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 经验表明,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培养和造就创新技术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虽然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为主要任务,但培养人才却不单是学校的事,它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任务,因为人才是被社会认可并在社会生活中成长而服务于社会的。没有社会的需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人才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同样,人才培养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人才都是特定的社会的人才,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都有自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什么要特别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呢?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尚未达成完全的共识,这不能不影响高职的发展。本文对此作以下论述。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社会人才的合理结构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而社会教育类型的合理结构又是社会人才合理结构的基础社会人才大致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相互关连着的四类人才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为了使社会人才类型结构合理,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认为,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才是人才,普通劳动者不是人才。这种人才观应该有一个转变。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列举了三种人,一种是科学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一种是工农劳动大军,一种是行政管理人员,这三种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都是人才。人才分各种类别,分高低层次。高级人才,即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这只有极少数,大多数是中低级人才。社会需要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正常运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才规格要求。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的社会,是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的社会,是充满生气、富有创造性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建  相似文献   

5.
成才机制社会化是打破陈旧的人才激励体系,促进社会人才快速、多元化成长的关键。社会考试作为与教育考试相对应的一种考试方式,其依托资源、项目选择、人才检验等都具有社会性导向性、市场导向性,有利于推进人才观念、人才培育方式、人才评价标准的改变,促进成才机制社会化。应加强对社会考试的促进和推广,促进行业竞争,打造社会考试品牌,规范社会考试,提高人才培养成功率,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强化选项论证工作,使社会考试真正成为社会化成才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社会人才的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6.
所谓“人才团”,是指在一个较小空间和时间段内人才成团成批出现的现象,具体是指某一民族、某一地区、某一社会团体中人才簇拥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循规蹈矩型。这种人才善于遵循他人已总结出来的正确东西而有条理的工作,这种人对于社会来说是维系社会生活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庞大基础部分;一种是开拓进取型。这种人才善于打破常规、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摸索出新的理论规律。这种人才是社会生活的先锋部分,正是他们不懈地进取,求索,导致了人类社会不断取得进步。他们通常是某一阶段的少数人或极少数人甚至是几个人。对于我们国家这样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条条框框束缚极多的国家,前一种人才容易得到,后一种人  相似文献   

8.
群言     
不只是上了清华的学生是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同样也是人才。我们用多一把尺子来衡量,社会就多一批人才。应该多元化、多样化地看待人才。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孙禹指出,社会对人才的认识有偏见,认为学术性人才就高人一等,应用性人才就低人一等,实际上这两者不可用孰高孰低来衡量。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强化开发信息与培育人才之辩证关系,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信息育人才,人才造信息。也就是说依靠知识信息的传递来培育人才,是信息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及时地收集、掌握、利用大量的社会信息,就不可能成为精于事业的人才。而大批人才之涌现,又能刨造出大量的知识信息。而这些知识信息如果不加以利用开发,就不可能成为培育人才的有效手段和工具。由此,开发信息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的观点无论从实践上理论上还是政策上,已经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同。人才作为劳动力资源中的一部分(本文界定为受一定专业训练,具有一定专长的特殊劳动力)。理应进入市场。问题是人才如何进入市场?作为人才制造商的高校和人才用户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人才的制造成本应转嫁给家庭、社会还是企业、政府?笔者认为:作为人才制造商的高校和人才用户之间应按商品交换规律处理人才使用问题,人才的制造成本应转嫁给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的直接使用者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二是转嫁给人才的间接作用者即社会和家庭。高校应围绕市场组织人才生产;在人才的产、供、销等一系列环节中,应按价值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人类社会力量的源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继续工程。就社会总体来说,不同人才的群体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社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部门和社会的困境也是人才的困境。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里,一个人一段时间不学习,就会在科学、技术的领域里掉队。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不抓教育、不抓人才,就会在经济领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越来越高。能"一才多用",适应多种社会需要,具有应变能力的社会通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上最受欢迎的急需人才。单一专业知识和单一技术型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园地——高等院校,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彻底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通用型的人才,是今天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就社会通用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谈学校教育中的育人管理工作孟繁仲一、学校教育中的育人工作是人才的早期否理什么是人才管理?人才管理是历史的产物.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人民群众.需要依靠人才.这就必然要有人才管理。人才管理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种组织之中;人才管理的主要任万是小儿是...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对人才的诉求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包括一线优秀技术工人、技师型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开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这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十分严格,对于职业教育,企业除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关心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企业普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人才究竟是不是商品的问题,目前高教理论界尚有争议。我们认为,简单肯定或否定都是片面的。正确的理解是:人才既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同时又具有非商品的特性。一、人才的商品性与非商品性人才具有商品性。这和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的概念具有某些相似的内涵。人才的成长并不能依靠大自然的造化,而是融进了社会的智慧,消耗了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财富。因此人才的价值是凝结在人才身上的人类各种社会劳动的总量。人才的使用价值,通俗地讲是指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有用性;部分地通过社会交换来实现,部分地通过生产实践、科学研  相似文献   

16.
教育短论     
教育短论更新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同时更需要从事各行各业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管理人才。而这些人才的来源,又离不开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为一所普通农村中学,既要为上级学校培养输送高素质有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数量越来越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 质量越来越高。这就给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人才 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要应对这一新的挑战,必须 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 才。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人才规格 人才规格是指社会对于作为其成员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内心品质的基本要求、规定,是每一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的身心特征.人才规格属于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所规定的人才规格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它受社会发展现状,社会承继的传统以及国际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变革 ,这将使教育从社会本位、知识本位走向以人本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为此 ,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时 ,就应该注意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 ,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都是人才。科学家是人才 ,会种地的农民是人才 ;能升学继续深造是人才 ,升不了学走向社会在其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样是人才。因此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时应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认真落实好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通过新课程的实…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才?人才是指有真才实学,通过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人。这就是说,一个人有过硬的本领,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展示才能,并经社会实践或生产实践所证明,取得了社会效果或经济效果,这便是人才。我们按人才的定义去衡量企业的职工,人才是大量存在的。一般说来,在一个重视人才的企业,这个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效就明显些,反之就差些。奥秘何在?在于企业是否真正强化人才培训和人才管理。 一、不断强化人才培训是企业兴旺的内在因素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