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让孩子有一个诗意的童年,让老师有一种诗意的教育生活,让生活在学校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一种诗意的生活氛围,儿童诗的研究与推进一定能让我们实现这样的憧憬。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人抱怨:生活太枯燥,太没有诗意。因为他们心中的诗意常常被庸常的生活所遮蔽。不过遮蔽是存在的,诗意也是存在的。罗丹说,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一个人如果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腔懂得美的浪漫情怀,也是可以很好地感受和体验到生活中无限美好的诗意的。诗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  相似文献   

3.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我们强调语文的诗意,旨在强调一种诗意的人生,引导学生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中感知美、发现美。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氛围里,探求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栖息,就是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与快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存状态.可作为体育教师,我自问: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本应充满魅力的体育课堂间栖息行走,他们快乐吗?我为什么不花点心思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些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快乐的享受,发现让学生绽放笑脸,让课堂充满笑声其实也并不难,也许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关注一些细节,并能巧妙处理的话,往往就能让快乐驻进课堂.  相似文献   

5.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要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经历温馨的心灵旅行,让他们在诗意盎然的课堂里享受学习的美丽与精彩。《月光曲》一文正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的文章,它文美、曲美、情美。课文的重点与精华是第九自然段,这是《月光曲》的内容。本课时直奔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月光曲》如诗如画的意境。走近盲姑娘,了解盲姑娘,感受盲姑娘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要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经历温馨的心灵旅行,让他们在诗意盎然的课堂里享受学习的美丽与精彩。《月光曲》一文正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的文章,它文美、曲美、情美。课文的重点与精华是第九自然段,这是《月光曲》的内容。本课时直奔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月光曲》如诗如画的意境。走近盲姑娘,了解盲姑娘,感受盲姑娘的人格美。本课时设计努力营造诗意的语文,教师用…  相似文献   

7.
龙士 《教学随笔》2008,(6):39-40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是诗人自己一生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他所期望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高度和谐。教育素以关心人的终身幸福,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唤醒人类对个体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普遍认同与敬畏为其终极目标。我们的学校如果能让全体师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能诗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  相似文献   

8.
生师合同     
我们在学生中做了个调查:学生可以向老师提要求吗?老师做得不好也应受罚吗?学生可以对老师进行奖励吗?表示赞同的学生几乎为零。“我们奖励老师?”“让老师受罚?”“真的吗?”“这不倒过来啦!”孩子们个个惊奇万分。因此我们尝试签订了“生师合同”,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透过合同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稚气可爱,他们幼小的心灵是那样的美丽,生动可人。“教育”的痕迹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水乳交融、人性充盈、爱与被爱的人文情怀。在合同的施行中,师生享受自由,享受亲和,享受幸福,更享受着教育的崇…  相似文献   

9.
如果让我说出几种最珍爱的事物我会把汉字列为其中之一。汉字,像酒一样令人迷醉,像亲人一样让人怜惜。我有时会盯着或默念着某一个汉字失神。面对汉字惊人的美丽,我常常无话可说。我想,许多中国人都有迷恋汉字、珍爱汉字之心吧。《汉字与国运》这篇散文抒写了作者对汉字一往情深的热爱。作者说“汉字,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世界上大概还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这样可以供人享受”。这是作者从审美的角度理解汉字。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诗意丰沛的事物,字形美,韵律美,意蕴美,如诗如画。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就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世界上很少…  相似文献   

10.
张俊 《辽宁教育》2004,(9):36-39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有多少老师能够叩问自己: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然而,人为何能够“诗意地栖居”?那是因为人有思想和独一无二的精神力,使得人在创造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享受精神生活。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精神生活以其无穷的魅力还原我们一个本真的自我,点燃生命的光辉,使我们最细腻地接近美好。  相似文献   

