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导向与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典型与时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德育目标,在深入挖掘、提炼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的使命担当、爱国情怀、敬业奉献、奋斗创新、乐观敢为、和合共进等德育资源要素基础上,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地方文化传承、弘扬城市精神等五个维度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维度来说,大陈岛垦荒精神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要使这些差异较大的话语体系进行对话和交流,就需要构建公共话语体系。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公共话语体系的构建涉及五个方面的基本架构:中央和地方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政治意蕴;国家和社会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本体意蕴;理论和实践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文化意蕴;自然和人类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生态意蕴;代内和代际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承意蕴。  相似文献   

3.
2023年6月13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共台州市委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研讨会”在台州举行。与会人员围绕“大力弘扬垦荒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伟大建党精神与大陈岛垦荒精神”“赓续垦荒精神再建时代新功”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并在进一步把握垦荒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历史方位、探寻垦荒精神的核心特质与时代价值、指引走深走实走好新时代的垦荒路等方面形成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城市精神,在台州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台州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塑以适应时代需要。在重塑的方位上表现为以新的政治站位提高其战略地位,以新的学术视野丰富其内涵,以新的现实样态拓展其外延等三个方面。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建构四重逻辑,即以树立台州人民精神信仰为目标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理论逻辑,以厘清台州地域古今历史精神为脉络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逻辑,以反映和融入“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台州实践为基础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现实逻辑,以辉映浙江乃至全国地域精神为借鉴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比较逻辑。  相似文献   

5.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战天斗地、重整山海、改天换地的斗争性精神的展现,核心在于一个主体(垦荒队员)、两层目标(建设、发展)、三项要素(信念、修养、实践),即一代代垦荒队员依靠有理想、重修养、敢实践的三要素,发扬勇斗争、敢斗争、善斗争的精神,实现了大陈岛从满目疮痍到“东海明珠”的蜕变,开启了从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到现代化海岛的新征程。这种斗争性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垦荒”以及承担新时代建设任务的党员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6.
熔铸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并没有过时,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历久弥新,在新进程中继续发挥着强大的思想精神引领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崭新的时代方位,深入挖掘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有助于为谱写好浙江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凝聚社会共识、提振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素质、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课程通力配合、协同完成的重任。理顺思政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研究其难以融入思政课的制约因素,分析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采用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实施核心价值观教学。同时,要探讨多平台、多途径和多渠道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机制,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吸引力,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高校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文章提出,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动态平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相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合力;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在实践中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面向青年开展"四史"教育,应以历史素材为载体,因地制宜地发掘历史素材中的思政教育意蕴,深入推进思政教育.新中国建设初期垦荒运动及其孕育的垦荒精神,具有深厚而丰富的思政教育意蕴,它应该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例证.其深厚内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理论阐释的...  相似文献   

10.
"伟大抗疫精神"是一本生动的新时代思政教材,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育人能增强其时代性、鲜活性、亲和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力量,强化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培养高职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李培暠 《大学教育》2024,(1):104-108
高校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专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自身言行为学生阐释工匠精神。专业教师在教学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这一思政元素,其根本是以生为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其不仅体现了知识体系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而且强调了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联系,进一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以漆工所展现的工匠精神为论述视角,以教师为主体,探讨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旨在深入发掘工匠文化内涵与工匠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从教学内容、师资、教学方式和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标准四个方面研究思政理论课改革,对于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精华内容,成为新时代思政课中必须渗透的重要内容。通过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信仰力量以及深层内化能力,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现代控制理论作为自动化和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着重培养学生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面的能力。该课程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授课过程中通过思政案例的讲解,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工科人才,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思政课。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课程的使命,是新时代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中职学校应要求学生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并采取教师言传身教、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等方式传承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晏 《林区教学》2023,(4):29-32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对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素质、思想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将思政教育融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课程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等思政元素有更加深入细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推动法学专业“德法兼修”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探索,核心在于将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贯通,使校园体育不仅是体育锻炼,还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换言之,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有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活动中强调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等价值观,学校可以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这样,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还有助于传播国家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教学设计、恰当运用思政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创新创业教育和生命教育,促使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需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提出了高校文科创新发展的要求,对专业课课程思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课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普适性原则的问题日益明显。通过系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以《国际经济学》课程为例,专业课课程思政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个人精神品格导向和专业与学科素养导向三个方面构建起普适性原则,并借助"课程+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系统确保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切实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政课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必将成为推进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并注重其与高中思政教材内容的耦合性,与高中思政教育目标的同向性、与高中思政教育功能的互补性,从而增强高中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