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我国乡村旅游存在模式单一、功能不全、原生态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要抓住创新这一主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观念、模式、制度和科技进行创新,获得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乡村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我国乡村旅游存在模式单一、功能不全、原生态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要抓住创新这一主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观念、模式、制度和科技进行创新,获得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呈现出注重文化内涵、重视生态保护、鼓励性开发转向限制性开发等显性特征,同时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既迎来了乡村旅游法律法规日益丰富、都市人群的消遣娱乐观念转变和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等机遇,又面临要素投入窘境下改善基础设施、应对复杂多样矛盾和保护原生态乡村文化等多重压力。基于此,在新常态下乡村旅游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尚需施以凸显乡村特色、发现产品亮点、拓展营销渠道、宣传旅游产品、揣摩消费心理、培育旅游热情、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营销模式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村“两委”干部作为村内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增强乡村数字治理效能、助推乡村数字生产发展和推进乡村生活方式数字化。当前,村“两委”干部数字素养提升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部分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数字素养培育配套制度供给不足。因此,应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强化数字素养培育配套制度供给、持续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多途径增强村干部的主体能动性,以促进村“两委”干部数字素养提升,进而充分释放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发展的双重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农民,拓展农民视野,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等五方面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业发展迅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业仍存在很多不足,如规划不科学、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开发盲目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调研了呼和浩特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认为要推进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做好科学规划管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的"打工潮"冲击着乡村社会的每个角落,精英的离村直接影响着乡村的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呼唤"国家在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乡村教育,建构乡村文化网络,倡导精英返乡等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村数字乡村建设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卫星-地面主站-互联网-用户终端组成的云技术系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信息网络技术核心,揭示云技术与数字乡村建设联系的规律性,探索IaaS、SaaS、PaaS等服务模式在脱贫村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共享与复用;瞄准脱贫村数字乡村建设居住分散、投资大难题破解;补齐脱贫村脱贫村数字乡村建设网络技术、两大平台、数据处理等云技术短板和终端客户、App开发、5大领域、21着力点等应用短板;构建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以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手段,以网络、服务器、存储器、服务终端为数字资源基础的数字乡村模式。助推脱贫村“经济-生态-文化-治理-惠民”一体化数字体系建成,助力其巩固脱贫成果,乡村全面振兴,夯实脱贫村与全国同步发展的数字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事业面临缺乏扎根乡土的优秀文化人才、缺乏公益性专业化的文化产品供给主体、缺乏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应用、缺乏立足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众多限制。高等院校所具有的知识、人才和资源优势使得高校天然地成为了可以补齐乡村文化振兴“短板”的重要力量。而且,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也是高等院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拓展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推动高校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还需要在校地合作机制、财政激励机制、社会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实行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完善产品建设,打通产业链条;挖掘文化内涵,坚持持续发展;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建立乡村旅游股份公司模式,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慈善融资治理中普遍存在资金信息不透明、资金分配不均衡、资金效益不充分等问题,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可借鉴慈善项目制模式和彩票计划模式,构建一个包括地方政府、慈善组织、捐赠者、受赠者等主体在内的多元治理体制,通过重视激励、监管与投资,加强制度与文化建设,不断规范慈善融资治理秩序,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发展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何维系乡村传统文化可持续性,是当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而乡村旅游又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传统文化既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负面作用,应建立"政府主导"的保护机制,保护原生态乡村环境,保护乡村人文生态资源,整体保护乡村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外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更要保护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创新的特点,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透视的话,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就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协同发展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生态文化,需要根据我国农村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建设合理有效的发展动力机制。当前,重点要发展好农村生态物质文化、农村生态制度文化和农村生态精神文化,同时还应整合来自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各种力量,构建并运用好导向机制、驱动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发展手段,形成对农村生态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调查、访谈、统计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进行了定位,对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体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相对薄弱;部分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加大农村多渠道投入机制;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重视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对农村体育文化多样性、民族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台州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在开发中却存在人为破环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品开发层次低,生态文化品位不高,海洋文化产业及其设施的生态化建设薄弱等问题。生态文化视野中的台州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应实行生态性规划与开发,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管理,深挖文化内涵,提高生态文化品位,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及其设施的生态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与文化协同共生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生态文化产业培育模式。盱眙的文化产业发展独具特色,形成了以龙虾为主要代表的创意文化品牌,集聚发展了铁山寺、明祖陵等文化旅游品牌。今后盱眙要按照五色生态文化循环发展机制,建设乡村休闲、户外拓展、考古探险、博物科普的知名品牌。在自然生态、乡村生态、文化遗址等原真性环境中体验目的地的精神要旨,发展精神旅游,构成乡村生态、自然生态与人的精神世界契合的文化场域,同时注意文化发展和城市文化形象的耦合、关联,并提出建设淮河生态文化实验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投入偏低;文化基础设施简陋;文化人才奇缺、文化服务内容单调;文化管理体制不顺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西部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重视程度;加大对西部农村公共文化的财政倾斜政策,加速改善西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改革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促进文化服务内容贴近农村居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扩内需"是我国反危机四大政策之一,扩大内需,农村潜力最大。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南平模式为农村应对后经济危机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其一,积极开辟农民增收的增长点,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其二,通过培育新型农民,解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其三,实行互动联动,统筹城乡资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投资需求,改善民生并促进消费;其四,加强商品流通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乡村徒步旅游是一种灵活自由、老少咸宜的旅游方式,对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环境保护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该旅游方式在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也会带来一些现实问题。开辟新的徒步游线路,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徒步旅游的信息服务质量,保护乡村文化和文化空间,是乡村徒步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设施优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