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借助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高校部分本科生进行父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状况之间关系的测试,结果发现,父亲教养方式对男生的性别角色发展没有显著相关,而对女生的性别角色发展则有显著相关及一定预测作用。父亲的鼓励与理解对女生性别角色健康发展有利;反之,则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325名学生进行性别角色调查,发现女生在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四个维度上的分布差异显著,并发现护理专业男生与女生在性别角色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他专业的男生与女生在女性负性量表上得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性别角色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台湾1999年编制的性别角色态度量表(该量表分4个维度,分别为:权利与义务、职业、学习能力特质与表现、两性互动关系)对福建省五个地区的6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被试进行测查。调查结果发现男女青少年除在职业上不存在显差异,其他因子上均存在显性差异;在职业、学习能力特质与表现和两性关系上存在城乡差异;在职业上存在年级差异;母亲职业对中学生的性别角色态度影响显,而父亲职业和与谁同住对中学生的性别角色态度并没有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术界对中小学体育领域的两性平等问题做了很多研究,认为美国体育领域性别角色不平等的原因在于相关法令规定缺乏实际保障;教师缺乏性别平等意识及相关知识;教师的歧视性言行;课堂管理教学忽视性别角色均等;课程组织实践不利于性别角色平等发展。解决体育两性平等教育问题需教师要有性别平等的认识;教师必须更清晰地意识到自身性别偏见;运用基本的教学技巧,为女生提供安心的、积极探索的、有尊严的学习环境;做好课堂组织管理工作,鼓励两性平等意识;课程设计方面提升女生参与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未来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调查了1 591名中学生家长,结果发现:中学阶段,男生家长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期望更趋近于男性化,女生家长对女生的性别角色期望更趋近于双性化。男生家长期望男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女生:有幽默感、喜欢运动、胆大、不屈不挠、侠义心肠、豪放、好动、奔放、文质彬彬;女生家长期望女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男生:快乐、善良、乐观的、自立、开朗、爱整洁、和气、心细、洁身自好、纯真、文雅、温顺、温柔、文静、贤淑。  相似文献   

6.
通过修订的性别角色量表对当前南京市小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性别角色特征以双性化与未分化为主,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形势严峻.研究结果显示,并没有如社会所言,男生性格软弱、没有男子气概,女生过分中性化的明显表现.父母的学历是形成男女生性别角色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48名不同年级、性别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积极的,父母对初中生的接纳程度超过其干涉、拒绝程度,接纳型是父母的主要教养类型;不同年级、性别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对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接纳程度高于高年级初中生、男生;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接纳型为主,高年级初中生、男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中间型和接纳型为主;父亲教养类型与母亲教养类型在全体被试中的分布不一致,父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显著高于母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  相似文献   

8.
据反馈,学生态度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工科课程由于其性质突出,从业人员中男性比例明显大于女性,导致男生与女生在课程学习及毕业设计中的态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鉴于此,本研究选取衡阳某高校工科专业数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ROSE国际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以学生视角从毕业设计价值、毕业设计用途、毕业设计难度和完成毕业设计的意愿等维度考察了大学生性别角色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态度差异。研究对于教学改革,提高工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有较大益处。  相似文献   

9.
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被试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大学生在就业恐惧和就业不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就业焦虑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焦虑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亲过度保护和父母惩罚严厉对就业焦虑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性别角色观是指人们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总的看法,是一种有关性别角色的价值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30名中学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男女性别角色正价特质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勇敢和漂亮;负价特质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虚伪和自私;(2)男女生均认为勇敢、幽默、善良、浪漫、阳光帅气是男性的正价特质,但是在阳光帅气这一特质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均认为漂亮、大方、温柔、可爱、体贴、自信、细心、善良是女性的正价特质,此外,女生的正价特质中,男生认为还有纯洁和真诚,女生认为还有孝顺和亲和力;(3)男女生均认为虚伪、自负、自私、女性化强、奸诈、迂腐、自夸和斤斤计较是男性的负价特质,此外,女生的负价特质中,男生认为还有傲慢和霸道,女生认为还有懦弱和无能;男女生都认为自私、虚伪、势力、自大、斤斤计较、炫耀是女性的负价特质,且自私在男女生中均排在第一位。(4)年级对性别角色影响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性别角色观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年级在性别角色特质选择的频数中可以看出:初中生与高中生皆将勇敢作为男性正价特质的第一位,但是初中生较高中生而言更不喜欢男生懦弱,高中生较初中生而言更不喜欢男生女性化强;高中生和初中生都不喜欢女生自私,但是高中生比初中生更看重女生的漂亮、大方、温柔。  相似文献   

11.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的性别角色对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态度、社会文化、认知因素等共同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性别角色类型的差异研究一直为广大学者所关注,并围绕哪一种性别角色对个体的发展更具有优势展开了讨论。本研究通过对3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从而探讨不同性别角色的大学生在个人评价上的差异。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未分化和女性化类型者在个人评价总分上表现出最自信,双性化者最不自信;(2)在个人评价各维度表现上,不同性别角色的人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学教师对中学生未来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调查了99名中学教师,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期望趋近于男性化,对女生的性别角色期望趋近于双性化。教师期望男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女生:快乐的、有幽默感的、自立的、有创造力的、喜欢运动的、善交际的、精干的、胆大的、心宽的、不屈不挠的、主动的、奔放的、侠义心肠的、豪放的、外向的、直性子的;教师期望女生在下列特质中高于男生:善良的、爱整洁的、洁身自好的、文雅的、和气的、纯真的、含蓄的、心细的、守本分的、安分的、温柔的、柔情的、温顺的、文静的、贤淑的。  相似文献   

14.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运用社会人类学的理论,从女性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藏传佛教尼僧的价值认同以及这种认同与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交涉”①,并就尼僧的性别角色与价值认同的特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性别角色心理社会化发展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性别角色心理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影响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的心理过程,对它的研究主要从青少年性别角色认同中的焦虑、性别角色认同中的偏向、性别角色认同中的较严重偏差现象等三个方面进行,并应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文章探讨大学生的爱情与性别角色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亲密合理的爱情关系,同时为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在为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提供咨询与辅导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身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婚姻都影响和形成了他复杂的性别观,而他的性别观又在他刻画的女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在其小说中表现社会性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海明威向人们引荐了一条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女性广告形象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国内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性别角色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非参数的内容分析上,或是利用性别角色的观点对广告中刻板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定性讨论和分析。这些研究缺乏对广告受众者的研究,因而无法说明广告与受众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因而无法评估不同女性广告形象对营销传播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赣南师范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的466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双性化占34.9%:未分化占32.0%;女性化占17.3%;男性化占15.9%;大学生男性特质与职业成熟度呈显著相关.女性特质与职业成熟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未分化个体的职业成熟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其他类型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