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刚 《学周刊C版》2019,(23):108-108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更加重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要实现师生交往互动,就要加强小学数学实践知识的教学,科学合理地创设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问题,还要采用对话式的数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课堂强调了教师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改进教学方法,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小学数学教师可在生态教育理念下优化师生交往互动教学,在同时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实现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文章从情境式师生互动、激励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式师生互动、智慧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动手操作中的师生互动、实践活动中的师生互动等方面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健全的师生交往互动模式,实现生态课堂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课堂提问和教师的理答行为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手段。理想的课堂应是鲜活、灵动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许多闪光的细节,研读教材、设计提问、关注成长、重视评价这些细节把握好了,就能成就智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态课堂"是指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它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有效促进师生间知识的生成、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5.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6,(1B):27-2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存在着真正交往与虚假交往,互动式交往与应答式交往这两对不同的形式。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数学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95):80-81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交往互动中实现的,没有互动,教育活动就不会发生。德国的交往教学论流派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活动,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双方相互倾听和言说,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过程。自小学数学实验课程实施以来,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对比数学实验课堂,发现数学实验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师生互动的数学课堂,它真正发挥了师生互动的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的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课堂中,师生要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二十多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和实践,认为构建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赵霞 《孩子天地》2016,(6):165-166
生态课堂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它追求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开发,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生态课堂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互动需要师生在平等的前提下,就数学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升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方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知,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有效互动的数学课堂不仅能激发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把辩答引进数学课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数学素养,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13.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师生的有效互动是课堂活动的核心.当然,要实现课堂互动的双向建构,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既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也要教师的掌控和调控.一、适度掌控课堂活动-思考、探索、表达课堂活动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而价值的有效达成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高度整合.因此,有效的课堂互动强调对课堂活动的适度掌控,强调“动”与“静”的结合.“动”即学生的活动,重视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表达;“静”即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14.
凌丽慧 《考试周刊》2013,(46):73-74
课堂不应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平台。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数学知识为介质进行的一种沟通与交流。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呢?本文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发挥教学机智等方面,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义波 《考试周刊》2009,(51):112-11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我们所营造的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必须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看出,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成就精彩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程爱国 《考试周刊》2013,(99):70-70
有效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产生教学的共鸣,从而彰显课堂活力,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平 《教师》2013,(36):44-4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要求突出了交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交往学习已经成为我们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交往学习的积极作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  相似文献   

19.
一、现象点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确实如今的课堂教师们愈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格外关注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互动。然而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表面热闹进行着的交往互动,其实效率低下,而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倾听。我们不妨回溯一下课堂常见的几个现象: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新精神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交往互动.在这精神的指引下,不少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与探讨.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互动,更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现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