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台湾女作家张秀亚是创作实绩显著的抒情散文家,她的散文在台湾多次获奖。张秀亚是河北沧县人,1919年出生,中学时代就钟情于文学创作。中学毕业时结集出版了小说散文集《大龙河畔》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入辅大研究所史学组,抗战时期在重庆任《益世报》副刊主编,1948年到台湾,执教于台湾辅仁大学。她在台湾出版的散文集有《牧羊女》、《三色横》、《水仙辞》、《湖水·秋灯》等。含蓄美是古往今来无数优秀诗人、作家追求的审美特质之一。清人袁枚说:“凡做人资直,而做诗文赏曲。”散文写得曲折委婉、富有坚实的艺术内蕴力,往往…  相似文献   

2.
四十年代的华北沦陷区文坛上,张秀亚以她独特的诗化小说艺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她的小说大都有着诗化的内容,诗化的情节,诗化的语言和修辞方式,而这些都来源于作家主观内心的诗意氛围。  相似文献   

3.
张秀亚,既是台湾“十大女散文家”之一,也是台湾关文传统的主要开创者之一,被瘟弦誉为“美文”大家。其散文创作时间长达五十年,可分为三个时期。她继承了“五四”散文传统,又不拘一格,融会中西,主动创新.对当代台湾美文传统的开创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七等生作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圣手”,其作品可以说是台湾文坛的一朵奇葩。他的现代派小说有着比其他小说家更为纷繁芜杂的理念世界;并且通过其理念世界的展示,把哲学的“真”与宗教的“善”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小说更具别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法进行了革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整体象征”结构模式;“时空交错”结构模式。研究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表现艺术(包括结构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海音是台湾战后初期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在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方面都有丰硕的成果。在艺术创作上,她始终以“宽大的胸怀、平静的心情”随兴之所在“说自己的话”,并逐渐形成温暖而犀利、慈爱而清逸、柔美而遒劲的“林海音风格”。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作便是被吴贻弓导演拍成电影的《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音乐和绘画的元素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一切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得到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简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萧欣桥在《宋元时话本小说选》中指出,宋元话本小说“在艺术形式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大众文学。”话本小说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变迁》中所说:“至于创作之一方面,则来之土大夫实在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  相似文献   

9.
七里香     
席慕容,蒙古族,生活在台湾。专攻油画,并擅长诗歌创作。席慕容说,她写诗为的是“纪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此刻的心情》)。这种创作出发点,使她的抒情诗情意缠绵,诗意浓郁,读之仿佛步入一个“郁香”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史家意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本质上把众多本属于小说范好的东西当作“史”来看待,认为小说是其实的;二是从史的角度评价小说之得失,形成小说以资治、教化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导致小说创作长期处于史与说之间的模糊地带,对艺术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创作,小说理论在唐宋元时期面临如何真正走上艺术审美批评之路的问题。从唐之“史氏流别”观到南宋之“史说分离”观,再到元之“说大于史”观,史学意识在唐宋元小说批评中的隐现及其渗透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批评走向艺术审美批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2.
张晓风,生于1941年,是台湾十大散家之一。诗人余光中评价她的散“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她述颇丰,除了散,还创作了不少小说、剧本和杂。其笔洒脱而简洁,感情深沉而细腻。语言含蓄而优雅。  相似文献   

13.
陈蔚 《现代语文》2007,(2):35-36
作为一位私淑张爱玲的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在构思、语言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她善于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深刻的启示,其小说中有一些令人回味的意象。本文从小说中的“黄色”意象入手来分析其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琦 《科技文萃》2001,1(6):166-168
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早就有“千面女郎”之名。40年代,一位作家在她的文章中写道“有人说上海像洋场少妇,杭州是大家闺秀,苏州是小家碧玉,重庆徐娘半老。”她到台湾后,在《怀恋上海霞飞路》一文中,将这条路描写为是位身材苗条、性情活泼、神秘而典雅的少女。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上海“弧岛”时期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讲究语言和技巧,从她的字中,你可以触摸到颜色、气味、声音,乃至人的肮脏与夫奈。“意象”是她惯用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世界使她的小说具有了多义性,也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面进行了革新 ,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 :“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 ;“整体象征”结构模式 ;“时空交错”结构模式。研究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表现艺术 (包括结构艺术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写作小屋     
张晓风是台湾获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作家之一。1977年,时年36岁的她就被台湾地区评论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为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教授。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著有《晓风散文集》、《晓风戏剧集》、《晓风小说集》等40余种,并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如果告诉你张晓风的无数著作都是在她拣来的一架老式缝纫机上写成的,你会相信吗?诚然如此。在台北,张晓风有一间雅致的“写作小屋…  相似文献   

18.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好的小说中,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好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的非个人化叙述。好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张秀亚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将基督教文化融入散文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深远。她的作品时常流露出博爱、关怀的人道主义精神,感人至深。此外,无论是文学语言还是写作手法都受到基督教文化全面的渗透和影响,保留有鲜明的基督教和《圣经》印记,可以说其散文创作已与基督教文化完美地结合。  相似文献   

20.
琦君是台湾文坛“一颗闪亮的明星”,一株不老的长青树。从散文到小说到评论再到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她似乎总能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也许是因为她的散文写得太好了,以至于人们对她的小说失去了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