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定位及使用情况一直缺乏集中的比较研究,而"有"又是个比较活跃的词,其词性丰富,用法多样。将"有"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所体现的词性进行比较分析,对"有"的词性做个全面的阐释,有利于其他相关研究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从"字起初作为动词产生,后来演变为介词,而"从"字的介词用法,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尝试对介词"从"用法的历史演变做些浅显的探讨,主要对比"从"的上古、中古汉语用法和近代汉语用法。本文参考语料,上古、中古汉语是各时期文献,近代汉语以《红楼梦》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孨"的含义从其出现到现代一直比较固定,《新华字典》对它的解释是"①谨慎;②弱,懦弱;③孤儿"。但是,网络的发展使"孨"获得了新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三子"叠加正好是"孨"字,所以三子即"房子、车子和妻子"。"孨"字以这种新的含义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同时又以这个字为词根生发出一些新词,如"孨族""孨人""孨男""孨女"等。古汉语中这些生僻字的复活反映了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的固定格式是指几个虚词(或虚词加实词)经常在句中前后呼应配合使用构成的句法格式。《史记》共有10个“何”字固定格式,使用共59例。分析描写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是研究上古汉语以及汉语语法史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宋子然著《古汉语词义丛考》,已于2000年8月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共计18万字,由5个部分组成,即《上古汉语词义札记》、《魏晋南北朝词义初探》、《医经典籍词义笺识》、《四川方言词义证古》及《附论》。前4个部分对前人未加训释或释义不确切的部分字词进行了逐条考证训释;《附论》部分则研究了上古汉语的三种构词形式及其意义,包括《从〈诗经〉重言论上古重迭式的形式和分析方法》、《从〈楚辞〉三字状语看形容词ABB式的构成和演变》、《从汉人训诂看上古并列复合词和构成及其特点》。该书著者多年从事汉语词…  相似文献   

12.
李甜 《文教资料》2014,(27):21-23
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的一部重要专著。此书反映的虚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众学者有很大的启发,对今天研究古汉语虚词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王引之著述此书的目的,一是探究经书中语词的用法"窥测古人之意,以备学者采择";二是纠正前人对经书中语词的误释,达到"前人所未及者补之,误解者正之"。  相似文献   

13.
“有”字句是上古汉语的重要句式之一,本文在综合考察《左传》“有”字句的基础上,概括出《左传》“有”字句的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并着重从语义角度对其中的典型“有”字句进行归纳分析。从中总结出五种不同的语义类别。  相似文献   

14.
晋人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左传》用《诗》多有解说,自成一家之言。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中最核心的命题,杜注以"作诗以言志"标明自作诗以言己志,以"诗以言志"标明称《诗》以言己志,并以"赋诗者取其一章"标明赋诗断章,以"义取××""言××""多取首章之义"等标明断章取义之所在。研究《左传》用《诗》之杜注,可从中窥见杜预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著作。从语言史的角度看,这部书处于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因此书中的语言现象既丰富多样又错综复杂,且有一定的特殊性,《论衡》的比较句同样如此,文章将《论衡》中“尤、最”字比较句按照语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语用上的话语链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左传》、《史记》判断句作了穷尽考察: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对二书判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管窥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身"与"纹身",笔者考证了"文""纹"的本义,得出:"文"是古字,后造的"纹"是今字。二者是古今字;"文身"与"纹身"是一对异形词,"纹身"作为异形词,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许多新增的异形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有收录,但未出词条。  相似文献   

18.
动词是实词中的大类,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动词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左传》是具有代表性的上古汉语传世文献,是研究该时期语言现象的一部重要的典籍,将《左传》动词“谓”按照语义的特点,分为五类,试通过配价语法理论,从配价方式、配价数目等方面,分析语义对于该动词的支配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有四个"シテ""ニテ""ニシテ""ヲ以テ"。"シテ"前接具体名词,后续能动动词,表示工具。"ニテ"和"ニシテ"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表示工具或手段。"ヲ以テ"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或使役动词,表示工具、手段、材料,用例最多且语义最为广泛。通过与汉语原典的比较发现,《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用例所对应的汉语原典大都使用介词"以"字,由此可知《今昔物语集》具格助词的使用深受汉语原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文章专门谈论"甚"的用法,之后有不少文章加以探讨,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说法。《吕氏春秋》中用在状语位置上的"甚"字共69例,占"甚"字总量的63%。它们都直接放在形容词、动词之前,做句子的状语,表示"很、非常"的意思。""甚"在《吕氏春秋》中是程度副词,在先秦汉语中已是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