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科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消极心理,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授课充满美感的教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风趣幽默的老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巧妙的教学技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自然科学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影响高中生数学学业水平的心理原因有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势心理、偏重结论等。针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学困生"是指一部分学生的在学习感到困难,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消极心理,进而丧失了学习动力的结果.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初中"学困生"消极心理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态,是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如何,又将如何克服,本文试作探讨。一、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1.依赖教师很多学生不能做到主动学习,对教师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缺少钻研和创造精神,寄希望于教师详细的讲解。教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一、消极心理现象的主要表现1.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第一,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第二,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  相似文献   

6.
1.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由于不断遭遇失败体验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其发生经历体验、认知、定势、形成四个阶段,会造成小学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状态、错误的认知解释风格、失调的学习体验、被动的学习活动定势等危害。应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需要教师对学生葆有长久的积极心理期待,提高读懂学生学习心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注重过程教学和学法指导,坚持强化法和认知疗法并重。  相似文献   

9.
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阻碍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受最多的是抽象和枯燥,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消极、惧怕甚至排斥的不良心态,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进入一个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的新境界,应该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职校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情施教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情感的形成原因,提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如何消除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成为一线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甄海燕 《学周刊C版》2013,(7):194-19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转化后进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产生后进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厌学,缺乏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办法,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一、后进生的心理表现1.敷衍塞责,消极对待。后进生在学习中大都懒散,没有把学习视为己任,而是作为包袱,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被动应付。由于消极对待听课和作业,所以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重要责任。教育学认为,数学素养基本包含了问题意识、解体技能、逻辑推理、数学心理等方面。作者结合近两年来的教研心得体会,初步阐述了高中生数学学习素养培养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特殊功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它要求教师必须消除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陈丽梅 《文教资料》2005,(3):155-156
数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要求教师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数学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恐惧数学的心理。有了这种心理上的阻碍,学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好数学的,也必定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教学中我为了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对数学…  相似文献   

19.
一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感到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在内心深处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而对于喜爱数学,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却感到了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会产生以上两种不同的心理状况呢?我认为,这与数学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与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情感的培养密切相关。数学情感,通常认为是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数学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和学习数学的方法是取得好的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