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教育主张就充分体现了人本教育的思想,由孔子的教育观出发进行思考,能够对我们今天的人本教育产生许多有益的启示,并对现代社会的"校本"观念的正确树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有教无类”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纲领,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在教育思想上,以“仁”为基础,重视人的价值;在教育对象上,打破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大多数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在人的个性差异基础上,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人的潜能。“有教无类”充分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主张,提倡和强调关怀人、尊重人、爱护人、维护人的尊严和精神内涵,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论语》一书二十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我们研究孔子教育哲学思想所依据的主要资料。从《论语》入手分析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内容,特别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好学乐学、立志有恒、锲而不舍、学行结合;道德教育思想,主张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4.
五、仁为核心,克己复礼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学而优则仕”是他长期的政冶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概括,是以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二:一是“礼”,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主张以“礼”为教。二是“仁”,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在教育上主张以“德”为教,都以“仁”这个最高道德概念为旨归。所以“礼”和“仁”是贯穿孔子政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令天探究、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卢梭的教育思想产生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但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不乏区别。本文从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的教育主张,对二者思想上的异同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学思想与智慧。在治学态度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总结,是孔子对中国教育史的伟大贡献。在学习态度上,孔子主张终身学习,把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推己及人,对后世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还提出了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观点。关于教学方法方面,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方式都是孔子的首创。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卢梭的教育思想产生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但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不乏区别.本文从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的教育主张,对二者思想上的异同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南联大主张自由探讨之风气,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学术自由广阔;主张大师之谓,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精神;主张从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上实践通专兼顾、重心所寄通才教育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格教育是使自然人成为理想人的过程,文章从孔子在《论语》中的言论,分析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包括人格教育的可能性、人格教育的目标及人格教育的过程。为了检视孔子这种哲学思想是否与当代心理学对于人格研究的发现相通,通过分析人本学派心理学、正向心理学及其他6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归纳他们对于人性及人格成长的观点,再与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对照,以寻找孔子人格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现代心理学主张人有自由意志,人会追寻未来及进步,人有一个理想目标;这些观点与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孔子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德治,倡导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主张推行“仁爱”,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