12.
假如有人问“:你是否喜欢读书?”可以预料,难有多少人真心地说“是”。见诸报端的信息和来自生活的镜头告诉我们,如今的国人读书的少了,如今的教师读书的也少了。原因固然多多,细究起来就一个:把读书当成了苦差使。受苦的事,世上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呢?假如有人问“:你是否喜欢享受?”可以肯定,没有几个人从心底里“说不”。因为不论凡夫俗子,还是文人雅士,享受生活是人之常情。为人师表者,又能有几人真正能抛却贪恋享受的天性?然而,为什么读书不可以是享受?为什么不能让读书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闲暇的时光里,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静静地走进书中的世界,细细地品味书中的意境,你便融入了一个疆域无限的精神世界、一个自由无羁的思想王国。你会感受到仿佛有某些精神在你的阅读中传递。在洋溢着墨香的书卷中,你可以畅行无阻地在历史和未来中游弋,你可以心领神会地与古今中外的智者交流。于是,你渐入佳境,开始享受读书所赐予你的快乐和幸福。你的思想、情感会完全融入到书中,或与书中的人物同悲或同喜,或与作者的思想交融或交锋,掩卷静思,神游物外。假日中,找一个安静的去处,蓝天白云下,斜阳夕照中,怀一份闲适的心情,捧一本好书,让身心沐浴在文字的甘露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美”,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动的字眼。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想时时刻刻发现美,感觉到美。然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却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去发现那些无限的美的呢?请阅读《让美为生命开光》一文,并结合课文《花未眠》,认真揣摩一下。事实上,不仅仅是凌晨发现未眠的海棠花,能够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那壮丽的日出,那断了手臂的维纳斯,不也同样让我们觉得“美为生命开了光”吗?不过,有时候,人们对于美的寻找和感受,也会误入“歧途”,比如《病梅馆记》中的“病梅”。可见,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并按照美的原则去生活,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雨羽)  相似文献   

14.
张俊 《教书育人》2004,(11):23-25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迈出教室时有多少老师会想: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  相似文献   

15.
教育,原本就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职业,是一门需要以思想与信仰来砥砺、演绎诗意之美的事业。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懂得享受教育的诗意,正所谓“腹有诗书自成长”。  相似文献   

16.
诗心一瓣香     
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写道:“充满辛劳,但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人,或者说生活,不能没有美好的诗意。本期从不同审美角度选取了6首诗,愿你在比较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学会为生活而歌唱……  相似文献   

17.
享受教育     
魏军 《四川教育》2004,(12):1-1
时下,享受教育成为时髦词语。“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马卡连柯语)这是因为教育总是和那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总让人充满憧憬,以一种虔诚的心,向往着美好的心灵诗意地栖息。大众化的享受教育,就是让学生少吃苦,或者创造一种让学生自觉、愉悦、自愿吃苦的环境,让学生不再对  相似文献   

18.
《湖南教育》2014,(11):42-43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让人回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吟啸徐行?有没有一种读书方式,让人回到“悠扬亦婉转,铿锵复有力”的弦歌不绝?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让人回到“风檐展书法,古道照颜色”的生命状态?今天,我们对话经典吟诵大师李宁,和她一起回溯源头,用中国式的读书方法——吟诵,来享受经典之美。  相似文献   

19.
一提语文课的诗意,有人会这样想,这不是把语文课搞得玄乎了吗?下意识地就会把它与要“简简单单学语文”,语文课要上得“扎实、朴实”抵触起来。其实,非此即彼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一样,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诗意。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缺少了诗意,那是诗意的失落,是教师缺少一种意识,缺少自觉地去发现去追寻罢了。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其意义在于,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源,从而更能实现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鹄的。众所周知,诗原本是一种文学形式,人类的文学是以诗歌开篇的,在未出现文…  相似文献   

20.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柄息”是一种优雅的状态,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这种境界的终点是完美,起点就是教育,而中间的过程则是在教育和个体努力下的不断完善。可见,要达到社会中人们普遍诗意地栖息状态,教师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作为坚持在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总感觉工作的繁琐、单调、劳累,而渐失了工作的热情,渐失了工作的艺术,渐失了教育中的诗意。最终使自己的工作沦为平庸。“诗意地栖息”可以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平庸,找回诗意,回归艺术。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我是否存诗意地栖息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