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季桂梅 《生活教育》2011,(11):62-63
我的前任吴老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班主任,她把这个班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了八年级,学生和她感情很深。今年暑假,她到另一所学校去了,由我来接替她的工作。为了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没有吴老师的日子,尽快地了解我、接纳我,上好开学第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个小伙伴,经常在课外陪着我,让我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这个小伙伴是谁呢?她就是《小学生导读》。我是五年级的学生,《小学生导读》也陪伴了我五年。别的学校学生多是从三年级才开始阅读她的,而我们从一年级就接触了她。这么一说,我应该是同年龄孩子中《小学生导读》的“资深读者”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日记》2007,(9):4-4
小星星上一年级的时候,只有五岁,是全学校最小的学生。但她是个志气很大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不服输,有股倔强劲儿。为了让她认识更多的汉字,一年级上学期爸爸妈妈就跟她一起读完了拼音版的《伊索寓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老外择校     
我有个妹妹,嫁给一位来华工作的美国人,住在省城. 有一次我到妹妹家,妹妹说,她的儿子已经七岁,该读一年级了,她丈夫嫌公立学校不好,非要把儿子送到私立学校上学.  相似文献   

5.
蓝非 《现代教学》2006,(4):53-53
7岁的LaShauntra Tilley在阿林顿的一所小学上学,一年级时,她的成绩单上常常是C和D,升上二年级之后,她开始接受一位老年辅导员每周两次的辅导,现在她的成绩单上更多的是A和B,而且她还喜欢上了阅读。该校有大约50名老年辅导员,他们每周两次到学校辅导孩子们的数学和阅读。教师会提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学习的计划,老年辅导员来了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校长说,她不能确切估量这一做法到底有多大作用,但是在接受老年辅导员的辅导之后,学生的成绩确实有了整体的提高,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老年辅导员还能在如何做人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6.
王新佳 《师道》2010,(4):56-56
女儿蒙蒙上小学一年级。最近我发现,她做作业很慢,总是边做边玩,我提醒她,她却满不在乎。一天下午放学我去学校接她,猛然抬头看到西边的太阳,突然来了灵感。  相似文献   

7.
一阵哭声从对面传来.忙碌中的我抬眼望去.同事施老师正在耐心地教育她的学生.忽然那女生异常伤心地哭诉起来:“呜,老师.你骗了我四年!”施老师很无辜地问她:“你为什么这么说啊?”女生更委屈地大哭:“在我一年级的时候.你说只要我保护好自已的嗓子.就推荐我到学校电视台当主持人.为此,我学习了‘演讲和口才’.还偷偷地吃了好多胖大海.现在我已经上四年级了.你却推荐了别人去……  相似文献   

8.
乔尔西是我的外孙女,她在美国出生长大,2006年秋季六岁时入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一天放学回到家中,她高兴地拿着两张纸,贴在起居室的墙上,上面写着她的干活计划。我问她:"你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我自己制定的一个在家中干活的计划。"我通过和她进一步的谈话了解到,这是学校里的老师要求学  相似文献   

9.
剪纸的魅力     
方芳 《教育文汇》2009,(11):55-55
女儿今年八岁了。在我的眼中,这小宝贝,有时是个淘气猫,甚至是个小马虎。她读一年级时,我对她的学习没有刻意要求,她的成绩虽然总是在95分以上,我想毕竟孩子刚入学,独立思考问题不可能一点不出错,这样的成绩算是很好了。等到了二年级,  相似文献   

10.
八、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 6.我的追梦之旅 学写第一篇日记,是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年我9岁。小学是在本村学校读的,一位姓王的老师教我们三个年级总共三十多个学生。那时没有课桌,全是长木板凳,一个年级一条,高年级坐后边,低年级坐前边。我们三年级7个同学在中间一条凳上。左边和我挨位的学生叫坤明,比我长3岁,当时是全校有名的调皮鬼,连五年级的大学生都怕他。  相似文献   

11.
女儿张弦从上一年级后,她的学习与我们的工作基本同步进行。早上,我和他爸按时送她到学校,随后,我们到自己的lT作岗位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家,我们督促她完成作业,和她交流一天感受,读书、看,  相似文献   

12.
山花儿     
那年,山花刚好七岁,爸爸妈妈把她送到学校,给她交了一年级两个学期的学费后,就到外地打工去了。  相似文献   

13.
那是20年前的事。当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刚开学,学校分来了一位从城里来的年轻女教师,是师范毕业的,叫张永焕。我们同学叫她天使,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天使。她只有16岁,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兼教语文和音乐。她给我们上第一  相似文献   

14.
朱旭东 《新读写》2013,(7):10-11
小学时候教我数学的陈老师,课堂上最常用的工具:一是粉笔,二是教鞭。一提及她,最先闪现眼前的不是她歪歪扭扭的粉笔字,而是她手里直挺挺的竹子教鞭,她的教鞭曾让我和另外近四十名同学从一年级一直疼到了五年级。因为疼,所以有关她的记忆一直像挨过教鞭后浮起的一条条红印痕那样清晰。  相似文献   

15.
一周小琪和她妈妈走进我家那年,我八岁,刚上小学一年级。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走到胡同里就听邻居说,爸爸给我找了个新妈妈。在他们戏谑的表情中,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相似文献   

16.
怀念恩师     
我在村小上学的时候,学校很小,只有几间简陋的破瓦房,没有围墙,也没有操场,每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所以根据实际情况,一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组成一个复式班,五六年级必须到四五里以外的辅导完小就读。记得当时学校的老师很少.难得来一位年轻有活力的,就是有也往往呆上一学年就再也不见人影了。  相似文献   

17.
乔尔西是我的外孙女,她在美国出生长大。秋季六岁时入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一天放学回到家中,她高兴地拿着两张纸,贴在起居室的墙上,上面写着她的劳动计划。我问她:“你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我自己制定的一个在家中劳动的计划。”我通过和她进一步的谈话了解到,这是学校老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女儿在美国从5岁长到6岁,从学前班上了小学一年级。让我感慨的事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对孩子品德的培养。每个孩子,都要对自己所在的小集体负责任。老师每天分配给每个孩子一个小职务,各种职务大家轮流充任。比如,第一个星期,女儿分配到的工作是领队,走在第一个,导引全班的行进路线。此职是最风光的,像个领袖,孩子们都想当。但是,第二个星期,她的职务就变成了把门人,即全班走进学校、教室时,要把门给大家打开,并且一直把住门,等全班同学全走过后再关上。这个职务,在孩子的眼里卑微多了,好像是给别人当服务生,大家自然都不愿意干。但是,…  相似文献   

19.
姜皓 《成长》2007,(6):14-17
同学们都说我是“大笨瓜” 我的家境贫寒,衣服上常常打满了颜色各异的“补丁”,十岁才开始念小学一年级。班级中,我的年龄是最大的,个头也最高。同学们瞧不起我,常常跟在我的后面,唱那首“人人皆知”的童谣:“大笨瓜、大笨瓜,问她一加二等于几?她说一加二等于八。  相似文献   

20.
我女儿上5年级,总是有种莫名的紧迫感,为自己来年小升初考试感到紧张。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送进寄宿制小学,周五才回家。5年级后她还要在学校里多学习半天,每个周末都过得很匆忙。我认为:孩子应该养成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好习惯,这对她的未来会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