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除了深刻的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原因,还和稽山鉴水的哺育,绍兴先贤的熏陶分不开。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必然地要继承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古代会稽人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鲁迅家附近有不少陆游的遗迹,鲁迅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教育。而鲁迅的祖先也以陆游的思想品格教育鲁迅。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一直想去绍兴,一直没有去成。绍兴,只在想象中。想去绍兴,主要想看百草园、三味书屋和沈园。前者和鲁迅连在一起,后者和陆游连在一起。可以说,一个是文学的象征,一个则是爱情的象征。一个矮个子的鲁迅。是一座翻越不过去的文学大山。一曲柔肠寸断的《钗头凤》,唱碎了几代人对爱情的无奈和惆怅。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一直想去绍兴,一直没有去成.绍兴,只在想象中.想去绍兴,主要想看百草园、三味书屋和沈园.前者和鲁迅连在一起,后者和陆游连在一起.可以说,一个是文学的象征,一个则是爱情的象征.一个矮个子的鲁迅,是一座翻越不过去的文学大山.一曲柔肠寸断的<钗头凤>,唱碎了几代人对爱情的无奈和惆怅.  相似文献   

4.
<野草>深刻地体现了鲁迅思想复杂的矛盾性.鲁迅一方面要守护源自对希望与失望无法抉择认同的内心孤独,在内面精神世界无奈地抉择自省.这种矛盾使鲁迅陷于更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鲁迅担心自己的孤独会影响到时代青年的情绪,于是使<野草>中抗争成份多起来,即使是内省为主的篇章也多了抗争色彩.这样<野草>就因鲁迅在孤独中的守望而形成一个大的思想张力系统,也正是这一张力系统丰富了<野草>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5.
鲁迅为人,在我看来是很痛苦的——“心里真藏着可怕的冰块”。鲁迅为文,在我看来更加痛苦——一种鲁迅特有的痛苦。它是“孤独”、“无奈”和“失落”的混合,并充满悖论。于是鲁迅说:“我不如彷徨于无地”(《影的告别》)一.《孤独者》:“受伤的狼”鲁迅曾经说过:“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1就我个人而言,鲁迅的小说中,我最喜欢《孤独者》2。  相似文献   

6.
在绍兴除了民族文化巨子鲁迅笔下的诸多风情景致外,还有一处牵人恩情的景物,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寄情咏怀的沈园了。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隅的洋河弄内,始建于宋,兴盛于宋,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惟一保存至今的园林。当然最让人心动的是这里蕴藏着一个八百年前陆游和唐琬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尤其是陆游在墙上即兴而作的一阕《钗头凤》,成为千古绝唱,沈园亦因此名闻遐迩。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2,(11):40-41
沈园位于绍兴鲁迅中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以著名诗人陆游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而闻名。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游”沈园!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女人:她出生在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贫穷农家;因为穷,16岁那年无奈地嫁人,嫁给同村一个同样穷得不能再穷的男人。后来呢,在几  相似文献   

9.
许广平,鲁迅身边的一个女人,其人生历程让人由衷的敬佩与仰慕。  相似文献   

10.
从教十余载,讲授过很多文章,但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鲁迅的《祝福》中对女人的刻画,看似信笔,实则匠心。此文是越教越佩服鲁迅的妙笔,越教越为之寒心,气愤,为文中女人的“不幸,不争”而叹惋。  相似文献   

11.
《野草》是鲁迅生命的哲学.其中九篇是以梦的形式而构建的,在这九个梦里鲁迅展现了他对生与死的两难困惑,面对这样的困惑鲁迅选择了无奈的回避,其中“梦中梦”的独特艺术构筑体现了鲁迅纯然的生命艺术.  相似文献   

12.
性殇     
一个从小在性封闭环境下长大的女人,无奈地组成家庭后,因谈“性”色变,导致婚姻失败、家庭破裂。她痛定思痛,决定以身为戒,对女儿进行开放式性教育。然而,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她的性教育非但没有收获,而且还结出罪恶的苦果!  相似文献   

13.
鲁迅之所以与高长虹构怨,传统观点认为:一是因《莽原》一事高长虹对鲁迅有过中伤;二是鲁迅听信了高长虹对许广平单相思并对自己有讥刺言词的传言。其实另有第三种原因,即由于鲁迅有不能离异的前妻朱安,因而鲁迅对许广平在爱情上的立场心存疑虑,这种疑虑与前二因纠缠又加深了鲁迅对高长虹的反感,遂以其人之道予以嘲讽与攻讦。  相似文献   

14.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许多年前,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著名作家张爱玲以其女性忧伤而无奈的笔触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相似文献   

15.
从教十余载,讲授过很多文章,但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鲁迅的《祝福》中对女人的刻画,看似信笔,实则匠心。此文是越教越佩服鲁迅的妙笔,越教越为之寒心,气愤,为文中女人的"不幸,不争"而叹惋。一、被压迫者——封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索菲娅 《职业技术》2005,(10):40-43
男人说:女人二十而美,三十而强,四十而贤.我想,这是对完美女人一生的经典概括,然而对于女人,这却是由衷的无奈.岁月对女人来说近乎残忍,消磨掉她的美丽吞噬掉她的青春,不留痕迹.尤其是过了三,年龄成为女人最敏感、最不敢触碰的软肋,可是谁也无法阻挡岁月的奔涌,也抵不过时间长河的洗涤,年龄的尴尬是女人独有的尴尬.  相似文献   

17.
苏轼曾有言:身健在,且加餐。以这种昂扬向上的态度来比拟鲁迅,丝毫不为过。鲁迅将其满腔爱国忧民之心以自己的方式诉诸笔端时,便造就了他特有的特点与风格,也形成了我们价值观里一个最大众最普遍的形象—何戟独彷徨的斗士。事实上,我们也无法忽略,鲁迅给我们呈现出的另一种不容忽视的情感副产品—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8.
据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耆旧续闻》和欧小牧《陆游年谱》等记载,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陆游二十岁时,切娶表妹唐琬(字蕙仙)。按理说,唐琬是陆游母亲的侄女,在宗法影响很深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也不至于发生什么婚姻悲剧。但陆游婚后,因伉俪相得而颇  相似文献   

19.
张丰 《现代语文》2007,(7):109-109
读过《雷雨》的人,大都会被这样一个女人打动。或是因为她的偏执与不幸,或是因为她的美丽与落寞,或是因为她的聪慧与无奈。这个女人,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从走廊上静静走来,阴鸷而沉郁,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妩媚的芬芳。  相似文献   

20.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看到这首充满惆怅和无奈的词作,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陆游的那首《钗头凤》。不错,这首词正是唐琬对陆游《钗》词的赓和之作。唐琬是陆游的表妹,后和陆游结为夫妻,婚后二人感情很好,但不为陆母所喜欢,两人被迫分手。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游沈园时遇到了唐琬,那时两个人都已别行婚配,唐遣人赠酒肴致意,陆游十分悲伤,在园墙上题写了《钗》词,唐琬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