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荣 《文教资料》2008,(20):4-5
隋代文学创作受政治影响很大.隋文帝时代由于统治者对文化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了解以及文化建设中实用性观念占据主导地位,文学发展无法获得必要的社会文化支撑,同时也使得文人与政治的关系疏离,政治无法为文学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隋炀帝时代在政治行为方面大大加强了对文化建设和文学创作的重视,此时的文学创作风气较为浓厚.但隋炀帝时代政治斗争中的南北之争和帝王个人的文化偏好使得南北文学的融合未能顺利实现,文学创作只发扬了南方文学中注重形式关和娱乐性的一面而缺乏北方文学传统中关怀国计民生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学的需求日益旺盛,文学的“春天”已经来临.如今,党中央重点扶持关注基层、关注当下现实生活的文学创作成为当前文学创作质量提升必须坚持的方向.本文就基层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如何培养基层文学骨干推进基层文化发展途径提出了创新思路,以此推动基层文化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9,(3):36-41
民族文学的价值在于坚守民族文化价值立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学创作需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要的初心,赋予民族文学以人民性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学要开拓新境界,需要强化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意识与文化塑形能力。唯有如此,民族文学创作才能为民族文化打造一方精神的高原,实现民族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建设的双赢。恩施土家族作家唐敦全、彭承忠、蔡章武和诗人胡礼忠的新作就契合民族文学创作新的时代要求,其创作成就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与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文学教学的重视,所以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成为了现代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两个话题。尽管初中语文教学经历了多年的改革,获得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如何更好的理解和处理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深度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70年的文学创作,对应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在前30年和后40年,存在不同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探索意向,但都显示了社会主义体制下文学生产的活力,文学创作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其标志是产生了带有不同时代文化特色的经典作品。仅以小说为例,前30年为当代文学史留下了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为代表的"红色经典";后40年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作品为标志,有一大批长中短篇小说跨入了经典的行列。盘点这70年的共和国文学经典,对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下文学生产机制的独特性、变革过程及其不同的文化效应,总结文学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寻根文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流派,寻根作家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论文认为寻根文学的兴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学自身发展的机理.对寻根文学兴起的研究对我们思考当下的文学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燕 《鸡西大学学报》2012,(8):94-95,106
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性文化形态。它在推销文化享受的同时,也不断地将文化推向庸俗化。就文学而言,创作主体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舍弃文学的人学本质以迎合大众口味,致使文学向商业化、世俗化、娱乐化和技术化方向发展,与文学的文化引领功能背道而驰。出于对文学本身和民族未来的责任感,文学创作主体必须重新思考文学创作的价值选择。只有在创作动机、思想内容、写作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把握好义与利、雅与俗、庄与谐、真与假的关系,才能使文学获得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8.
赵静 《天中学刊》2023,(1):76-81
永嘉南渡后,北人南迁,江南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朝文学以其艳丽的内容、精工的艺术技巧引领着当时文学发展的方向。琅邪王氏文人借助本家族在书法、音乐等文化艺术方面的优势,敏锐发现并积极实践一些新的文学创作方法,如在诗歌中积极践行声律理论,在散文和辞赋创作中追求唯美化。琅邪王氏文人的文学创作,不仅符合南朝文学新变的发展方向,也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自觉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汉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兴盛,带来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中国散文在历经先秦时期的昌盛后,在汉代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突破与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成熟的碑文和游记,骈文也确立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散文在汉代时期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的演变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7,(3):40-42
2017年1月7日,"作为文学空间的河西走廊暨裕固族文学创作研讨会"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与会者围绕河西走廊文化,裕固族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现状、民族情结与历史书写,建议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作家与学者之间的对话。此次会议对以后裕固族乃至整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文学伦理性及伦理剧发展历程,概述了文学创作的论理性特征,总结了基于伦理文学创作及其流变方向,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对文学创作革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华裔美国文学的奠基人赵健秀作品对中国文化的疏离与回归现象入手,研究其文化民族主义的转变和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并由此管窥华裔美国文学发展历程。赵健秀由早期对中国文化的排斥到近期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传统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上一种很有底蕴的文化现象,将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女性文化建设对接起来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湖南女性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强化本土意识、凸显女性文化特色和体现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游子文学创作体现出海外游子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游子文学的创作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色彩,其早期的创作全面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转型期中国文学传统渐渐式微,但海外游子文学创作始终没有与中国文学传统决绝。  相似文献   

15.
宗教救赎叙事不仅拓展了文学的言说空间,也为文学意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价值参照。宗教救赎叙事进入到文学创作中,使得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文学形态,这无疑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粗略的比较来探讨宗教救赎主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以宗教救赎主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概况为例,探讨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学创作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宗教救赎主题的。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陇中文学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新旧文化之间的冲击与交替成为陇中新文学和新文化因素传播与发展的主要背景。通过对民国时期陇中文学生态的考察,揭示出这一时期的陇中文学呈现了以旧文化为根本、遵循传统文学思想观念和创作形式的基本特征。同时,由于受到新文化因素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陇中文学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主题和题材,并在四十年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的陇中文学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新旧文化之间的冲击与交替成为陇中新文学和新文化因素传播与发展的主要背景。通过对民国时期陇中文学生态的考察,揭示出这一时期的陇中文学呈现了以旧文化为根本、遵循传统文学思想观念和创作形式的基本特征。同时,由于受到新文化因素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陇中文学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主题和题材,并在四十年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论新世纪初的文化语境与文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初的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在大众文化流行的趋势中,网络文化、无厘头文化、生态文化、官场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交错并存,形成了多元化特征.在这种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戏仿文学、"80后"文学、官场文学、传记文学、生态文学等,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文学创作现象,并表现出某些共性:注重文学的自我表达与娱乐特性,注重文学的个人化、平民性,注重文学的平易性、世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