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绘画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作品”的水平,而在于绘画的过程,日本幼儿美术活动专家长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画一张画,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把它当成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绘画技巧是每个画家终生研究的课题。绘画技巧的难度,在于绘画的专业性极强。画家看一幅画时,有意无意地总想到如果他自己来画这幅画,应该采用哪些步骤。真正意义的绘画技巧,并不在于怎么去"画",而在于你的观点,没有观点就画不下去,各种绘画技巧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艺术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相似文献   

4.
空白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创造和人们欣赏时联想与畅神的空间媒介,它所蕴蓄的无限的、悠远的、空灵的审美"意境",使其在世界画坛中独领风骚."意境"也是中国画竭力追求的理想境界,意境的产生总是由"虚象"甚至"空白"来引发.所以,中国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往往视"空白"重于"实象",在"空白"中探寻"意境"的妙趣.  相似文献   

5.
绘画活动与其他教育不同,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绘画活动的开设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把各学科融会贯通,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用大师感语童心,拓展创造性思维;用多种评价手法延续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代中国绘画有着不同的品评标准和审美追求,自文人画"写意观"确立以来,强调"笔墨和心性"的意象表达一直是中国画家共同的追求.中国绘画借助"意象"来抒发主观情思和审美理想,所以借物抒情,寄情于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写意"方式.只有画家学养丰厚、心性饱满,才能在写生与创作中移情于对象世界,表达出画家丰富的心性和情感.本文通过历史、文化背景,画家自身修养,和社会大的时代背景下来阐述意向表达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 “体育与艺术”二者虽然形式不同,但内容有相似之处,从培养人的终极目的来看,二者都是为了培养人的人文素养、提升人的情感升华和追求美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体育的本质特性是身体活动性,指的是以身体运动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过程.艺术是人们握控现实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主要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活动的绘画活动,它与其他的教育活动不同。绘画活动的开展,他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我们要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把各科教育活动融会贯通,促进和拓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最后再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延续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9.
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后来又经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后印象派在印象派追求"光学现实主义"影响下,在对色的分解与综合的绘画实践中逐步形成"抽象"美,这种依据艺术家内在的审美感觉逻辑所达成的"表现"美,表明了西方绘画首次出现了一个主体创造和主体表现的自足独立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线条不但以"写形"、"写意",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写心"、"写情",尽情展示丰富多彩的主观认识世界.文章通过解读中国画线条背后的隐性世界,探究了中国画线条与画家情感世界的内外化规律.认为:中国画中的线条是中国画家笔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中国画画家的情感和生命留下的轨迹.画家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世界不同,所留下的线条轨迹亦不同.线条价值就在于线条能传递出各种不同的信息,并跨越无限的时空,不断映射出隐在画中的画家精邃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